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苓甘露散

鎖定
桂苓甘露散,中醫方劑名。為祛暑劑,具有祛暑解表之功效。主治暑濕證。發熱頭痛,煩渴引飲,小便不利,及霍亂吐下。臨牀常用於治療中暑、尿道感染屬暑濕者。
功    用
清暑解熱,化氣利濕
主    治
暑濕證
分    類
祛暑劑-祛暑解表
出    處
《宜明論方》

桂苓甘露散歌訣

桂苓甘露豬苓膏,術澤寒水滑石草,清暑化氣又利濕,發熱煩渴吐瀉消。 [1] 

桂苓甘露散組成

茯苓、甘草、白朮、澤瀉、官桂、石膏、寒水石、 滑石、豬苓。

桂苓甘露散用量

茯苓(去皮)、澤瀉各30g,甘草(炙)、石膏、寒水石各60g,白朮、官桂(去皮)、豬苓各15g,滑石120g。

桂苓甘露散用法

上藥研末。每服9克,温湯調下,生薑湯尤良。小兒每服3克。

桂苓甘露散功用

清暑解熱,化氣利濕。

桂苓甘露散主治

暑濕證。發熱頭痛,煩渴引飲,小便不利,及霍亂吐下。 [2] 

桂苓甘露散方義

本證多由暑熱內侵,水濕內停所致,治療以清暑解熱,化氣利濕為主。暑熱內侵,故發熱頭痛;熱盛傷津,煩渴引飲;濕盛於裏,膀胱氣化不利,故見小便不利;暑濕內盛,內傷脾肺,升降失司,清濁相干,故見霍亂吐下。方中滑石清解暑熱,利水滲濕,故為君藥;石膏、寒水石清暑解熱,為臣藥;豬苓、茯苓、澤瀉以利水祛濕;白朮健脾而運化水濕;官桂助下焦氣化,使濕從下焦而出,上無味均為佐藥。甘草益氣調藥,清利而不傷正,為佐藥。 [2] 

桂苓甘露散運用

本方用於暑濕證。臨牀應用以發熱頭痛,煩渴引飲,小便不利,及霍亂吐下為辨證要點。

桂苓甘露散加減化裁

如暑熱較輕,去石膏、寒水石,加西瓜翠衣、蘆根、竹葉;若水濕中阻,嘔惡腹脹者,加藿香、佩蘭以芳香化濕;若水瀉暴注可去豬苓,加人蔘、藿香、葛根、木香等。

桂苓甘露散禁忌

本方是六一散合五苓散,再加石膏、寒水石而成,清暑利濕之力較大,宜於暑濕俱盛者,證情較重者。傷暑輕證,或汗瀉過多,氣液大傷,均不宜使用此方。

桂苓甘露散重要文獻摘要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卷6:“治傷寒中暑,冒風飲食,內外一切所傷,使濕熱內甚,頭痛、口乾煩渴,間小便赤澀,大便急痛,霍亂吐下,腹滿痛悶,及小兒吐瀉驚風。” [3] 
[2] 
參考資料
  • 1.    汪昂(清).《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 2.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
  • 3.    劉完素(金).《黃帝素問宣明論方》: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