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賦

(魏文帝曹丕賦作)

鎖定
《柳賦》是魏文帝曹丕創作的一篇賦。此為感物傷懷之作。首贊柳之應時繁育,瑰姿扶疏;中憶自己十四歲時植柳中庭,十五年後復見此柳,則已“連拱九成’,而“左右僕御已多亡”;最後詠歎柳之弘蔭博覆,至德不伐 ,躬敬行旅者一視同仁,對其雖尺斷猶能再植的永恆貞正的生命力深致仰羨。全賦觸類緣情,率意盡興,以淡逸疏朗的文辭抒寫感物懷故的惆悵情懷,借柳之變化生髮戎馬亂離、物在人亡、今昔變故、盛衰無常之感。
作品名稱
柳賦
作    者
曹丕
創作年代
三國時期
出    處
曹丕集校注
作品體裁
辭賦

柳賦作品原文

柳賦(並序)
昔建安五年,上與袁紹戰於官渡,時餘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載矣。左右僕御已多亡。感物傷懷,乃作斯賦。
伊中域之偉木兮,瑰姿妙其可珍。稟靈祗之篤施兮,與造化乎相因。四氣邁而代運兮,去冬節而涉春。彼庶卉之未動兮,固肇萌而先辰。盛德遷而南移兮,星鳥正而司分。應隆時而繁育兮,揚翠葉之青純。修幹偃蹇以虹指兮,柔條阿那而蛇伸。上扶疏而孛散兮,下交錯而龍鱗。在餘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圍寸而高尺,今連拱而九成。嗟日月之逝邁,忽亹亹以遄征。昔周遊而處此,今倏忽而弗形。感遺物而懷故,俯惆悵以傷情。於是曜靈次乎鶉首兮,景風扇而增暖。豐弘陰而博復兮,躬愷悌而弗倦。四馬望而傾蓋兮,行旅仰而回眷。
秉至德而不伐兮,豈簡車而擇賤。含精靈而寄生兮,保休體之豐衍。惟尺斷而能植兮,信永貞而可羨 [1] 

柳賦註釋譯文

柳賦詞句註釋

①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
②上:主上,指曹操
③僕御:僕役。
④伊:語助詞,用於句首。中域:中土。
⑤瑰:奇偉,珍貴。
⑥稟:承受。靈祇:地神。
⑦造化:指自然的創造化育。
⑧辰:伸,物伸舒而出為辰。
⑨盛德:指四時旺盛之氣。
⑩星鳥:即星宿。二十八宿之一,朱鳥七宿之第四宿。司分:掌管着節氣。
⑪隆時:盛時。
⑫青純:純青之色。
⑬偃蹇:夭矯上伸;又作高聳貌。虹指:彎彎地伸向天空,像彩虹那樣。
⑭阿那:同“婀娜”。
⑮龍鱗:指樹幹上呈現出鱗狀的樹皮。
⑯二七:十四歲。
⑰連拱:一拱是兩手合圍,連拱應為一拱又一拱。九成:九重,九層,形容極高。
⑱逝邁:流逝。
⑲亹亹(wěi wěi):行進貌。遄:遠。
⑳弗形:不是原來的樣子。
㉑曜(yào)靈:指太陽。鶉(chún)首:星次名,指朱鳥七宿中的井、鬼二宿。
㉒景風:夏至後暖和的風。
㉓躬愷悌而弗倦:樹蔭躬身而下和易近人,永不疲倦的迎接着人們。愷悌,和樂簡易。
㉔四馬:指四馬之車。傾蓋:把車蓋落下歇息。
㉕豈簡車而擇賤:哪裏對車輛,行人有貴賤之別。
㉖休體:美好的身體。
㉗惟尺斷而能植:指割下一尺長的柳枝能插地成活。
㉘信:誠然。 [1] 

柳賦白話譯文

往昔建安五年,主上與袁紹在官渡作戰,當時我栽下了這棵柳樹;從那時到現在,已有十五年了。左右親近、僕役已有很多辭別人世,我的心情被這柳樹感動,充滿悲傷和懷念,於是寫下這篇賦文。
柳樹是中土奇偉的樹木,它的姿態瑰麗美妙,的確值得珍惜。它稟受着神祇的厚施,與大自然的創造、化育相互因循。一一四季運行,依次更替;冬天漸漸逝去,春天來臨,其他各種草木還沒有萌動,柳樹卻率先長出了嫩芽。一一四時的旺盛之氣不斷地向南方遷移,星宿正指向春分。柳樹順應着這種隆盛的時節變得愈加繁茂,高揚起青翠純淨的葉片兒。修長的枝幹彎曲俯仰,猶如彩虹在空中延伸;細的枝條柔軟婀娜,彷彿如長蛇不停地蜿蜒蠕動。茂盛而且疏密有致的枝葉向四面分散,互相交錯纏繞的樹根如同龍鱗。那一年我十四歲,在庭院中間栽下了這林柳樹。開始只有一寸粗、一尺高,可現在不僅有一抱粗,而且異常高大。真讓人感嘆,流逝的歲月不停地永遠離去。當初在這樹下優遊自在,可倏忽之間現在已是人事全非!這株生長至今的柳樹使我不禁心動,因此回想起那使人留戀的過去。進退俯仰,我的心中充滿惆悵和感傷。此時太陽已至鶉首,暖和的夏風不停地吹拂,天氣越來越熱。柳樹把它廣大的濃蔭覆蓋了眾人,自身卻平易和樂,永不曾滿足。四馬望見這棵柳樹,迅速地拉着車兒向它奔馳;行人、旅客不停地仰望、回顧。
它胸懷大德卻從不炫耀;普遍地給世人帶來涼蔭,不管他們高貴還是低賤。它內含靈異,生存於天地之間,保持着自身美盛的風姿。只要剪下一尺細條就可以栽培,實在是忠貞不渝,令人羨慕。 [1] 

柳賦創作背景

《柳賦》,一般認為這是曹丕和鄴下文人王粲等人的唱和之作,並無什麼寄託和新意。而對於它的創作時地,學者頗有不同的看法,陸侃如認為,《柳賦》作於建安十九年(214),他的理由是:“王粲、陳琳均有《柳賦》,但下年丕在孟津,粲、琳隨操西征,故繫於本年。”俞紹初根據《初學記》卷二八引《柳賦》中“於是曜靈次乎鶉首”一語把此賦的創作時間定為建安二十年(215)的五月。劉知漸認為作於建安二十年的四月,他説:“夏四月,曹丕隨軍途中過某地舊居,看見自己十五年前所種柳樹,已經長成,十分感慨,寫了一篇《柳賦)》。”曹道衡沈玉成認為《柳賦》作於孟津:“官渡戰時,袁氏據河之東、北,曹氏據河之西、南,洛陽、孟津當屬曹軍後方,丕其時駐此植柳。建安二十年二、三月間,作此賦。”張可禮《三曹年譜》比校審慎,他僅根據丕序繫於建安二十年:“是年:曹丕作《柳賦》《孟津》詩。”
此外,還有人認為《柳賦》應作於建安二十年(215)三月初,是曹丕這年在去守孟律的途中走到官渡時所作,當時曹丕與曹植爭太子位正處於劣勢,《柳賦》反映了他抑鬱不得志的心情;也有人認為《柳賦》作年當為黃初六年(225)十二月至黃初七年(226)一月間。 [2-8] 

柳賦作品鑑賞

柳賦整體賞析

《柳賦》描摹柳樹的風姿,用語簡約面生動逼真:“修幹偃蹇以虹指兮,柔條阿那而蛇伸。上扶疏而孛散兮,下交錯而龍鱗”;或寫他彎曲的樹幹,或寫它婀娜的細枝,或寫它繁盛的枝葉,或寫它糾結的樹根,雖寥寥數語,卻已盡現柳樹的整體特徵。
然而作者的意圖,並非只在描摹柳樹的綽約姿態,而尤在挖掘它的內在精神:“豐弘陰而博覆兮,躬愷悌而弗倦”;“秉至德而不伐兮,豈簡卑而擇賤”;“含精靈而寄生兮,保休體之豐衍”;“惟尺斷而能植兮,信永貞面而羨”。極其簡括、準確而又有層次地揭示了柳樹的內在意藴:博覆而又平易,含德不露而且平等待人,內含靈異之氣而又能涵養健全的生命,富有活力而且堅貞不渝。《柳賦》詠柳,同時也是吟詠一種人格精神。
另外,賦作寫柳樹在十五年之中的變異的時候,也流露了作者對去日苦多的感慨:“在餘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圍寸而高尺,今連拱而九成。嗟日月之逝邁,忽查查以徵”,感物傷懷,亦是悽惻動人。 [1] 

柳賦名家點評

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兼賦學研究會理事長馬積高:此賦……雖為詠物,實亦抒情,辭不甚壯,而意在“博復”,且能不“簡卑而擇賤”,可見作者的自命不凡。在曹丕的賦作中,也是上品。其借物抒情,在詠物賦中又自成一格,可與賈誼的《鵩鳥賦》和禰衡的《鸚鵡賦》鼎足而立。(《賦史》) [1] 

柳賦作者簡介

曹丕(187—226),即魏文帝,三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文武雙全,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説。曹操卒,嗣位為丞相、魏王。不久代漢稱帝,國號魏,在位七年。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9] 
參考資料
  • 1.    魏耕原.歷代小賦觀止[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31-133
  • 2.    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395
  • 3.    俞紹初 校點.王粲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0:108
  • 4.    劉知漸.建安文學編年史[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5:49
  • 5.    曹道衡 沈玉成.中古文學史料叢考[M].北京:中華書局,2003:35
  • 6.    張可禮.三曹年譜[M].濟南:齊魯書社,1983:141
  • 7.    王建國.曹丕《柳賦》創作背景及時地考辨[J].蘭州學刊,2004(6):303-304+250
  • 8.    楊鑑生.曹丕《柳賦》作年考[J].文學遺產,2006(5):125-126
  • 9.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60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