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佶

(遼朝狀元)

鎖定
楊佶,字正叔,遼代南京(今北京市)人,遼聖宗統和二十四年狀元,著有《登瀛集》,《遼史》有傳,生卒年不詳。
正叔
所處時代
遼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遼代南京(今北京市)
主要作品
《登瀛集》
本    名
楊佶

目錄

楊佶簡介

楊佶,字正叔,遼代狀元,南京(今北京市)人,遼聖宗統和二十四年(公元1006年),舉進士第一,著有《登瀛集》,《遼史》有傳。生卒年均不詳,據本傳,至遼興宗重熙十五年(公元1046年)尚在世。

楊佶生平

楊佶幼年時聰慧過人,讀書能自己斷句,有見識者認為他是個奇才。成年之後,聲名遠揚。
統和二十四年(1006),舉進士第一,歷任校書郎、大理正。
開泰六年(1017),轉任儀曹郎,典掌書命,加諫議大夫。
出為易州知州,治理政事崇尚清廉簡約,對於徵發的指定期限從來信守不誤。
入京任為大理少卿。累遷至翰林學士,文章號稱無愧翰林身份。
八年(1019),燕地鬧饑荒和瘟疫,百姓中很多人淪為流亡他鄉的饑民。以楊佶同知南京留守事,打開糧倉,賑濟缺糧或斷糧之人,貧民賣了子女的計算其受僱做工的報酬贖出之。
宋派遣梅詢來賀千齡節,詔令楊佶迎送,多有唱和之作,每每受到梅詢的讚賞。又為翰林學士。
重熙元年(1032),升為翰林學士承旨。因遭逢母喪離職,又起復為工部尚書。歷任忠順軍節度使,朔、武等州觀察、處置使,天德軍節度使,加特進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拜為參知政事,兼掌南院樞密使。
十五年(1046),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境內大旱,莊稼都快要枯死了。任職的當晚,天降霖雨,潤澤萬物。百姓做歌説:“何以蘇我?上天降雨。誰其撫我?楊公為主。” [1] 
礢陽河水改道,每年成為百姓的患害,便以自己的俸祿造起長橋,人們再也不以渡河為苦事了。及至被召,郡中百姓手扶車轅哭着送行。
皇上親臨清涼殿設宴慰問他,當日除為吏部尚書,兼任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皇上説:“卿今日比之呂望遇文王,有什麼遜色的呢?”楊佶回答説“:呂望比臣之遭遇明主晚了十年。”皇上大喜。
當楊佶居相位時,以進用賢能為己任,凡事由自己統管大綱,責成百司去做,人人樂於為之任用。
三次請求辭官回鄉,許之,每月撥給錢糧、侍從奴僕,四季派使者問候。卒。有《登瀛集》行於世。 [2] 

楊佶人物評價

《遼史》:然得愛民治國之要,其楊佶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