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思權

(晉高祖時左衞上將軍)

鎖定
楊思權(875—943),邠州新平(今陝西彬縣)人。後梁時曾任控鶴右第一軍使,後唐莊宗時為右廂夾馬都指揮使。 [1-2]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邠州新平
出生日期
875年
逝世日期
943年
本    名
楊思權
記載史籍
新五代史 [1] 

楊思權人物事蹟

明宗時秦王鎮守太原,他勸秦王招聚兵馬,以備不測。從張虔釗攻伐潞王,他率先反戈,隨即要潞王簽字,待即位後授他節度使。末帝即位,遂授靜難軍節度使。晉高祖即位,任左衞上將軍。 [2] 

楊思權史料記載

楊思權舊五代史

楊思權,邠州新平人也。梁乾化初為軍校,貞明二年,轉弓箭指揮使、檢校左僕射,累遷控鶴右第一軍使。唐莊宗平梁,補右廂夾馬都指揮使。天成初,遷右威衞將軍,加檢校司空。會秦王從榮鎮太原,明宗乃以馮贇為副留守、以思權為北京步軍都指揮使以佐佑之。從榮幼驕很,不親公務,明宗乃遣紀綱一人素善從榮者,與之遊處,俾從容諷導之。嘗私謂從榮曰:“河南相公恭謹好善,親禮端士,有老成之風。相公處長,更宜自勵,勿致聲聞在河南之下。”從榮不悦,因告思權曰:“朝廷人皆推從厚,共非短我,吾將廢棄矣。”思權曰:“請相公勿憂,萬一有變,但思權在處有甲兵,足以濟事。”乃勸從榮招置部曲,調弓礪矢,陰為之備。思權又謂使者曰:“朝廷教君伴相公,終日言弟賢兄弱何也?吾輩苟在,豈不能與相公為主耶?”使者懼,告馮贇,乃密奏之。明宗乃詔思權赴京師,以秦王之故,亦弗之罪也。長興末,為右羽林都指揮使,遣戍興元。閔帝嗣位,奉詔從張虔釗討鳳翔,洎至岐下,思權首倡倒戈以攻虔釗。尋領部下軍率先入城,謂唐末帝曰:“臣既赤心奉殿下,俟京城平定,與臣一鎮,勿置在防禦團練使內。”乃懷中出紙一幅,謂末帝曰:“願殿下親書臣姓名以志之。”末帝命筆,書“可邠寧節度使”。及即位,授推誠奉國保乂功臣、靜難軍節度、邠寧慶衍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太保。清泰三年,入為右龍武軍統軍。高祖即位,除左衞上將軍,進封開國公。天福八年,以疾卒,年六十九。贈太傅。 [3] 

楊思權新五代史

楊思權,邠州新平人也。事梁為控鶴右第一軍使。唐莊宗滅梁,以為夾馬都指揮使。明宗時,秦王從榮為河東節度使,以馮贇為副,思權為北京步軍都指揮使以佐佑之。從榮素驕,所為多不法。是時,宋王從厚為河南尹。從厚年少,謙恭好禮。明宗陰遣人從容語從厚之善,以諷勉之。從榮不悦,告思權曰:“天下共賢河南而非我,我將廢矣,奈何?”思權曰:“公有甲士,而思權在,何患也!”乃勸從榮招募死士、增利器械以為備。馮贇患之,以其事聞。明宗召思權還京師,以從榮故,亦不之責也。後為右羽林都指揮使,將兵戍興元。潞王從珂反鳳翔,興元張虔釗會諸鎮兵討賊。諸鎮兵圍鳳翔,思權攻城西,嚴衞指揮使尹暉攻城東,破其兩關城。從珂登城呼外兵,告以己非反者,其語甚哀,外兵聞者皆悲之,而虔釗督戰甚急,軍士反兵逐虔釗,思權因呼其眾曰:“潞王真吾主也!”即擁軍士入城降。暉聞思權已降,亦麾其軍使解甲,由是諸鎮之兵皆潰。思權與暉入見從珂,思權前曰:“臣以赤心奉殿下,殿下事成,願不以防禦、團練使處臣。”乃出一紙於懷中曰:“願志臣姓名以為驗。”從珂即書曰:“可邠寧節度使。”廢帝入立,拜思權靜難軍節度使。後為右龍武統軍、左衞上將軍。天福八年,卒於京師,贈太傅。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