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桐廬縣

鎖定
桐廬縣,浙江省杭州市轄縣,位於浙江省西北部,地處錢塘江中游,以丘陵山區為主,平原稀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總面積1825平方千米。 [57]  [59]  截至2023年6月,桐廬縣轄4個街道、6個鎮、4個鄉, [69]  縣人民政府駐城南街道迎春南路298號。 [71]  截至2023年末,桐廬縣常住人口45.9萬人。 [56] 
桐廬縣始建於三國吳黃武四年(225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移桐廬縣於今縣治。1950年3月,屬臨安專區。1960年8月,隸屬於杭州市。 [75]  [86]  桐廬縣交通區位條件優越,G25高速(杭新景高速)貫穿全縣,富春江黃金水道可通往上海港、寧波港以及全國各地的內陸港口。境內擁有垂雲通天河景區、嚴子陵釣台景區、瑤琳仙境等A級景區。 [77]  [87] 
2023年,桐廬縣地區生產總值469.2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5% [55] 
中文名
桐廬縣
外文名
Tonglu County
別    名
畫城
蓮城
行政區劃代碼
3301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杭州市
地理位置
浙江省西北部
面    積
1825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街道、6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城南街道迎春南路298號
電話區號
0571
郵政編碼
311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5.9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56] 
著名景點
瑤琳仙境
嚴子陵釣台
垂雲通天河景區
垂雲通天河景區
火車站
桐廬站桐廬東站
車牌代碼
浙A
地區生產總值
469.23 億元(2023年) [55] 

桐廬縣歷史沿革

桐廬主城區
桐廬主城區(10張)
夏商時,桐廬屬揚州之域。
春秋時,為吳國屬地,吳滅屬越國
戰國中,楚滅越,改屬楚國
秦,設郡縣,為富春縣地,屬會稽郡。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改屬吳郡。
三國吳黃武四年(225年),析富春縣桐溪鄉置桐廬縣,仍屬吳郡,為桐廬建縣之始。
南朝陳禎明元年(587年),桐廬縣改屬錢唐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錢唐廢郡為縣,省桐廬入錢唐縣,屬杭州。仁壽二年(602年),復置桐廬縣。仁壽三年(603年),改屬睦州,大業三年(607年),改睦州為遂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廬西北七鄉另置分水縣,同時於桐廬縣城置嚴州(州、縣同城),轄桐廬、分水、建德3縣。武德七年(624年),廢嚴州,省分水復入桐廬,屬東睦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年),復析置分水縣,以頌武后故,更縣名為武盛。神龍元年(705年),中宗李顯復位,復改武盛為分水,同屬睦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睦州為新定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稱睦州,桐廬、分水隨屬之。寶應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縣,設治於今合村,至大曆六年(771年),復省人分水。光化三年(900年),吳越王錢鏐劃桐廬改屬杭州,分水屬睦州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桐廬還屬睦州。宜和三年(1121年),改睦州為嚴州。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升嚴州為建德府,桐廬、分水隨屬之。
元代,改府為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桐廬、分水屬建德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取建德路,改稱建安府,尋改建德府。
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建德府為嚴州府桐廬、分水屬之。
清,承明制,隸屬仍舊。
民國元年(1912年),廢嚴州府。民國三年(1914年),浙江省分置4道,桐廬、分水屬金華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道廢,直屬浙江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9月,浙江省劃分行政督察區,並各設專員公署,桐廬、分水屬蘭溪行政督察區(署址駐蘭溪)。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月,督察區改以序數命名,蘭溪區改稱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重劃行政督察區,分水屬第一區,桐廬屬第四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劃桐廬入第一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2月,浙江省浙西行署成立,第一、三、十區22縣暫歸浙西行署管轄,中含桐廬,分水兩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4月,新設第十一區,桐廬由浙西行署轄區劃入十一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又劃分水入十一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年5月,第十一區裁撤,桐廬、分水直屬浙江省;同年10月,劃分水入第二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桐廬、分水劃入第四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桐廬、分水屬建德專區。
桐廬副中心(分水鎮)
桐廬副中心(分水鎮)(4張)
1950年3月,撤建德專區,桐廬、分水改屬臨安專區。
1953年2月,撤臨安專區,桐廬、分水改屬金華專區。
1955年3月,復置建德專區,桐廬、分水還屬之。
1959年2月,又撤建德專區,桐廬(其時分水已併入桐廬)復改屬金華專區。
1960年5月,改屬杭州市。 [75] 

桐廬縣行政區劃

桐廬縣區劃沿革

1992年,撤銷鳳川、三源2鄉建鳳川鎮。
2011年4月29日,撤銷鳳川鎮建立鳳川街道。 [74] 
2018年5月,杭州市政府同意桐廬縣城南街道、鳳川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將城南街道的上洋洲村、下洋洲村、灘頭村、桑園村、巖橋村等5個行政村整體劃歸鳳川街道管轄。調整後的城南街道管理13個行政村、4個社區。調整後的鳳川街道管理13個行政村、1個社區。 [73] 
2022年9月,桐廬縣城市社區調整優化實施方案。其中桐君街道新增桐江、舞象、康樂3個社區;城南街道新增龍潭、三合、江濱、平陽山、青山、金竹、翰林、望江8個社區;鳳川街道新增鳳來、鳳翔2個社區;江南鎮組建定安社區,鼓樓社區名稱改為秦渡社區,調整後江南鎮轄秦渡、定安2個社區;分水鎮在分水江以東區域新增懷恩1個社區。調整後分水鎮轄分江、玉華、懷恩3個社區。 [49] 
 桐廬縣地圖 桐廬縣地圖

桐廬縣區劃詳情

桐廬縣政區圖
桐廬縣政區圖(2張)
截至2023年6月,桐廬縣轄4個街道、6個鎮、4個鄉:桐君街道城南街道舊縣街道鳳川街道分水鎮富春江鎮橫村鎮江南鎮瑤琳鎮百江鎮鐘山鄉新合鄉合村鄉莪山畲族鄉 [69]  縣人民政府駐城南街道迎春南路298號。 [71] 

桐廬縣地理環境

桐廬縣位置境域

桐廬縣位於浙江省西北部,地處錢塘江中游,介於北緯29°35'~30°05'和東經119°10'~119°58'之間。東接諸暨市,南連浦江縣建德市,西鄰淳安縣,東北接富陽區,西北依臨安區。全境東西長約77千米,南北寬約55千米。總面積1825平方千米。 [57] 

桐廬縣地形地貌

桐廬縣以丘陵山區為主,平原稀少,屬浙西中低山丘陵區。四周羣山聳峙,中部為狹小河谷平原,山地與平原間則丘陵錯落。富春江由南而北縱貫縣境東部,分水江自西北向東南匯入富春江。龍門山主峯牛背脊之觀音尖,海拔1246.5米,為境內最高峯。在全縣土地面積中,山地丘陵佔86.3%,平原、水域佔13.7%。 [58] 

桐廬縣水文

桐廬縣境內水系發達,水域資源豐富,富春江、分水江貫穿全境,山塘水庫星羅棋佈,多呈山溪性特徵,源於峽谷山地,均屬於錢塘江水系。全縣有鄉級及以上河道共計110條,總長701.46千米,水域總面積42.35平方千米;村級河道253條,總長413.21千米,水域面積3.09平方千米。省級河道1條富春江,總長27.10千米,水域面積16.81平方千米。市級河道1條分水江,總長40.12千米,水域面積11.89平方千米。縣級河道11條,總長129.06千米,水域面積6.10平方千米。 [70] 

桐廬縣氣候

繁華富春江畔
繁華富春江畔(2張)
桐廬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一年四季光、温、水基本同步增減,配合良好,氣候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温17.2℃;極端最高氣温42.2℃,極端最高氣温≥35℃的高温天氣年平均37天;極端最低氣温-10.0℃,極端最低氣温≤0℃的冰凍天氣年平均24天。年平均雨日15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588.7毫米,年際間差異較大,1~6月逐月遞增,3~8月雨量均在140毫米以上,最多的6月為梅雨期,降水集中,月平均雨量295.9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7%,年際間變化較小,在74%~80%之間。 [59] 

桐廬縣自然資源

桐廬縣水資源

2020年,桐廬縣水資源總量為23.05億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64.10立方米,水資源利用率7.2%。全縣產水系數0.64,產水模數129.50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共有92座水庫,其中有分水江水庫、分水江水庫2座大型水庫,有1座中型水庫肖嶺水庫,小(一)型水庫15座,小(二)型水庫74座,總水域面積為19.62平方千米,總庫容112796.30萬立方米。 [70] 

桐廬縣生物資源

桐廬縣境內有陸生高等植物427種,隸屬於138科303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種。陸生脊椎動物94種,隸屬於4綱17目47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種,浙江省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種。陸生昆蟲65種,隸屬於5目20科47屬。物種數量最多的是鱗翅目昆蟲,共11科33屬46種,佔昆蟲總種數的70.77%。蜻蜓目次之,共4科9屬13種,佔昆蟲種類總數的20.00%。大型真菌30種,隸屬於7目18科25屬。 [61] 
桐廬縣水生生物資源豐富,各類羣多樣性較高,共獲得水生生物712種,其中魚類75種,浮游植物164種,浮游動物116種,周叢藻類139種,底棲動物218種,且不同季節、水體類型上具有一定差異,呈現時間、空間分佈多樣化現象。 [61] 

桐廬縣礦產資源

桐廬縣礦產資源種類眾多,已發現礦種16種。不同礦種資源儲量相差較大,水泥用灰巖是本縣的優勢礦產資源,主要分佈於桐君街道高山、瑤琳鎮畢浦等地,資源儲量豐富;水泥配料用砂岩分佈於桐君街道梓芳塢、舒坑一帶,資源儲量豐富,能夠滿足水泥的生產需要;建築用石料以砂岩、凝灰岩和灰巖為主,主要分佈於縣域西部、富春江西岸、鳳川等地;特色花崗岩石材儲量豐富,主要分佈於鐘山鄉、橫村鎮等地;能源、金屬礦產稀缺,全縣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無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地;地熱資源勘探開發潛力較大,其中桐君街道、瑤琳鎮等地具有較好的地質條件。 [60] 

桐廬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桐廬縣常住人口453106人。 [29] 
截至2023年末,桐廬縣常住人口45.9萬人,城鎮化率71.5%。年末家庭總户數15.00萬户,户籍人口41.8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950人。全縣出生人口2514人,人口出生率6.01‰;死亡人口3415人,人口死亡率8.16‰,人口自然增長率-2.15‰。從性別構成看,男性人口20.70萬人,女性人口21.12萬人,總人口性別比98.02(以女性為100)。 [56]  [68] 

桐廬縣經濟

桐廬縣綜述

2022年,桐廬縣地區生產總值431.4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7.61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202.17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201.63億元,增長2.4%,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6.4%、46.9%、46.7%。 [50] 
2023年,桐廬縣地區生產總值469.2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8.56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14.69億元,增長3.6%;第三產業增加值225.98億元,增長9.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6.1%、45.8%、48.1%。 [55] 
2023年,桐廬縣財政總收入78.89億元,同比增長10.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03億元,增長8.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2.80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9元,同比增長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32元,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43元,增長6.6%。 [55] 

桐廬縣第一產業

2023年,桐廬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14億元,同比增長4.3%。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66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農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林牧業服務業產值分別增長3.7%、4.7%、9.4%、9.7%、5.0%。 [55] 

桐廬縣第二產業

2023年,桐廬縣規上工業增加值128.76億元,同比增長5.2%。分產業看,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8%、9.9%、9.2%,分別高於規上工業3.6、4.7、4.0個百分點。 [55] 

桐廬縣第三產業

2023年,桐廬縣服務業增加值225.98億元,同比增長9.6%。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利性服務業、金融業、住宿餐飲業分別增長36.9%、13.3%、11.6%、10.6%,高於服務業增加值增幅。 [55] 
2023年,桐廬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3.85億元,同比增長4.1%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132.99億元,增長3.0%;餐飲收入40.86億元,增長7.7%。從限上單位看,汽車類、金銀珠寶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商品銷售形勢良好,分別增長7.4%、8.8%、36.7%。據商務數據顯示,全年網絡零售額74.25億元。 [55] 
截至2023年末,桐廬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977.78億元,同比增長12.2%;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218.44億元,同比增長22.5%。 [55] 

桐廬縣交通運輸

桐廬縣綜述

桐廬縣交通區位條件優越,G25高速(杭新景高速)貫穿全縣,縣城經高速到達上海、寧波約2個半小時,到達杭州、千島湖約40分鐘,到達蕭山國際機場約1小時。杭黃高鐵已於2018年底開通,從桐廬出發乘高鐵到北京5小時左右,到上海1.5小時左右,到杭州只需0.5小時。富春江黃金水道全年能通航500噸級的船舶,向上遊可到達衢州,下游經錢塘江、運河進入長江,可通往上海港、寧波港以及全國各地的內陸港口。 [77] 
截至2022年末,桐廬縣社會機動車保有量170697輛,較上年增加10959輛,其中非營運汽車保有量132003輛,較上年增加10636輛。私人汽車133869輛,較上年增加21247輛。 [76] 

桐廬縣公路

截至2022年末,桐廬縣公路總里程1970.7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9.34千米、國道31.02千米、省道124.85千米、縣道364.21千米。 [76] 

桐廬縣鐵路

桐廬站 桐廬站
桐廬縣境內設桐廬站桐廬東站桐廬站於2018年12月25日通車啓用,為杭黃鐵路中間站; [24]  桐廬東站為杭温高速鐵路中間站。 [46] 
2022年,桐廬縣高鐵桐廬站旅客發送量78.09萬人次,較上年減少46.64萬人次;到達量65.71萬人次,較上年減少39.96萬人次。 [76] 

桐廬縣航運

桐廬縣境內共有內河航道里程60.13千米,主要通航水域為富春江(桐廬段)和分水江,其中富春江航道長坑至窄溪大橋段29.84千米為四級航道,窄溪大橋至橫山埠段3.94千米為五級航道,分水江桐君山水域至舊縣段5.37千米為五級航道,分水江舊縣以上段均為不通航水域,另有準七級航道約20千米。
桐廬境內目前共有碼頭14個,其中貨運碼頭8個,客旅碼5個,窄溪海事所碼頭1個,貨運碼頭大多以承運砂石料、煤炭等散貨為主;同時目前桐廬港區港口有經營企業6家,泊位數20個,泊位長度共計326米。 [70] 

桐廬縣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桐廬縣共有公共交通運營線路121條,較上年減少4條,其中城區公交線路25條、城鄉公交線路96條。其中城區營運公交車136輛、城鄉營運公交車290輛、營運出租車112輛。全年公交客運量666萬人次,同比下降24.0%。 [76] 

桐廬縣政治

桐廬縣主要領導(僅列黨政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馮晶 [72] 
縣委副書記、縣長
截至2024年4月

桐廬縣社會事業

桐廬縣教育事業

桐廬中學 桐廬中學
截至2023年末,桐廬縣共有幼兒園47所、在園幼兒13473人,招生4056人,畢業5261人;小學28所,較上年增加1所,在校學生28358人,招生5419人,畢業4119人;初級中學14所,較上年減少1所,在校學生11560人,招生4084人,畢業3684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在校學生2227人,招生689人,畢業764人;普通高中5所,較上年增加1所,在校學生6173人,招生2075人,畢業1983人;普通高校1所,在校學生10207人,招生3318人,畢業3216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90人。 [62] 
截至2023年末,共有教職工(不含普通高校)5544人,較上年增加18人,其中幼兒園專任教師1097人、小學專任教師1591人、初中專任教師961人、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專任教師175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21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574人;其中特級教師16人、正高級教師9人。年末普通高校教職工463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師324人。 [62] 
桐廬縣高等院校
類別
學校名稱
本科

桐廬縣科學技術

截至2023年末,桐廬縣省科技小巨人企業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59家,本年新認定預計6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預計598家,本年新認定139家;市級及以上企業研發中心148家,本年新增22家。新認定省科技領軍型企業1家,實現零的突破。入選省“尖兵”“領雁”重點研發項目4項,市重大研發項目2項。創新指數全省排位第45,指數提升13.43個點。 [66] 

桐廬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桐廬縣共有公共圖書總館1個、鄉鎮圖書分館15個,新型綜合文化空間(鄉村生活書吧、城市書房)28個;縣級文化總館1個、鄉鎮文化分館14個、文化驛站2個;博物館2個、非遺館1個、劇院1個;鄉鎮(街道)綜合文體站14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13個、農村文化禮堂176個、社區文化家園15個。年末有線電視註冊用户數20.38萬户,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為100%。 [63] 

桐廬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3年末,桐廬縣共有各類衞生機構359個,較上年增加3個,其中醫院21個、衞生院11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07個、診所(衞生室、醫務室、衞生所等)61個、門診部38個、村衞生室117個、急救中心1個、健康體檢中心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衞生健康行政執法隊1個。醫療衞生機構牀位數2704張,較上年增加96張,其中醫院2457張、衞生院(衞生服務中心)230張。衞生技術人員4757人,較上年增加14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883人、註冊護士1890人,較上年分別增加136人、107人。 [64] 

桐廬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桐廬縣體育場地面積191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4.17平方米。年末共有中大型體育場館4個、百姓健身房18個、省級全民健身中心1個、全民健身廣場4個、小康體育村升級工程(小康體育村)79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4個、足球場52片、拆裝式游泳池4個、市級健身廣場(健身中心、健身公園)27個。
2023年,桐廬縣在杭州亞運會和亞殘會上榮獲6金、2銀;亞洲賽事上榮獲4金、1銀、1銅;全國各類大賽上榮獲19金、11銀、10銅;省市級比賽上榮獲146金、102銀、82銅。全年共舉辦各類全民健身活動100餘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不含學生)佔總人口的31.24%,城鄉居民國民體質合格率保持在94.3%。 [65] 

桐廬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3年末,桐廬縣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12萬人,較上年淨增0.14萬人,參保率98.87%;支付養老金36.54億元,同比增長9.8%;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1.25萬人,較上年淨增0.05萬人,參保率99.5%;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7.60萬人,較上年增加0.16萬人;支付工傷金0.59億元,同比下降0.5%;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1.82萬人,較上年減少0.15萬人;支付失業金0.71億元,同比增長12.5%。在冊低保對象(不含五保)6852户(8442人),較上年增加144户(148人);其中城鎮586人、農村7856人。 [67] 
截至2023年末,桐廬縣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對象849人,較上年增加70人,全年支付保障金2274.16萬元,同比增長37.5%。年末各類養老機構30家,牀位2222張,收養人員1170人;兒童福利機構1個,牀位50張;鎮街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3個,牀位590張;村社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05個,牀位2050張。 [67] 
2023年,桐廬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上年的330元/月提高到350元/月,失業保險金最低標準從上年的1656元/月提高到1863元/月,職工最低工資標準2070元/月,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平均撫卹金1517元/月。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上年的1216元/月,提高到1259元/月;全年支付保障金10876.59萬元,同比增長12.3%。 [67] 

桐廬縣歷史文化

桐廬縣方言

桐廬話為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桐廬話,通行上海話以及杭州話,屬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與吳語太湖各片能互通。大致可以分為六片:桐廬鎮片、上南鄉片、下南鄉片、北鄉片、新合片、分水片。 [88] 
特色方言詞:(注:以下為吳語拼音,請勿用普通話拼音發音,相差甚大)
特色方言詞
方言
普通話意思
結棍(cieh-kuen)
厲害、快
豪掃(ghau-sau)
推板(thei-pae)
差勁、相差
交關(ciau-kuae)
表示程度大,比較怎麼樣
倒灶(dau-dzau)/藁場(kau-tsan)
完蛋
狗屁倒灶(kei-phidau-dzau)
冠冕堂皇的吝嗇
曳東搬西(yieh-ton-pae-shi)
胡扯
睏覺(khuen-kau)
睡覺
腦髓搭牢(nau-shi-teh-lau)
罵人用語
瞌衝懵懂(kheh-tshonmon-don)
瞌睡
早五更(dzau-ng-kan)
早上
辰光(zen-kuan)
時間,時候
嬉家生(shi-kuo-san)
玩具
洋鈿(ngan-lih)
小囡子(shiau-nuo-dzy)/囡子家(nuo-dzy-kuo)
女生,女人
搿個(keh-geh)
這個
墶個(teh-geh)
那個
倷(nei)
該(nguo)
伊(i)
乃(na)
你們
阿勒(a-leh)
該們
伊勒(i-leh)
他們
參考資料 [88] 

桐廬縣習俗

  • 十六回切
十六回切 十六回切
十六回切筵席有“江南滿漢全席”之譽,又稱十六會籤、十六圍席,是流傳於浙西乃至江南大部分地區的一種傳統家宴禮儀。桐廬的“十六回切”最負盛名,據1991年版《桐廬縣誌》記載,該家宴最早始於南宋,以清代及民國最盛,其菜餚種類、上菜程式、入座規定等都有一套相對規範的儀式,建國後漸趨式微。大凡遇到婚喪喜慶的,富裕者講排場,一般人家則竭力撐門面,所費不貲。以16道茶點或菜餚為一個回合,從一個回合切換到下一個回合。 [83] 
  • 橫村三月初八廟會
橫村三月初八廟會 橫村三月初八廟會
橫村三月初八廟會,肇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桐廬歷史較久、影響力最廣泛的集體性民俗活動之一,被列入第三批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每年農曆三月初八,橫村鎮村民都會在鎮內的“三公廟遺址”附近舉行盛大廟會,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當地將非遺、國潮等元素融入廟會,開展布龍游街巡演、發放祈福香袋等特色活動。 [84-85] 

桐廬縣風景名勝

桐廬縣主要旅遊景點
簡介
圖片
江南古村落景區
江南古村落景區地處桐廬縣江南鎮,位於富春江南岸、天子崗北麓,處“三江兩湖”黃金旅遊線上、長三角地區1小時經濟圈內。江南古村落包括荻浦、深澳、徐畈、環溪、青源5個村,歷史悠久,擁有濃郁的民俗風情、獨特的水系資源、龐大的古建築羣和深厚的宗氏文化,是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國際休閒鄉村示範點,2014年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 [78] 
江南古村落景區 江南古村落景區
垂雲通天河景區
垂雲通天河景區位於桐廬縣瑤琳鎮東琳村,國家AAAA級景區。全長4500米,號稱地下“地下十里長河”,總面積8萬平方千米,也是典型的地下大峽谷。峽谷內四季恆温18℃,河道曲折幽深,水質清澈。垂雲通天河遊覽分地下河千米盪舟和地下大峽谷探秘攬勝。唐貞觀元年(627年),桐廬縣令劉文會親題“垂雲古蹟”鐫刻於洞口崖壁。十里地下長河,因其源頭被大片地下森林覆蓋,走出森林始得見天,故名“垂雲通天河”。 [79] 
垂雲通天河景區 垂雲通天河景區
嚴子陵釣台景區
嚴子陵釣台景區位於桐廬縣雲源路1號,國家AAAA級景區。嚴子陵釣台景區是富春江上一處集千年古蹟文化與現代休閒體驗於一體的大型水上休閒景區,分釣台、富春江小三峽、江南龍門灣三大區塊。釣台是東漢名士嚴子陵隱居躬耕垂釣古蹟,有全國“十大釣台之首”美譽。景區內有雙台垂釣、客星亭、嚴先生祠、天下第十九泉、華東第一碑林等景點。 [80] 
嚴子陵釣台景區 嚴子陵釣台景區
瑤琳仙境
瑤琳仙境位於桐廬縣瑤琳鎮瑤琳南路110號,以其"幽、深、奇、秀"的瑰麗景觀和優美的生態環境著稱,1982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厥文遊瑤琳仙境時欣然題詞:"瑤琳洞曲折有致,為全國諸洞冠。名謂仙境,信不誣也。"它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華東沿海中部亞熱帶濕潤區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之一。2002年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 [81] 
瑤琳仙境 瑤琳仙境

桐廬縣地方特產

桐廬縣土特產品主要有神仙雞、桐江醋魚、桐江二鮮、清蒸桐江白魚等。 [82] 

桐廬縣著名人物

時代
人物
簡介
施肩吾(780~861年)
桐廬分水人,唐朝狀元,集詩人、道學家、台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於一身。 [39] 
晚唐詩人,晚年遷居分水柏山村 [38] 
三國時吳郡富春縣桐溪鄉人,歷任餘杭縣令、黃門侍郎、徵虜將軍等職,最後封餘杭侯。 [40] 
鍾厚(975年~不詳)
鍾厚,字惠民,號德政,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出生於桐廬水濱鄉里嵩山(今新合鄉)。 [37] 
沈圖(1918~1993年)
原環溪鄉(今江南鎮)西塢村人,新中國民航事業創建人。 [34] 
王三一(1929~2003年)
分水鎮縣東村人, [36]  2001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33] 
胡培松(1964年~)
分水鎮後巖村人, [35]  現擔任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32] 
陳雨菲(1998年~)
出生於桐君街道,東京奧運會羽毛球女單冠軍 [52] 

桐廬縣榮譽稱號

國家森林城市 [3] 
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 [4] 
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5]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6] 
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7] 
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8] 
2019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1] 
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 [9] 
2020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 [10] 
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 [11] 
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13 [12] 
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13] 
2020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 [14] 
2020中國最宜置業百佳縣市 [15] 
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16] 
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 [17] 
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18] 
2020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19] 
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 [20] 
2020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21]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22] 
2020年12月,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23] 
2021年度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 [31]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5] 
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26]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7] 
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 [28]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30] 
擬確定為浙江省首批數字生活新服務樣板縣 [42] 
被評為浙江省2021年度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優秀縣 [43] 
2022年5月,入選《2021年中國投資環境百強縣》榜單,排名第62位。 [44] 
2022年6月,入選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第二批試點名單。 [45] 
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47-48] 
2022年11月,入選賽迪投資競爭力百強縣(2022),排名第55。 [51] 
2023年7月,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10。 [53] 
2023年11月,入選賽迪顧問“2023中國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排名第57。 [5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