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青枯病

鎖定
桑青枯病是由桑青枯假單胞桿菌(雷爾氏菌)引起的、發生在的病害。病株表現為青枯。有些桑株全株葉片尚保持青綠色就失水凋萎;有的從桑株上部或中部葉片的葉尖、葉緣處先失水,後變褐乾枯或擴展至全葉。剖開根莖部皮層時,可見木質部具褐色條紋,嚴重時擴展到莖枝或根的木質部,木質部褐變或變黑,橫剖病枝或病根,切口處可溢出白色菌膿。 [4] 
桑青枯病病菌可通過帶病苗木、土壤、流水等途徑傳播,具有發病急、蔓延迅速、危害嚴重、防治困難等特點,有“桑瘟”之稱,是對蠶桑生產具有毀滅性危害的主要桑病害之一,被列入部分省(自治區)制定的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補充名單。 [1] 
防治桑青枯病務必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一定要抓好“治早、治少、治了”的原則,在病害未發現之前把好關,且一旦發病就要把病害消滅於初發階段。在發病區嚴格控制為害面積,不讓其再擴展蔓延,保護無病區。 [2] 
中文名
桑青枯病
別    名
桑瘟、疽桑
病    原
桑青枯假單胞桿菌(雷爾氏菌)
為害作物
為害部位
根部

桑青枯病病原特徵

桑青枯病病原菌為桑青枯假單胞桿菌(學名:Pseudomonas solanacerum Smith),又叫雷爾氏菌(學名:Ralstonia solanacearum),屬假單胞桿菌屬細菌該病原菌個體為短桿狀,大小約0.6~1.2微米,無芽胞、無夾膜、端生鞭毛、革蘭氏反應為陰性,除能為害桑外,尚能侵害番茄、辣椒等。 [3] 

桑青枯病為害症狀

桑青枯病是典型的維管束病害,病原菌侵染桑樹根部導管,阻礙水分運輸,使葉片凋萎。新植桑或夏伐、摘頂、降枝後新發的橫枝桑,全株葉片同時出現失水凋萎,但仍保持綠色,呈青枯狀;老桑或摘頂後超過30天發病的,往往枝條中上部葉片的葉尖、葉緣先失水,變褐乾枯,逐漸擴展到全株,死亡速度較慢。 [2] 
拔起病株,剝開根部皮層可見木質部有褐色條紋,隨着病情的發展向上延伸至莖枝,嚴重時根的木質部全部變褐色、黑色,病根或病枝切口很少或沒有白色乳汁(桑膠)分泌,卻有污白色菌膿溢出。根部皮層初發病時仍然正常,久後腐爛脱落。 [2] 
桑青枯病

桑青枯病侵染循環

桑青枯假單胞桿菌對土壤有很強的適應力,能離開寄主單獨存活於土壤中,並能在土壤中繁殖。發病桑田的土壤和遺落在土中的病株殘體是主要的傳染源,通過降水、流水和農事活動引起第一次侵染。病原菌可通過傷口、蟲口等侵入根部組織,也可通過受傷的莖部侵入植株。病原菌從田間病株腐爛組織散落土壤中,通過傳播媒介或病株、健株的互相接觸進行重複侵染,擴大為害。帶病苗木、接穗、插條等則是遠距離傳播來源。 [2] 

桑青枯病流行規律

桑青枯病在4~11月發生,以7~9月為害嚴重。春季氣温回升早,發病期也提前。不同的桑樹品種對桑青枯病抗病力不同,如抗青10號、抗青4號等抗病力較強,部分地區栽植的雜交桑沙二×倫109、倫教40號強桑1號均易感病。一般3年以下樹齡的桑樹易發病,3年以上樹齡的桑樹發病率降低。高温期間摘頂降枝會引起病害的發生。地勢高、地下水位低的桑園發病較輕,擴展蔓延也較慢,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桑地發病較重。病區如用漫灌方式防旱,則會加速病害的擴展蔓延。在發病桑地勤中耕鬆土,也會因人為傷根而加速病害的傳播;反之,在病區實行免耕或使用化學除草劑則可減少感染機會。 [2] 
在中國廣西,每年7~9月發病最多。高温多濕、桑樹摘頂降枝均會加重病情。幼桑發病比老桑重,高温季節不摘頂降枝可減少發病,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桑地比地勢高的桑地發病重。 [2] 

桑青枯病防治方法

桑青枯病農業防治

  1. 加強檢疫:嚴禁從病區引進桑苗,提倡自留、自繁、自育、自用,避免苗木大調大運,並積極推廣以種子為繁殖材料,確有必要到病區調種、引種時必須與植物檢疫部門密切配合,事先認真進行產地檢疫,保證苗木無病。 [4] 
  2. 選用抗病品種:選用抗青4號、抗青10號、湛26號、望月、越1、巡7、羅衝11等抗病品種。 [4] 
  3. 田園清潔:加強田間管理,培育無病種苗,及時挖除病株,集中燒燬。 [4] 
  4. 合理間作、套種:在病地進行間作或套種時,要種植桑青枯病病原細菌的非寄主作物(如甘蔗、花生、香蕉、玉米、水稻、小麥等),否則既會使種植的作物感病,又會加重桑樹發病。特別不要使用病地作苗圃用,不然會因苗木的調運、移栽而把病土帶到無病區去。 [4] 
  5. 對重病桑園實行合理輪作:發病嚴重桑地要實行輪作,根據病原菌的寄主範圍,選定輪作物。輪作年限要視病情輕重、土質結構等具體情況而定。病情嚴重的,輪作年限要長,反之則可短些。水旱輪作可比桑蔗輪作時間短些,病地改種水稻1年半,花生半年合計2年,已達到滅菌效果。一般桑蔗輪作5年,發病已大為減輕,甚至可達到完全無病。 [4] 
  6. 對桑樹合理採伐:有利於桑樹生理,增強樹體內在抗病力,帶葉摘頂、留葉採橫枝收穫法,可減少病害發生,增加畝桑產葉量。具體做法是,頭造採摘葉片,二造帶葉摘頂(採葉前7~10日摘頂),待腋芽萌發後再摘除成熟葉,以後各造留葉採橫枝(採側枝桑時),在側枝基部留一片葉剪除。在發病期最好是採用採摘成熟葉收穫法,也可採用帶葉打頂收穫法或留葉剪枝收穫法,這樣可以減少發病死亡率三成左右,在發病期不要採用降枝收穫法,否則會加劇發病死亡率。 [4] 

桑青枯病化學防治

  1. 土壤消毒:發病後,對病穴周圍1平方米內的土壤,用1:100倍的福爾馬林溶液或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進行消毒;也可用新鮮石灰25倍液淋透消毒。進行土壤消毒時,土壤消毒的關鍵是促使消毒藥劑滲透土層,與病原菌充分接觸。 [4] 
  2. 藥劑噴灑或灌根治病:定植時用青枯病拮抗菌浸根,還可在發病初期噴灑或灌根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4] 
參考資料
  • 1.    楊一平1, 張芬1, 周勤2等. 5種防治桑青枯病藥劑對家蠶的安全性評價[J]. 廣西蠶業, 2014, (3):31-33.
  • 2.    白景彰.亞熱帶蠶桑生產技術叢書 桑樹保護技術.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9-13
  • 3.    曾燕蓉, 朱方容, 林強等. 淺析影響桑青枯病發生與流行的因素[J]. 廣西蠶業, 2013, (2):7-11.
  • 4.    張國政,沈中元,吳福安.種桑養蠶實用技術.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