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敷

(北魏、西魏、北周大臣)

鎖定
楊敷(?-571年),字文衍,弘農華陰(陝西省華陰市)人,北魏西魏北周時期大臣。北魏華州刺史楊暄的兒子,隋朝名將楊素的父親。 [1]  [14] 
楊敷出身於弘農楊氏年少的時候就心懷大志,重信然諾。北魏建義元年(528年),楊敷承襲臨貞縣伯爵位,任員外羽林監西魏文帝時期,楊敷歷任奉車都尉、司士郎中、祠部郎中、丞相墨曹參軍、帥都督、太中大夫、通直散騎常侍廷尉少卿。北周時期,楊敷晉爵為侯,歷任使持節、蒙州諸軍事、蒙州刺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載師下大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汾蒙二州刺史。在州任職期間,勤勞謹慎,團結少數民族,多次獲得朝廷表彰。天和六年(571年),出任汾州刺史、都督汾州諸軍事,晉爵為公。 [14] 
天和六年(571年),抵抗北齊將領段韶進犯,兵敗被俘,北齊想重用他,楊敷寧死不屈,在鄴城憂憤而死。宇文邕滅北齊後,追贈楊敷為使持節大將軍、淮、廣、復三州諸軍事、三州刺史,諡號忠壯。 [14] 
全    名
楊敷
文衍
諡    號
忠壯 [12] 
封    號
臨貞縣公
所處時代
北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
逝世日期
572年
逝世地
鄴城(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
安葬地
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 [12] 
主要成就
抵抗北齊 治理州郡
最高官職
使持節、大將軍

楊敷人物生平

楊敷承襲官爵

北魏孝莊帝建義元年(528年),楊敷承襲其祖父楊鈞的臨貞縣伯爵位,食邑四百户,任員外羽林監 [4]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西遷關中建立西魏,楊敷隨孝武帝入長安。 [14] 
西魏文帝大統元年(535年),楊敷任奉車都尉,歷任尚書司士郎中、祠部郎中、大丞相府墨曹參軍、帥都督平東將軍太中大夫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 [5]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楊敷升任廷尉少卿。他主持刑法公允,為時人稱頌。 [6] 

楊敷撫綏邊疆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楊敷晉爵為侯,增加食邑至八百户。任小載師下大夫 [7] 
北周明帝二年三月(558年5月),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要求以其州之地投歸北周。明帝派柱國達奚武、大將軍楊忠率部前去迎接,楊敷奉命隨行。回朝後,授使持節、蒙州諸軍事、蒙州刺史。楊敷到蒙州後,推誠佈信,隨時到各地慰撫,“蠻左”等非常感動,相率歸附。明帝因此降璽書慰問楊敷,並給楊敷加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8]  [14] 

楊敷治理地方

北周武帝保定年間(561年-565年),楊敷被召回朝為司水中大夫,夷夏吏民及荊州總管長孫儉一併上表要求留任蒙州。當時朝廷準備東征北齊,所以沒有同意楊敷留任。 [9] 
天和四年(569年),陳國公宇文純鎮守陝州,以楊敷為總管長史。 [9] 
天和五年(570年),楊敷任職司木中大夫、軍器副監,負責準備東征運輸糧草的事情。他在任辦事幹練,以勤謹出名,每年都獲得嘉獎,被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10] 

楊敷戰敗身死

天和六年(571年),楊敷出任汾州刺史、都督汾州諸軍事,晉爵為公,食邑增至二千三百户。六月(8月),北齊將領段韶領兵五萬攻汾州,楊敷率部日夜守城。當時他的部下只有一千多人,死傷甚重,而且糧盡,救兵不至。他見齊軍攻擊很猛,知此城難保,便召集部將説:“我們守衞邊鎮,本應保全城池,但今敵強我弱,援軍不至,糧矢已盡,死守孤城並非上策。現能戰者有數百人,我打算率軍突圍,決一死生。若能生還,即使受朝廷治罪,也不能被敵人俘獲。”於是,當夜率餘部突擊,由於齊軍人數眾多,四面圍困,楊敷激戰難脱,被齊軍生俘。齊人將他押往鄴城,北齊朝廷想任用楊敷,便勸其投降。楊敷不屈服,在囚禁中憂憤而死。 [11]  [14] 
周武帝滅北齊後,追贈楊敷使持節大將軍、淮、廣、復三州諸軍事、三州刺史,諡曰忠壯。歸葬於華陰故里。 [12] 

楊敷主要影響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楊敷在任妥善撫慰邊地少數民族人民,將四十多位少數民族的酋長、頭領護送到長安謁見周明帝,建議周廷授予頭銜。這樣一來,團結了這些少數民族,州中安定。周明帝因他治邊有績,特致御書慰勞。天和五年(570年),陳國公宇文純出任陝州總管時,楊敷隨行任總管府長史。他在任辦事幹練,以勤謹出名,每年都獲朝廷嘉獎。 [8] 

楊敷歷史評價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敷少有志操,重然諾。 [13] 
《周故大將軍淮魯復三州刺史臨貞忠壯公後夫人蕭氏之墓誌》:先公任居方牧,時逢交爭,詢義忘家,捐軀異境。 [3] 

楊敷人際關係

楊敷家族世系
楊鈞家族 楊鈞家族 [17]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長輩
一世祖
/
西晉大臣,蓩亭侯。
二世祖
西晉大臣,歷任尚書令、衞將軍,城陽侯。
三世祖
楊彰
楊珧之子,官至西晉散騎侍郎、諫議大夫。
四世祖
楊彰之子,官至西晉中山國相。
五世祖
楊結之子,曾擔任北魏治書侍御史。
六世祖
楊繼之子,歷任北魏庫部給事、洛州刺史。
曾祖
楊暉之子,官至北魏鎮遠將軍、河間太守。
祖父
楊恩之子,歷任北魏洛陽令、左中郎將、河南尹、廷尉卿、七兵尚書,升任北道大行台、懷朔鎮將。累贈侍中、車騎大將軍、司空公、雍州刺史、臨貞縣伯,諡號文恭。
父親
楊鈞長子,官至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追贈殿中尚書、華州刺史、臨貞公,諡號為忠。
平輩
妻子
蕭妙瑜
楊敷繼室,南梁武陵貞獻王蕭紀長女、南梁淮南公主、北魏千金郡君。
子輩
兒子
楊敷長子,隋朝權臣,官至尚書令、太師、司徒、太尉。封爵楚國公,諡號景武。
楊敷次子,隋朝大臣,歷任內史令、右光祿大夫、淅陽太守。
楊詢
楊敷第三子,隋朝大臣。
楊慎
楊敷第四子,隋朝大臣,義安侯。
楊敷第五子,隋朝大臣,遂州蒼山縣開國公,歷任右武衞右親衞、衞尉寺丞、京兆萬年縣縣令。
孫輩
孫子
楊素第四子,隋義陽太守。
三世孫
楊崇本
楊玄獎之子,隋宋州長史。
四世孫
楊悟靈
楊崇本之子,錢塘令。
五世孫
楊幼烈
楊悟靈之子,唐寧州司馬。
六世孫
楊藏器
楊幼烈之子,唐三水丞。
七世孫
楊遺直
楊藏器之子,唐濠州參軍。
八世孫
楊遺直之子,唐朝宰相。
楊遺直之子,婺州刺史。
楊遺直之子,兵部侍郎判度支。
參考資料 [3]  [15-17] 

楊敷史料索引

關於楊敷的生平,主要參見《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 [1]  以及《北史·卷四十一·列傳二十九》 [2] 
參考資料
  • 1.    周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02]
  • 2.    北史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02]
  • 3.    呼琳貴.陝西潼關出土隋《蕭妙瑜墓誌》考釋[J].碑林集刊,2003(00):1-3.
  • 4.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魏建義初,襲祖鈞爵臨貞縣伯,邑四百户。除員外羽林監。
  • 5.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大統元年,拜奉車都尉。歷尚書左士郎中、祠部郎中、大丞相府墨曹參軍、帥都督、平東將軍、太中大夫,加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
  • 6.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魏恭帝二年,遷廷尉少卿。所斷之獄,號稱平允。
  • 7.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孝閔帝踐阼,進爵為侯,增邑並前八百户,除小載師下大夫。
  • 8.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使北豫州迎司馬消難,還,授使持節、蒙州諸軍事、蒙州刺史。先是蠻左等多受齊假署,數為亂逆。敷推誠佈信,隨方慰撫,蠻左等感之,相率歸附。敷乃送其首四十餘人赴闕,請因齊所假而授之。諸蠻等愈更感悦,州境獲寧。特降璽書勞問,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保定中,徵為司水中大夫。
  • 9.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夷夏吏民,及荊州總管長孫儉並表請留之。時議欲東討,將委敷以舟艦轉輸之事,故弗許焉。天和中陳公純鎮陝州,以敷為總管長史。
  • 10.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五年,轉司木中大夫、軍器副監。敷明習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每歲奏課居最,累獲優賞。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 11.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六年,出為汾州諸軍事、汾州刺史,進爵為公,增邑一千五百户。齊將段孝先率眾五萬來寇,梯衝地道,晝夜攻城。敷親當矢石,隨事捍禦,拒守累旬。孝先攻之愈急。時城中兵不滿二千,戰死者已十四五,糧儲又盡,公私窮蹙。齊公憲總兵赴救,憚孝先,不敢進軍。敷知必陷沒,乃召其眾謂之曰:"吾與卿等,俱在邊鎮,實願同心戮力,破賊全城。但強寇四面攻圍日久,吾等糧食已盡,救援斷絕。守死窮城,非丈夫也。今勝兵之士,猶數百人,欲突圍出戰,死生一決。儻或得免,猶冀生還,受罪闕庭,孰與死於寇乎!吾計決矣,於諸君意何如?"眾鹹涕泣從命。敷乃率見兵夜出,擊殺齊軍數十人。齊軍眾稍卻。俄而孝先率諸軍盡鋭圍之,敷殊死戰,矢盡,為孝先所擒。齊人方欲任用之,敷不為之屈,遂以憂憤卒於鄴。
  • 12.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高祖平齊,贈使持節、大將軍、淮廣復三州諸軍事、三州刺史,諡曰忠壯。葬於華陰舊塋。
  • 13.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敷少有志操,重然諾。每覽書傳,見忠臣烈士之事,常慨然景慕之。
  • 14.    人物誌(上冊)-第四編-第二章-第一節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3-11-03]
  • 15.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六》:楊敷,字文衍,華山公寬之兄子也。父暄,字景和。
  • 16.    《晉書·卷四十·列傳十》:楊駿,字文長,弘農華陰人也。少以王官為高陸令,驍騎、鎮軍二府司馬。後以後父超居重位,自鎮軍將軍遷車騎將軍,封臨晉侯。
  • 17.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十一》宰相世系一(楊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