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植物功能基因組學與發育調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鎖定
植物功能基因組學與發育調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由湖南省科技廳2013年5月批准,依託湖南大學生物學院建設與開放,為最初建立於2001年的湖南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實驗室發展而來,是湖南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科技創新平台和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實驗室也是湖南省植物功能基因發掘及其應用研究自然科學創新研究羣體。 [1] 
該實驗室以植物中藥功能基因發掘及新品種培育、植物發育調控網絡機制研究、植物——微生物互作機理研究為研究方向開展研究。 [2] 
中文名
植物功能基因組學與發育調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外文名
Hunan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
依託單位
湖南大學
組建時間
2013年05月

植物功能基因組學與發育調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機構簡介

植物功能基因組學與發育調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由湖南省科技廳2013年批准,依託湖南大學生物學院建設與開放,為最初建立於2001年的湖南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實驗室發展而來,是湖南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科技創新平台和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實驗室也是湖南省植物功能基因發掘及其應用研究自然科學創新研究羣體。
實驗室現共有研究人員21人。其中固定人員16人:包括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6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1名、講師1名,高級實驗師1名、實驗師2名;另外,聘請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和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等在內的客座教授5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5人,碩士研究生(含留學生)54人。實驗室建有植物生長室、人工氣候室、組織培養室、超淨工作室、分子生物學室、生化分析室、精密儀器室等研究場地,擁有儀器設備108多台(套),其中10萬元以上的有21台(套)。
實驗室以植物重要功能基因發掘及新品種培育、植物發育調控網絡機制、植物—微生物互作機理、植物分子檢測與分析等為主要研究方向。實驗室完成和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有國家重大專項、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948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及湖南省重點項目等50餘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論文近100篇;獲得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
實驗室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河濱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美國耶魯大學,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蘭州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湖南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的遺傳與發育研究所、北京植物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生態所、長沙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和湖南省農科院等校院所的相關實驗室有合作和交流。 實驗室成功舉辦了2屆植物分子生物學前沿國際學術會議和1次國內學術會議。實驗室常年在“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學科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 [1] 

植物功能基因組學與發育調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研究領域及方向

1、植物中藥功能基因發掘及新品種培育 主要以擬南芥、水稻和甘藍型油菜等為材料,採用反向遺傳學技術和圖位克隆的方法克隆和鑑定重要農藝性狀關鍵基因,特別是篩選出有育種價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功能基因。同時,通過誘變和轉基因等現代生物技術對水稻和甘藍型油菜栽培品種進行改良和選育,以獲得適應性更強、農藝性狀更為優異的作物新品種。
2、植物發育調控網絡機制研究 主要以擬南芥、水稻和甘藍型油菜等為材料,在前期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的基礎上對所獲得的目標基因或蛋白在植物發育方面的生理功能和分子機制進行系統研究,以期闡明植物發育調控網絡機制。
3、植物——微生物互作機理研究 植物內生菌是植物微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供開發的資源寶庫。本研究方向以植物內生菌(主要為細菌和放線菌)為研究對象,分離篩選具有調控植物生長髮育、抗病及活性代謝產物生成的功能內生菌,並研究其與植物互作的分子機理,開發用於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高活性代謝產物生產的新途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