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冀幕府

鎖定
梁冀幕府,是東漢大將軍梁冀開設的幕府,梁冀掌控朝政前後長達近二十年,其幕府配員增至倍於三公,有不少名流出入其幕府,如朱穆、周景、崔案、趙岐、應奉等人。 [1] 

梁冀幕府歷史沿革

梁冀,梁商之子,順帝梁皇后之兄。其父梁商一直為大將軍,其父亡未及葬便拜為大將軍。順帝崩,衝帝立,梁太后臨朝,梁冀執政。不足半年,衝帝亡,梁太后又與梁冀立質帝。一年餘,梁冀弒質帝而立桓帝。桓帝時,梁冀權傾朝廷。
梁冀幕府掌控朝政前後長達近二十年,其幕府配員增至倍於三公,有不少名流出入其幕府。
延熹二年(159年)七月,梁冀伏誅,其幕府隨之瓦解。 [1] 

梁冀幕府幕府成員

梁冀幕府有吳祐、崔寔、趙岐、應奉、馬融、朱穆、劉寬、周景、楊賜、張奐、劉矩、崔琦、袁成、種暠、欒巴等成員。 [2] 
朱穆:“(梁)亦素聞穆名,乃闢之,使典兵事,甚見親任”。
周景:“闢大將軍梁冀府”
崔初:不應大將軍梁冀闢,後遷大將軍梁冀司馬。
趙岐初闢司空,其後為大將軍梁冀所闢。
應奉,“大將軍梁冀舉茂才。
吳花為齊相,大將軍梁冀表為長史。
另外,馬融亦可能闢梁冀府。《後漢書·吳裕傳》:“及冀誣奏太尉李固,花聞而請見,與冀爭之,不聽。時扶風馬融在坐,為冀章草,佑因謂融曰:“李公之罪,成於卿手。李公即誅,卿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可見,馬融當時正為梁冀幕屬。
雖然梁冀權勢傾朝,但依然有不應其徵者。
周勰:“時梁冀貴盛,被其徵命者,莫敢不應,唯周勰前後三辟,竟不能屈”。
孔是:“大將軍梁冀闢,不應”。 [1] 

梁冀幕府幕府規模

《後漢書·梁統列傳》記載:“建和元年,益封冀萬三千户,增大將軍府舉高第茂才,官屬倍於三公。” [4]  李賢等注引《漢官儀》雲:“三公府有長史一人,司徒府掾屬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屬三十六人也。”可見,竇憲的長史掾屬、令史御屬等至少在四十七人以上;由“官屬倍於三公”等句可知,梁冀幕府的員額數量當在一百三十六人以上。 [2] 

梁冀幕府幕府職權

梁冀幕府接受朝貢

每年四方各國進貢方物,皆先把上品進貢到梁冀幕府,然後把次品進貢給皇帝。借錢求做官或贖罪的人們,都聚集梁冀幕府前,“道路相望”。 [5] 

梁冀幕府遷召百官

百官升遷、召命,都要先帶着箋記書札到梁冀幕府謝恩,然後才能去尚書省。 [3] 

梁冀幕府廢立皇帝

漢衝帝駕崩後,李固勸梁冀擁立“年長有德”的清河王劉蒜為帝,梁冀不從,乃立樂安王子劉纘為帝,史稱“漢質帝”。後來梁冀忌憚漢質帝聰慧,便毒殺漢質帝。 [7] 
漢質帝駕崩後,梁冀召開幕府會議,商議擁立新皇帝之事,三公、中二千石官吏、列侯均參會。三公與大鴻臚杜喬均支持立清河王劉蒜為帝,而梁冀想立自己的妹夫劉志為帝,然而與大臣們意見不合,無法定奪。
次日,梁冀重新召開幕府會議,會見公卿,梁冀氣勢洶洶,三公以下無不畏懼,皆稱“惟大將軍令”。唯有李固杜喬堅決不同意,梁冀宣佈“罷會!”事後梁冀讓梁太后罷免李固,然後立劉志為帝,史稱“漢桓帝”。 [8] 

梁冀幕府交通外國

梁冀又派人跨越國境與其他國家交往,廣求珍奇異物。每當梁冀出行,就徵調大量伎女御者隨行。 [5] 

梁冀幕府幕府建設

梁冀在幕府大起第舍,興建豪宅,而其妻子孫壽也在對街修建住宅,窮極當時土木工匠之所能,互相競爭誇耀。
幕府大堂寢室都有暗道通往內室,各個房間都可相通。
幕府柱子牆壁雕鏤圖案,並鍍上銅漆;大小窗户都鏤刻成空心花紋,裝飾着宮廷式樣的青色連環紋飾,並畫上雲氣繚繞的仙靈圖案。
幕府台閣四通八達,相互呼應。長橋凌空高懸,石階橫跨水上。
金玉珠寶、四方進獻的珍奇怪物,堆滿幕府倉庫,甚至還有遠方送來的汗血寶馬。 [6] 
參考資料
  • 1.    吳從祥.論漢代幕府文人集團及其文學活動:廣西社會科學,2014
  • 2.    韋春喜、趙永江:《漢代將軍幕府文學集團形成的深層原因探析》  .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23-10-04]
  • 3.    《後漢書·梁統列傳》:“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會公卿,共議其禮……冀猶以所奏禮薄,意不悦。專擅威柄,兇恣日積,機事大小,莫不諮決之。宮衞近侍,並所親樹。禁省起居,纖微必知。百官遷召,皆先到冀門箋檄謝恩,然後敢詣尚書。”
  • 4.    《後漢書·梁統列傳》:“建和元年,益封冀萬三千户,增大將軍府舉高第茂才,官屬倍於三公。”
  • 5.    《後漢書·梁統列傳》:“和平元年,重增封冀萬户,並前所襲合三萬户……其四方調發,歲時貢獻,皆先輸上第於冀,乘輿乃其次焉。吏人齎貨求官請罪者,道路相望。冀又遣客出塞,交通外國,廣求異物。因行道路,發取伎女御者,而使人復乘勢橫暴,妻略婦女,歐擊吏卒,所在怨毒。”
  • 6.    《後漢書·梁統列傳》:“冀乃大起第舍,而壽亦對街為宅,殫極土木,互相誇競。堂寢皆有陰陽奧室,連房洞户。柱壁雕鏤,加以銅漆,窗牖皆有綺疏青瑣,圖以雲氣仙靈。台閣周通,更相臨望;飛樑石蹬,陵跨水道。金玉珠璣,異方珍怪,充積臧室,遠致汗血名馬。”
  • 7.    《後漢書·李固列傳》:“明年帝崩……固以清河王蒜年長有德,欲立之,謂梁冀曰“今當立帝,宜擇長年高明有德,任親政事者,願將軍審詳大計,察周、霍之立文、宣,戒鄧、閻之利幼弱。”冀不從,乃立樂安王子纘,年八歲,是為質帝。……冀忌帝聰慧,恐為後患,遂令左右進鳩。帝苦煩甚,促使召固。固入,前問“陛下得患所由”帝尚能言,曰“食煮餅,今腹中悶,得水尚可活”時冀亦在側,曰“恐吐,不可飲水”語未絕而崩。”
  • 8.    《後漢書·李固列傳》:“冀得書,乃召三公、中二千石、列侯大議所立。固、廣、戒及大鴻臚杜喬皆以為清河王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宜立為嗣。先是蠡吾侯志當取冀妹,時在京師,冀欲立之。眾論既異,憤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奪,中常侍曹騰等聞而夜往説冀曰“將軍累世有椒房之親,秉攝萬機,賓客縱橫,多有過差。清河王嚴明,若果立,則將軍受禍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貴可長保也”冀然其言,明日重會公卿,冀意氣兇兇,而言辭激切。自胡廣、趙戒以下,莫不懾憚之。皆曰“惟大將軍令”而固獨與杜喬堅守本議。冀厲聲曰“罷會!”固意既不從,猶望眾心可立,復以書勸冀。冀愈激怒,乃説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是為桓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