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葉

(中藥)

鎖定
桑葉,中藥名。是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又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葉等,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桑葉提取物脱氧野尻黴素葛根提取類黃酮物質結合形成一種新物質——洗胰清糖素,適合用於治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作用。的主要食物。完整葉片呈或寬卵形,長約15釐米,寬約10釐米,葉柄長約4釐米,葉片基部心臟形,頂端微尖,邊緣有鋸齒,葉脈密生白柔毛。老葉較厚黃綠色。嫩葉較薄,暗綠色。質脆易,握之扎手。氣淡,味微苦澀。藥用一般認為霜後採者質佳。到2014年,有人將桑葉的芽頭做成了菜式,而使桑葉有了食療的價值,因其桑葉的芽頭營養價值豐富而被大眾喜愛,被現代人稱為桑芽菜。又以南潯輯裏村國絲文化園的桑樹芽最為出眾,考慮到穿珠灣水的灌溉,其桑葉芽的微量元素比一般桑芽的要高出很多。
別    名
家桑
荊桑
桑椹樹
黃桑
中文學名
桑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
桑科
桑屬
分佈區域
中國中部為主,南北部均有栽培
採收時間
初霜後
用    量
5-10g
毒    性
無毒

桑葉入藥部位

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老葉。

桑葉性味

味苦、甘,性寒。

桑葉歸經

歸肺、肝經。

桑葉功效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

桑葉主治

風熱感冒,温病初起,肺熱咳嗽,肝陽上亢眩暈,目赤昏花,血熱妄行咳血、吐血。

桑葉相關配伍

1、與菊花、連翹、薄荷、桔梗等同用,可用於風熱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熱犯肺,發熱、咽癢、咳嗽等症。
2、與杏仁沙蔘貝母等同用,可用於肺熱燥熱傷肺,咳嗽痰少,色黃而粘稠,或乾咳少痰,咽癢等症。
3、與菊花、石決明、白芍等同用,可用於肝陽上亢頭痛眩暈,頭重腳輕,煩躁易怒等症。 [1] 

桑葉用法用量

煎服,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

桑葉炮製方法

1 除去雜質,搓碎,去柄,篩去灰屑。
2 切成小塊,用鍋蒸3—5分鐘 陰乾

桑葉生理特徵

小喬木或灌木,高達15m。樹皮灰黃色或黃褐色;幼枝有毛。葉互生,卵形至闊卵形,長6~375px,寬4~300px。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齒,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綠色,脈上有疏毛,脈腋間有毛;葉柄長1~62.5px。雌雄異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長1~50px,花柱不明顯或無,柱頭2。聚花果(桑椹)熟時紫黑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不喜光,對氣候、土壤適應性都很強。耐寒,可耐-40℃的低温,耐旱,不耐水濕。也可在温暖濕潤的環境生長。喜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能耐輕度鹽鹼(0.2%)。抗風,耐煙塵,抗有毒氣體。根系發達,生長快,萌芽力強,耐修剪,壽命長,一般可達數百年,個別可達數千年。

桑葉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尤以長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區為多。

桑葉相關論述

①《本草蒙筌》:“採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②《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藥。大腸、胃。涼血刀斧傷者,為末,幹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採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採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③《本經逢原》:“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鬚髮不白,不老延年。《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煎飲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面上風,滅痣,去惡肉。”
④《本草分經》:“苦甘而涼。滋燥涼血,止血去風,清泄少陽之氣熱。”
[1-2]  [3-4] 
參考資料
  • 1.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5月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 3.    楊衞平.《臨牀常用中藥手冊》:貴州科技出版社,2001年1月版
  • 4.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4年2月
  • 5.    吳劍坤主編.中草藥圖鑑[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