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台寺遺址

鎖定
楊台寺遺址,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諸市鄉楊台寺舊址處,於1983年被發現,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2]  [4] 
楊台寺遺址在高出地面7米左右的高台地上,呈坡狀隆起,東西長32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80000平方米。遺址西部深溝和斷崖上可見楊台寺遺址有明顯文化層2~5米。已發現有灰坑、房基柱礎、陶灶和大量紅燒土及陶片。從採集到的陶片和遺物看,其內涵有仰韶、龍山文化遺存。出土有白衣紅黑彩陶罐、指甲紋鼎足、鴨嘴形鼎足和器蓋、陶豆、陶罐、陶碗、紅陶缽、澄濾器等。生產工具有石斧、石鏃、石鐮、紡輪等。裝飾品有陶環。楊台寺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歷經時間長,面積大,保存完好,對研究豫南地區乃至整個淮河流域上游區域內新石器時代早、中、晚期文化的繼承關係及發展序列具有較為重要的學術價值。 [2] 
2006年5月25日,楊台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楊台寺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諸市鄉楊台寺舊址處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8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127-1-127

楊台寺遺址歷史沿革

1983年,楊台寺遺址被發現,有鹿角、石鐮和各種陶片。
1984年8月,對該遺址進行了複查。 [4] 

楊台寺遺址遺址特點

楊台寺遺址在高出地面7米左右的高台地上,呈坡狀隆起,東西長32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80000平方米。西北距汝河4公里,有一條小河從遺址西部自南向北流過。從遺址西部深溝和斷崖上可見楊台寺遺址有明顯文化層2~5米。已發現有灰坑、房基柱礎、陶灶和大量紅燒土及陶片。從採集到的陶片和遺物看,其內涵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存。 [2] 
楊台寺遺址

楊台寺遺址文物遺存

楊台寺遺址出土的典型器物有白衣紅黑彩陶罐、指甲紋鼎足、鴨嘴形鼎足和器蓋、陶豆、陶罐、陶碗、紅陶缽、澄濾器等。質地有泥質和夾砂夾蚌三種,陶色有紅、黑、灰棕黃諸色,紋飾多為素面,兼有藍紋、弦紋、摟孔和附加堆紋。生產工具有石斧、石鏃、石鐮、紡輪等。裝飾品有陶環。 [2] 

楊台寺遺址歷史文化

楊台寺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存。 [2] 
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澠池仰韶村首先發現而得名。由於遺存中含有彩陶,也曾稱彩陶文化。主要分佈在河南、山西和陝西省境內。年代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 [6]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于山東章成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佈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西、陝西等省。 [5] 

楊台寺遺址文物價值

楊台寺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歷經時間長,面積大,保存完好,對研究豫南地區乃至整個淮河流域上游區域內新石器時代早、中、晚期文化的繼承關係及發展序列具有較為重要的學術價值。另外,該遺址是淮河流域上游網時期遺址中較為典型的一處,地處中國南北文化的交匯地域,對研究中原地區的文化與江漢文化的關係有着重要意義。 [2-3] 

楊台寺遺址保護措施

1982年,楊台寺遺址被遂平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4] 
1986年11月21日,楊台寺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06年5月25日,楊台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楊台寺遺址旅遊信息

楊台寺遺址地理位置

楊台寺遺址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諸市鄉楊台寺舊址處。 [2] 

楊台寺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從駐馬店市出發經開源大道—駐淅線—楊台寺,全程大約15千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