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家灣楚簡

鎖定
長沙市北郊楊家灣,位於五家嶺之西,李家湖之東南。1954年8月,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清理工作隊經過7天的時間完成清理工作。
竹簡出土於左邊箱內的直徑34釐米的大漆盒內。竹簡放在大漆盒內銅鏡的下面,色褐黑。竹簡外面用綢子包裹着,出土時因綢帶腐朽,已散亂。 [1] 
竹簡72支,該墓未曾被盜,因而竹簡保存比較完好。但文字已模糊不清,能看出文字的共有50支簡,其中13支簡文字模糊,有37支簡的文字略為清晰。
簡長13.5—13.7釐米、寬0.6釐米。在上端4至4.1釐米,下端3.5至3.6釐米處刻有繫繩的缺口。
竹簡文字寫2字者4支,其餘每簡只有1字。 [2]  用墨寫的文字,大部都寫於竹黃的一面,也有個別寫在竹青一面。 [3] 
中文名
楊家灣楚簡
年    代
戰國晚期中段
出土時間
1954年
出土地點
長沙楊家灣6號墓-長沙楚墓M569
數    量
72支
材    質
竹質,墨跡
書    體
楚系文字,篆書 [4] 

楊家灣楚簡楚簡詳述

楊家灣楚簡竹簡內容

楊家灣楚簡出土時的狀況 楊家灣楚簡出土時的狀況 [5]
竹簡簡文與入葬的隨葬器物不能一一對號,而且又無器物數量記載,因此與一般常見的《遣策》不同。其性質待考。 [6] 

楊家灣楚簡墓主人

墓主人是女性,年齡未超過30歲。墓葬年代為戰國晚期中段。 [7] 

楊家灣楚簡楚簡發表

《長沙楚墓》封面 《長沙楚墓》封面 [8]
1954年第12期《文物參考資料》上發表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撰寫的《長沙楊家灣M006號清理簡報》一文。1957年《考古學報》第1期上又發表了該委員會寫的《長沙出土的三座大型木槨墓》一文,其中也刊佈了楊家灣M006號的竹簡情況和部分照片。
1995年齊魯書社出版的由商承祚編著的《戰國楚竹簡彙編》一書中收錄了該墓出土的有字竹簡及商承祚的摹本,並對個別可識文字作了簡單的考釋, [9]  計37個竹簡號。200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長沙楚墓》報告,發表了楊家灣楚簡的照片和部分釋文。 [10] 

楊家灣楚簡楚簡研究

楊家灣楚簡每簡僅書一二字,又多,漫漶難辨,性質最費推敲。李學勤在1959年發表的論文中寫道:“從體例上看,它不像遣策,而像字書。”中山大學的學者將當時所見得七批楚簡分作竹書、疾病等雜事札記、遣策和其他四類,楊家灣楚簡即劃入“其他”,認為:“這項竹簡的性質目前還難確定,有待進一步研究。”(《戰國楚竹簡概述》,1978年)在具體考釋中,中山大學的學者則一再指出簡文與同墓所出的俑有關(《長沙楊家灣六號墓戰國楚竹簡考釋》1977年油印本)。 [11] 
參考資料
  • 1.    竹簡出土——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長沙楊家灣M006號墓清理簡報》,《文物參考資料》,1954-12:85、93
  • 2.    形制書寫(1)——湖南省博物館等編箸:《長沙楚墓》。2000:420
  • 3.    形制書寫(2)——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長沙楊家灣M006號墓清理簡報》,1954-12:29
  • 4.    楚簡信息——湖南省博物館等編著:《長沙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420、482
  • 5.    楊家灣楚簡出土時的狀況——《文物參考資料》,1954-12:36頁,圖七
  • 6.    竹簡內容——湖南省博物館等編箸:《長沙楚墓》。2000:420
  • 7.    墓主人——湖南省博物館等編著:《長沙楚墓》。2000:476、482
  • 8.    《長沙楚墓》封面圖片——湖南省博物館等編著:《長沙楚墓》,2000:封面
  • 9.    楚簡發表(1)——駢宇騫:《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388
  • 10.    楚簡發表(2)——陳偉等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475
  • 11.    楚簡研究——陳偉:《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331-33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