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源街道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轄街道)

鎖定
桃源街道,隸屬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介於東經121°23'27"~121°30'50",北緯29°17'57"~29°22'56"之間,地處寧海縣中部,東鄰茶院鄉,西南接躍龍街道,西北、北和梅林街道相連,東北與橋頭胡街道接壤, [4]  行政區域面積58平方千米, [4]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户籍人口為121343人。 [3] 
宋代前,桃源街道境域分屬回浦、山水、竹口鄉。2003年10月,撤城關鎮,設桃源等4個街道辦事處。 [4]  截至2022年10月,桃源街道轄17個社區、10個行政村; [5]  [7]  桃源街道辦事處駐竹口路189號。 [4]  [8] 
2017年上半年,桃源街道全街道公共財政收入為4.05億元,同比增長38.8%;實現工業總產值48.32億元,同比增長6.7%。 [4] 
中文名
桃源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
330226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
地理位置
寧海縣中部
面    積
58 km²
下轄地區
17個社區、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竹口路189號
電話區號
0574
郵政編碼
3156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浙B
人    口
12134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桃源街道歷史沿革

宋代前,桃源街道境域分屬回浦、山水、竹口鄉。
宋至清代後,為朱開鄉,清後仍屬回浦鄉。
1951年,屬回浦、金橋、竹口、錢岙四鄉。
1958年,屬寧海公社。
1961年,屬回浦公社、竹口公社。
1983年,屬回浦、竹口鄉。
1992年,回浦、竹口鄉併入城關鎮,屬城關鎮。
2003年10月,撤城關鎮,設桃源等4個街道辦事處。 [4] 

桃源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桃源街道轄華庭、浦西、興海、金橋、陽光、湖西、湖東、冠莊、山水、泉水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下橋、石家岙、溪旁徐、唐安李、竹口、竹溪、竹東、應家山、李和洋、大屋、杏蔣、塘溪、橫金、瓦窯頭、下洋顧15個村民委員會,共25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201個居民小組、64個村民小組。 [4] 
截至2022年10月,桃源街道轄17個社區、10個行政村:謝豹社區、海湖社區、華庭社區、浦西社區、興海社區、金橋社區、湖西社區、冠莊社區、陽光社區、湖東社區、山水社區、泉水社區、學勉社區、時代社區、天明社區、金水社區、鳳逸社區、溪旁徐村、竹口村、竹溪村、竹東村、應家山村、大屋村、杏蔣村、塘溪村、瓦窯頭村、下洋顧村; [7]  桃源街道辦事處駐竹口路189號。 [4]  [8] 

桃源街道地理環境

桃源街道位置境域

桃源街道介於東經121°23'27"~121°30'50",北緯29°17'57"~29°22'56"之間,地處寧海縣中部,東鄰茶院鄉,西南接躍龍街道,西北、北和梅林街道相連,東北與橋頭胡街道接壤, [4]  行政區域面積58平方千米。 [4] 

桃源街道自然資源

2011年,桃源街道有耕地面積6000畝,可利用草地面積300畝,林地面積10.14萬畝,累計造林2.1萬畝,苗木5399畝;花卉面積630畝;茶園面積1251畝。 [4] 

桃源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桃源街道轄區總人口387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059人,城鎮化率62.0%,另有流動人口51713人。總人口中,男性18803人,佔48.5%;女性19975人,佔51.5%;14歲以下7664人,佔19.8%;15~64歲25388人,佔65.5%;65歲以上5726人,佔1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5409人,佔91.3%;有苗、布依、侗、回、土家等31個少數民族,共3369人,佔8.7%,其中苗族1995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9.2%;布依族690人,佔2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69人。 [4] 
截至2017年末,桃源街道户籍户數16274户,户籍人口42731人,其中城鎮人口42059人,鄉村人口672人,男性20768人,女性21963人,18歲以下9330人,18∽35歲8850人,35∽60歲17293人,60歲以上7258人,全年共出生753人(男性410人,女性343人),死亡195人(男性103人,女性92人);遷入183人(省內遷入51人,省外遷入132人),遷出133人(遷往省內92人,遷往省外41人)。 [1] 
截至2018年末,桃源街道有16423户數,户籍人口43365人,其中城鎮人口42692人,鄉村人口673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桃源街道常住人口為121343人。 [3] 

桃源街道經濟

桃源街道綜述

2011年,桃源街道財政總收入3.17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5億元,比上年增長35.0%,完成營業税1668萬元,增值税4256萬元,企業所得税2507萬元,個人所得税1642萬元,人均財政收收入81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36元。 [4] 

桃源街道農業

2011年,桃源街道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1.33億元,比上年增長5.4%,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6.3%,生產糧食3093.6噸,其中水稻2573噸,小麥60.3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500畝,產量100噸,蔬菜種植面積2600畝,產量4191噸,薯類種植面積285畝,產量764.7噸,生豬飼養量2317頭,年末存欄504頭;牛飼養量117頭,年末存欄117頭;家禽飼養量261000羽,上市家禽187000羽,畜牧業總產值273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0.5%。 [4] 
2011年末,桃源街道產茶葉522噸;水果種植面積1578畝,產量796噸,其中柑橘138畝,產量156噸,獼猴桃400畝,產量120噸,林業總產值2769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0.8%,海水養殖貝類160公頃,產量3755噸;水產品總產量5100噸,漁業總產值4125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1%。 [4] 

桃源街道工業

2011年,桃源街道工業總產值80.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地區生產總值的77.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5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7.3億元,比上年增長25.3%,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5家,實現工業增加值9.8億元,比上年增長22.6%,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 [4] 

桃源街道商貿

2011年末,桃源街道有商業網點1200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5億元,比上年增長22.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2億元,比上年增長17.0%,進出口總額4.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進口2.4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7%,主要產品有機械、化工;出口2.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2%,主要產品有模具、文具、汽配、五金機械等。 [4] 

桃源街道金融業

2011年,桃源街道有各類存款餘額1.6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9億元。 [4] 

桃源街道社會事業

桃源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桃源街道有幼兒園29所,在園幼兒3500人,專任教師203人;小學6所,在校生4817人,專任教師23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600人,專任教師10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7444.25萬元,比上年增長-9.9%;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711.75萬元,比上年增長17.7%,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8.0%。 [4] 

桃源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桃源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23個,會員344個,俱樂部1所;文化專業户20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藏書1.6萬冊。 [4] 

桃源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桃源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5個,病牀246張,固定資產總值0.38億元,專業衞生人員558人,其中執業醫師328人,執業助理醫師32人,註冊護士120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3.2萬人次,住院手術221台次,出院病人0.5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4.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33萬人,參合率99.7%。 [4] 

桃源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桃源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户,人數9人,支出3.20萬元,比上年增長6.6%,月人均296元,比上年增長6.6%;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人次,支出0.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35户,人數415人,支出88.46萬元,比上年增長13.3%,月人均178元,比上年增長17.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支出1.6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人,支出0.5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3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34人次,共支出6.51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8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12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0.2萬元。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80萬元,使78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28人,參保率15.0%;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51人,失業保險351人,工傷保險784人。 [4] 

桃源街道交通運輸

桃源街道境內有平安西路等道路過境。 [4] 

桃源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桃源街道因原駐地桃源路得名。 [4] 
  • 民間藝術
桃源街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舞龍、舞獅、舞船燈等。 [4] 

桃源街道風景名勝

桃源街道潘天壽故居

潘天壽故居位於冠莊村,是國畫大師潘天壽的故居,為晚期浙東風格四合院建築。坐北朝南,硬山頂,由正屋、東廂房、西廂房、門樓組成。1985年、1996年、1999年曾先後三次對潘天壽故居進行維修,並於1997年3月14日成功舉辦“潘天壽誕辰100週年活動”,此後,潘天壽故居正式對外開放。1993年,寧海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5月22日,寧波市市委公佈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2月,由浙江省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公佈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1月7日公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潘天壽故居 潘天壽故居

桃源街道帽峯山

帽峯山,又名妙峯山。在縣城東部,屬中部幹山,西南接杜鵑山,東北連銅嶺崗。山上多松樹和灌木。從北麓南岙村登山,溯溪而上,見懸崖下有掩清潭,又叫烏龍潭。潭頂有烏巖洞,洞旁有一寺,原為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年)的法海寺。山腰有桐山水庫,在山脊平岡處又有一庵,叫靈峯庵。站在靈峯庵,可見主峯左側的七姐妹巖。
為了讓帽峯山路走得更容易,給市民提供優質的登山線路,2015年,桃源街道對帽峯山景區專用人行道路進行硬化施工,步道於2016年1月順利通過驗收投入使用。硬化道路全長400米,臨崖處四周鋪設了花崗岩路面磚,青石板欄杆,並對終點一處塔周圍的水泥路面鑿除重新鋪設。 [2] 
帽峯山 帽峯山

桃源街道獲獎記錄

2021年12月,榮獲“2021年浙江省文化強鎮(街道)”稱號。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