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仲禮

鎖定
柳仲禮(生卒年不詳),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南朝梁大臣、將領,雍州刺史柳慶遠之孫,太子詹事柳津之子。 [1] 
柳仲禮出身將門世家,身長八尺,眉目疏朗。中大通年間,在谷城一帶大敗西魏名將賀拔勝,因功拜黃門郎、司州刺史。侯景之亂發生後,柳仲禮被推為大都督,指揮聯軍討伐侯景。但在青塘戰鬥中負傷後,他意氣消沉,與侯景形成默契,不再互攻,反而是凌蔑將帥,常置酒高會。侯景攻破台城後,柳仲禮向侯景投降。 [1]  侯景派柳仲禮回司州駐防,柳仲禮在湘東王蕭繹與岳陽王蕭詧之間權衡利弊,最終接受蕭繹的任命,擔任雍州刺史,並謀取進攻襄陽,被西魏名將楊忠所擒,送往西魏。 [1] 
柳仲禮在西魏受到客卿的禮遇, [1]  官至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封襄陰侯,卒年不詳。 [60] 
全    名
柳仲禮
所處時代
南朝梁
主要成就
擊敗賀拔勝、討伐侯景
最高官職
南梁侍中、尚書右僕射,西魏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60] 
籍    貫
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
爵    位
陽泉縣侯(南梁),襄陰侯(西魏) [60] 

柳仲禮人物生平

柳仲禮初戰沔水

柳仲禮勇力過人,少有膽氣,身高八尺,眉目疏朗。起初,南梁簡文帝蕭綱擔任雍州刺史,柳仲禮的父親柳津擔任長史,待蕭綱入宮被立為太子後,柳津又成了太子侍從。柳仲禮留在襄陽,柳家車馬、儀仗和兵士全都交給柳仲禮。柳仲禮安撫故交舊吏,與眾人關係很融洽。柳仲禮入仕先擔任著作佐郎,不久升遷為電威將軍陽泉縣侯。 [38] 
中大通五年(533年),西魏將軍賀拔勝領兵進逼樊、鄧,雍州刺史蕭續派柳仲禮守谷城,賀拔勝攻之不克,就退兵了 [23]  [28]  。柳仲禮因功被授予黃門郎,不久遷任司州刺史。梁武帝蕭衍聽説他的功勞,想見見他,就讓畫工畫出他的面容以供御覽 [2]  [39] 
大同元年(535年)十一月,雍州刺史蕭恭遣柳仲禮進攻北魏荊州轄區,被北魏荊州刺史王元軌擊敗於牛飲,柳仲禮部將張殖、王世興被殺。 [22]  [24] 

柳仲禮爭執牛耳

起初,侯景暗中謀反,柳仲禮事先得知此事,多次請求用三萬精兵討伐侯景,而朝廷不請允許。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侯景造反,帶兵渡過長江,朝野都希望柳仲禮前來救援。柳仲禮彙集雍、司二州的步騎萬餘人前去勤王。十二月,到橫江時前衡州刺史韋粲立即拿出糧食、兵仗供應軍隊,並拿自己的私財犒賞將士。 [14]  [41]  於是司州刺史柳仲禮、前衡州刺史韋粲、高州刺史李遷仕、前司州刺史羊鴉仁等共同率軍入援。 [3]  [11] 
當時,梁武帝下詔任鄱陽王蕭範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裴之高為東道都督,共同討伐侯景。 [16]  [40]  此前,安北將軍鄱陽王蕭範也從合肥派遣西豫刺史裴之高和他的兒子裴嗣,率江西兵眾趕赴京城,屯居在張公洲,等候上游各路軍馬的到來。裴之高便派船邀請柳仲禮,請他與聯軍一起進駐王遊苑。韋粲建議推舉柳仲禮為大督軍,通報下游各軍。裴之高自認為年長,恥於位居柳仲禮之下,便説:“柳節下是州將,哪裏還用來我任命呢?”諸將討論多天相持不下。韋粲便在大眾面前解釋説:“現在同赴國難,按理應先剷除賊眾,我所以推舉柳仲禮為大督軍,主要是由於他長期以來捍衞邊疆,先前侯景就畏懼他;而且兵馬精鋭,沒有人能超過他。若論官位大小,柳仲禮比我韋粲要低;論其年齡,也比我小,只是考慮到國家危難,才不計較這些,現在的形勢,將士和睦為貴;如果人心各異,大事便完了。裴公您是朝廷的元老,年歲長、威望高,怎麼能夠帶着私人的情緒,影響救國大計。韋粲請求替各位將帥解釋清楚這件事。” [17] 
於是單舟駛向裴之高營地,懇切地勸他説:“以前各位將領的意見,您有些不同的想法,現在京城危急,賊寇滔天,大臣們應戮力同心,怎麼能相互爭鬥,您如果想自立門户,眾人的矛頭將會指向您。”裴之高流着淚説:“我深蒙國家的恩惠榮澤,自應身先士卒,只是恨自己衰老,不能效命,企望與柳仲禮一同平定兇禍叛賊,我是認為大家的主張已經實行了,不用等我決定罷了。如果你一定懷疑我另有想法,我可以剖出心來給你看。”於是眾將領一致同意,推仲禮為大都督,柳仲禮才得以進軍。 [18]  [25]  [42] 
侯景早就聽説過柳仲禮的威名,對他很是忌憚。柳仲禮也自認為是當代英雄,其他將領都不如自己。 [19]  援軍有十餘萬人沿秦淮河結營,侯景也在秦淮河北岸結營,與之對峙。 [43]  侯景帥步騎萬人在後渚挑戰,柳仲禮準備出擊,韋粲説:“天色已晚,我軍疲憊,不宜迎戰”,柳仲禮就堅壁不出,侯景只得引退。 [44] 

柳仲禮一戰氣衰

太清三年(549年)正月,柳仲禮駐朱雀航南,裴之高駐南苑,韋粲駐青塘 陳文徹、李孝欽屯丹陽郡,鄱陽世子蕭嗣駐小航南,並沿秦淮河建營柵。等到天亮,侯景才發現大軍已到眼前,就登上禪靈寺門樓查看,發現韋粲的營壘尚未完成,就渡河攻擊韋粲。 [20]  [45] 
韋粲受到侯景攻擊,柳仲禮正在吃飯,聽到消息放下筷子,穿起戰袍奔馳而去,能跟上他的騎兵只有七十人。等柳仲禮趕到,韋粲已經戰敗 [12]  ,柳仲禮便與侯景戰於青塘,將侯景打得大敗,斬首數百級,侯景軍投水死者千餘人。侯景與柳仲禮交戰,他們互不認識對方。柳仲禮的槊正要刺中侯景,而賊將支伯仁從後面砍向柳仲禮,第二次揮刀時,砍中了柳仲禮的肩膀。柳仲禮的馬陷於泥沼之中,賊兵一起用槊刺他,騎將郭山石將他救出,得免於死。從此柳仲禮的豪氣衰落,不再談論作戰。柳仲禮神情驕傲兇狠,輕視將帥。邵陵王蕭綸策馬來到軍營前,而且每日必來,等待很長時間,柳仲禮也不接見。蕭綸非常的憤怒,軍隊中的嫌隙因此生成。 [47]  柳仲禮又經常舉行盛大的宴會,每天像戲子、倡伶一樣嬉戲作樂。侯景也不敢再渡江與柳仲禮交戰。 [4]  [21]  [46]  [56]  據説柳仲禮曾經“掠奪百姓,污辱妃主”。 [10] 
二月,柳仲禮被任命為侍中、尚書右僕射。 [48] 
三月,柳仲禮的父親柳津登上城牆對他説:“你的君主、父親都被圍困在城裏,你不能盡心竭力救援,百世以後,人們將怎樣評論你?”柳仲禮聽了父親的話,談笑自若。蕭衍問計於柳津,柳津説:“陛下有蕭綸這樣的兒子,我有柳仲禮這樣的兒子,都是不忠不孝之人,又如何能平定叛亂呢?” [55]  後來柳仲禮又與臨城公蕭大連不和。侯景曾登上朱雀樓同他談話,送給他金環。此後,柳仲禮便閉營不戰。眾將天天請求出戰,柳仲禮全都拒絕。南安侯蕭駿對他説:“京城到了這樣危急的地步,都督您不採取應對措施,如果城池失守,我們有什麼面目見天下義士?”柳仲禮沒辦法回答他。 [5] 

柳仲禮投降侯景

等到台城失陷,侯景假借梁武帝蕭衍的詔令,派石城公蕭大款白虎幡解散各路援軍。柳仲禮召諸將商議,邵陵王蕭綸以下將領全部到會。蕭綸説:“如今是戰是和,全憑將軍命令。”柳仲禮看着大家並不説話。裴之高王僧辯説:“將軍率領百萬之眾,致使宮闕淪陷,正當全力決戰,何須多言。”柳仲禮最終沒有説一句話,於是各路援軍相繼散去。 [6]  [49] 
柳仲禮和他的弟弟柳敬禮羊鴉仁、王僧辯、趙伯超一起打開營門投降。當時台城雖然失守,但城外援軍很多,士兵都想盡力一戰,聽説要投降,沒有不嗟嘆悲憤的。議論的人都認為南朝梁的災難始於朱異,而成於柳仲禮。 [9]  [50] 
柳仲禮等人進入城中,先去拜見侯景,然後再去見梁武帝蕭衍,蕭衍不跟他們説話。柳仲禮拜見自己的父親柳津,柳津慟哭説:“你不是我的兒子,不勞相見。” [51]  不久,侯景留下柳敬禮、羊鴉仁,派遣柳仲禮回司州、王僧辯回竟陵。 [52]  侯景在後渚設宴餞別,拉着柳仲禮的手説:“天下的事情就拜託將軍了。郢州、巴西都交付給您。” [8]  [15] 

柳仲禮軍敗漢東

柳仲禮到了江陵,正遇上岳陽王蕭詧進犯。十一月,湘東王蕭繹任命柳仲禮為雍州刺史,襲擊襄陽。柳仲禮正要觀察二王的成敗,沒有出發。等到南陽被圍,情況緊急,杜岸求援,柳仲禮才任命別將夏侯強為司州刺史,鎮守義陽,自己率軍前往安陸,安陸太守沈勰投降,同時派遣司馬康昭去競陵討伐孫皓。孫皓捉拿城內西魏兵士,向柳仲禮投降。柳仲禮命令王叔孫為競陵太守,副軍馬岫為安陸太守,將妻子兒女安置在安陸。柳仲禮親率一萬兵騎準備襲擊襄陽 [33]  [35]  [53]  。岳陽王蕭詧向西魏告急,西魏宇文泰派楊忠前去救援。十二月,楊忠攻克南朝梁的隨郡,活捉守將桓和。一路所經過的城堡和營壘,全都望風請求投降。 [30]  [54] 
大寶元年(550年)正月,楊忠圍攻安陸,柳仲禮聽聞隨郡失陷,擔心安陸守不住,便急忙返回援救。西魏諸將擔心柳仲禮的援兵抵達後,安陸就難以攻克,都請求加緊攻城。楊忠説:“攻守雙方態勢懸殊,不可能迅速攻佔。如果我軍拖延時日,勞頓軍隊,內外受敵,這可不是好辦法。南方人大都習慣水戰,不熟悉在原野作戰。柳仲禮的軍隊就在附近,我軍出其不意,以奇兵突襲,敵軍懈怠,我軍奮勇,一舉可克。打敗柳仲禮,那麼安陸就不攻自破,其餘各城就可傳檄而定。”於是精選兩千騎兵,所有的人口中銜着小木棍,乘夜行軍,在淙頭(一作漴頭)與柳仲禮遭遇。楊忠親自衝進敵陣,擊敗並擒獲柳仲禮,把他的軍隊全部俘虜。馬岫獻出安陸投降,王叔孫殺死孫皓,獻出竟陵投降 ,一切都按楊忠事先的計策實現。 [26]  西魏丞相安定公宇文護待柳仲禮以客卿禮。從此漢東之地盡入西魏。 [7]  [13]  [29]  [34]  [57] 
因為楊忠一戰擒獲柳仲禮,湘東王蕭繹害怕北周兵威,派其子蕭方平向北周稱臣。 [27]  楊忠活捉柳仲禮後,待他很好。柳仲禮到京師後,在宇文泰面前説楊忠的壞話,説他在軍中大肆聚斂金寶珍玩等物。宇文泰打算調查此事,但愛惜楊忠功勞很大,所以沒有過問,只是把他調出京師。楊忠知道後,心中非常惱恨,後悔當時沒有殺掉柳仲禮。後來又活捉蕭綸等人,就將他們全部殺掉。 [31] 

柳仲禮主要影響

柳仲禮出身官宦世家,在父親柳津入京為官時接收了家族的部曲,後任電威將軍,在谷城一帶擊敗西魏名將賀拔勝。侯景反叛後,柳仲禮被推為都督,統一指揮各路勤王軍隊,卻在第一次交戰中受傷,便雄心不復,苟且避戰。侯景攻破台城後,柳仲禮向侯景投降,並在侯景的派遣下返回司州。在湘東王蕭繹和岳陽王蕭詧的鬥爭中,柳仲禮衡量利弊,並最終接受湘東王蕭繹的任命,率軍謀取襄陽,可惜在戰鬥中敗於西魏名將楊忠,自己兵敗被俘。 [1] 

柳仲禮歷史評價

  • ①仲禮始終之際,其不副也,何哉?豈應天方喪梁,不然,何斯人而有斯跡也?(《南史》) [1] 
  • ②論者以為梁禍始於朱異,成於仲禮。(《南史》) [1] 
  • ①侯景之圍台城也,四面援軍雲集,雖不皆精鋭,然其數十倍於景,謂其不能解圍,無是理也。所以無功者,全誤於柳仲禮之懷挾異志。(《論學集林》) [36] 
  • ②案謂仲禮一戰而傷,遂氣索不敢復戰,殊不近情;謂其與侯景通,亦近溢惡:《南》《北史》主博採,鮮別擇,所言固不盡可信也。當日者,諸軍獨力皆不足破景,欲解台城之圍,非齊力決戰不可。然將驕卒惰,久成痼疾,不有嚴令,孰肯向前?而一時諸將無一材望足資統率者。不得已,就兵之最強者求之,柳禮遂以小器出承其乏。得之既不以其道,自為眾情所不服,雖都督之任,依然號令不行,欲決戰,仍非獨力前進不可,此自非仲禮所樂為;諸軍亦無不如是;如其向前,亦徒為韋粲耳,然並此亦無第二人也。遂成相杖不戰之局矣。此正與寒山之役,齊師決堰,諸軍莫肯出戰同。故曰:觀於寒山而知台城之圍之不可解也。(《兩晉南北朝史》) [37] 

柳仲禮軼事典故

義救南鄭百姓
西魏圍攻南梁的南鄭,未攻下,達奚武請求屠城,宇文泰準備答應,只留劉璠一家活口。劉璠向朝廷祈求免南鄭百姓死罪,宇文泰非常生氣,堅決不同意劉璠的請求。劉璠哭泣着向宇文泰求情,過了很久也不離開。此時柳仲禮剛好待立在旁,就向宇文泰説:“劉璠是烈士啊。”宇文泰説:“作為臣子,應當如此。”最終赦免了南鄭的百姓。 [32] 

柳仲禮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柳慶遠
南梁雍州刺史、雲杜縣開國侯,贈侍中、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鼓吹、侯如故。諡號忠惠。 [58] 
父親
柳津
南梁散騎常侍,太子詹事,襲封雲杜侯。 [1] 
兒子
柳玄
西魏黃門侍郎、穰縣開國伯,北周任昌城、鹽亭二郡守,進爵為侯,增邑千户,隋朝任魏郡太守、遷州刺史,進爵為公。 [60] 
柳彧
隋朝治書侍御史。 [61] 
孫子
柳凱
唐朝光州定城縣令。 [60] 
柳自然
唐朝九門縣令。 [62] 
曾孫
柳婆歸
柳自然的女兒,嫁給唐朝魏王府主簿唐遜。 [62] 

柳仲禮史料索引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 [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 [59] 
參考資料
  • 1.    《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
  • 2.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中大通中,西魏將賀拔勝來逼樊、鄧,仲禮出擊破之。除黃門郎,稍遷司州刺史。武帝思見其面,使畫工圖之。
  • 3.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初,侯景潛圖反噬,仲禮先知之,屢啓求以精兵三萬討景,朝廷不許。及景濟江,朝野便望其至。兼蓄雍、司精卒,與諸蕃赴援。
  • 4.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韋粲見攻,仲禮方食,投箸被練馳之,騎能屬者七十。比至,粲已敗,仲禮因與景戰於青塘,大敗之。景與仲禮交戰,各不相知。仲禮槊將及景,而賊將支伯仁自後斫仲禮,再斫仲禮中肩。馬陷於淖,賊聚槊刺之,騎將郭山石救之以免。自此壯氣外衰,不復言戰。神情慠佷,凌蔑將帥。邵陵王綸亦鞭策軍門,每日必至,累刻移時,仲禮亦弗見也。綸既忿嘆,怨隙遂成。而仲禮常置酒高會,日作優倡。
  • 5.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父津登城謂曰:"汝君父在難,不能盡心竭力,百代之後,謂汝為何?"仲禮聞之,言笑自若。晚又與臨城公大連不協。景嘗登朱雀樓與之語,遺以金環。是後開營不戰,眾軍日固請,皆悉拒焉。南安侯駿謂曰:"城急如此,都督不復處分,如脱不守,何面以見天下義士?"仲禮無以應之。
  • 6.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及台城陷,侯景矯詔使石城公大款以白虎幡解諸軍。仲禮召諸將軍會議,邵陵王以下畢集。王曰:"今日之命,委之將軍。"仲禮熟視不對。裴之高、王僧辯曰:"將軍擁眾百萬,致宮闕淪沒,正當悉力決戰,何所多言!"仲禮竟無一言,諸軍乃隨方各散。
  • 7.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岳陽王祭告急於魏,魏遣大將楊忠援之。仲禮與戰於漴頭,大敗,並弟子禮沒於魏。魏相安定公待仲禮以客禮。西魏於是盡得漢東。
  • 8.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仲禮等入城,並先拜景而後見帝,帝不與言。既而景留柳敬禮、羊鴉仁,而遣仲禮、僧辯西上,各複本位。餞於後渚,景執仲禮手曰:"天下之事在將軍耳。郢州、巴西並以相付。”
  • 9.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仲禮及弟敬禮、羊鴉仁、王僧辯、趙伯超並開營降賊。時城雖淪陷,援軍甚眾,軍士鹹欲盡力,及聞降,莫不嘆憤。論者以為梁禍始於朱異,成於仲禮。
  • 10.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毒掠百姓,汙辱妃主。
  • 11.    《梁書》卷三《武帝本紀》:丙辰,司州刺史柳仲禮、前衡州刺史韋粲、高州刺史李遷仕、前司州刺史羊鴉仁等並帥軍入援。
  • 12.    《梁書》卷三《武帝本紀》:三年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禮帥眾分據南岸。是日,賊濟軍於青塘,襲破韋粲營,粲拒戰死。
  • 13.    《梁書》卷三《簡文帝本紀》:西魏寇安陸,執司州刺史柳仲禮,盡沒漢東之地。
  • 14.    《梁書》卷四十三《韋粲傳》:至南州,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亦帥步騎萬餘人至橫江,粲即送糧仗贍給之,並散私金帛以賞其戰士。
  • 15.    《梁書》卷四十五《王僧辯傳》:僧辯與柳仲禮兄弟及趙伯超等,先屈膝於景,然後入朝。景悉收其軍實,而厚加綏撫。
  • 16.    《梁書》卷五十六《侯景傳》:於是詔郢州刺史鄱陽王範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同討景。
  • 17.    《梁書》卷四十三《韋粲傳》:先是,安北將軍鄱陽王範亦自合肥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與其長子嗣,帥江西之眾赴京師,屯於張公洲,待上流諸軍至。是時,之高遣船渡仲禮,與合軍進屯王遊苑。粲建議推仲禮為大都督,報下流眾軍。裴之高自以年位恥居其下,乃雲:"柳節下是州將,何須我復鞭板?"累日不決。粲乃抗言於眾曰:"今者同赴國難,義在除賊,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邊疆,先為侯景所憚;且士馬精鋭,無出其前。若論位次,柳在粲下;語其年齒,亦少於粲,直以社稷之計,不得復論。今日形勢,貴在將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舊齒,年德已隆,豈應復挾私情,以沮大計。粲請為諸君解釋之。"
  • 18.    《梁書》卷四十三《韋粲傳》: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曰:"前諸將之議,豫州意所未同,即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異,鋒鏑便有所歸。"之高垂泣曰:"吾荷國恩榮,自應帥先士卒,顧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謂眾議已從,無俟老夫耳。若必有疑,當剖心相示。"於是諸將定議,仲禮方得進軍。
  • 19.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景素聞其名,甚憚之。仲禮亦自謂當世英雄,諸將莫己若也。
  • 20.    《梁書》卷五十六《侯景傳》:仲禮營朱雀航南,裴之高營南苑,韋粲營青塘,陳文徹、李孝欽屯丹陽郡,鄱陽世子嗣營小航南,並緣淮造柵。及曉,景方覺,乃登禪靈寺門樓望之,見韋粲營壘未合,先渡兵擊之。
  • 21.    《梁書》卷五十六《侯景傳》:粲拒戰敗績,景斬粲首徇於城下。柳仲禮聞粲敗,不遑貫甲,與數十騎馳赴之,遇賊交戰,斬首數百,投水死者千餘人。仲禮深入,馬陷泥,亦被重創。自是賊不敢濟岸。
  • 22.    《魏書》卷十二《孝靜帝本紀》:冬十有一月丁未,蕭衍將柳仲禮寇荊州,刺史王元擊破之。
  • 23.    《魏書》卷八十《賀拔勝傳》:續遣將柳仲禮於谷城拒守,勝攻之不克,乃班師。
  • 24.    《魏書》卷九十八《蕭衍傳》:十一月,衍雍州刺史蕭恭遣將柳仲禮寇荊州,刺史王元軌破之於牛飲,斬其將張殖、王世興。
  • 25.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推仲禮為大都督。
  • 26.    《周書》卷二《文帝本紀》:及景克建業,仲禮還司州,率眾來寇,皓以郡叛。太祖大怒。冬十一月,遣開府楊忠率兵與行台僕射長孫儉討之,攻克隨郡。忠進圍仲禮長史馬岫於安陸。……十六年春正月,柳仲禮率眾來援安陸,楊忠逆擊於淙頭,大破之,擒仲禮,悉虜其眾。馬岫以城降。
  • 27.    《周書》卷二《文帝本紀》:及楊忠擒仲禮,繹懼,復遣其子方平來朝。
  • 28.    《周書》卷十四《賀拔勝傳》:續遣柳仲禮守谷城,勝攻之未拔。
  • 29.    《周書》卷十九《楊忠傳》:忠乃進圍安陸。仲禮聞隨郡陷,恐安陸不守,遂馳歸赴援。諸將恐仲禮至則安陸難下,請急攻之。忠曰:"攻守勢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勞師,表裏受敵,非計也。南人多習水軍,不閒野戰,仲禮回師在近路,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襲之,彼怠我奮,一舉必克,則安陸不攻自拔,諸城可傳檄而定也。"於是選騎二千,銜枚夜進,遇仲禮於淙頭。忠親自陷陳,擒仲禮,悉俘其眾。馬岫以安陸降,王叔孫斬孫皓,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 30.    《周書》卷十九《楊忠傳》:梁司州刺史柳仲禮留其長史馬岫守安陸,自率兵騎一萬寇襄陽。……太祖怒,乃令忠帥眾南伐。攻梁隨郡,克之,獲其守將桓和。所過城戍,望風請服。
  • 31.    《周書》卷十九《楊忠傳》:忠之擒柳仲禮,遇之甚厚。仲禮至京師,乃譖忠於太祖,言其在軍大取金寶珍玩等。太祖欲覆按之,惜其功高,乃出忠。忠忿恚,悔不殺仲禮。故至此獲綸等,並加戮焉。
  • 32.    《周書》卷四十二《劉璠傳》:時南鄭尚拒守未下,達奚武請屠之,太祖將許焉。唯令全璠一家而已。璠乃請之於朝,太祖怒而不許。璠泣而固請,移時不退。柳仲禮侍側曰:"此烈士也。"太祖曰:"事人當如此。"遂許之。
  • 33.    《周書》卷四十八《蕭詧》:是歲,梁元帝令柳仲禮率眾進圖襄陽。
  • 34.    《梁書》卷四十八《蕭詧傳》:十六年,楊忠擒仲禮。平漢東。
  • 35.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及至江陵,會岳陽王詧南寇,湘東王以仲禮為雍州刺史,襲襄陽。仲禮方觀成敗,未發。及南陽圍急,杜岸請救,仲禮乃以別將夏侯強為司州刺史,守義陽,自帥眾如安陸,使司馬康昭如竟陵討孫皓。皓執魏戍人以降。仲禮命其將王叔孫為竟陵太守,副軍馬岫為安陸太守。置孥於安陸,而以輕兵師於漴頭,將侵襄陽。
  • 36.    呂思勉.論學集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12:757頁
  • 37.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20.06
  • 38.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子仲禮,勇力兼人,少有膽氣,身長八尺,眉目疏朗。初,簡文帝為雍州刺史,津為長史。及簡文入居儲宮,津亦得侍從。仲禮留在襄陽,馬仗軍人悉付之。撫循故舊,甚得眾和。起家著作佐郎,稍遷電威將軍,陽泉縣侯。
  • 39.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續遣電威將軍柳仲禮屯谷城以拒之,勝攻之,不克,乃還。
  • 40.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甲辰,詔以合州刺史鄱陽王範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
  • 4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粲至南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亦帥步騎萬餘人至橫江,粲即送糧仗贍給之,並散私金帛以賞其戰士。
  • 42.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自張公洲遣船度仲禮,丙辰夜,粲、仲禮及宣猛將軍李孝欽、前司州刺史羊鴉仁、南陵太守陳文徹,合軍屯新林王遊苑。粲議推仲禮為大都督,報下流眾軍;裴之高自以年位,恥居其下,議累日不決。粲抗言於眾曰:"今者同赴國難,義在除賊。所以推柳司州者,正以久捍邊疆,先為侯景所憚;且士馬精鋭,無出其前。若論位次,柳在粲下,語其年齒,亦少於粲,直以社稷之計,不得復論。今日形勢,貴在將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舊德,豈應復挾私情以沮大計!粲請為諸軍解之。"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曰:"今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異,鋒鏑便有所歸。"之高垂泣致謝。遂推仲禮為大都督。
  • 43.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援軍大集,眾十餘萬,緣淮樹柵,景亦於北岸樹柵以應之。
  • 44.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景帥步騎萬人於後渚挑戰,仲禮欲出擊之。韋粲曰:"日晚我勞,未可戰也。"仲禮乃堅壁不出,景亦引退。
  • 4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禮自新亭徙營大桁。
  • 46.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仲禮方食,投箸被甲,與其麾下百騎馳往救之,與景戰於青塘,大破之,斬首數百級,沉淮水死者千餘人。仲禮槊將及景,而賊將支伯仁自後斫仲禮中肩,馬陷於淖,賊聚槊刺之,騎將郭山石救之,得免。仲禮被重瘡,會稽人惠臶吮瘡斷血,故得不死。自是景不敢復濟南岸,仲禮亦氣衰,不復言戰矣。
  • 47.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仲禮神情傲很,陵蔑諸將,邵陵王綸每日執鞭至門,亦移時弗見,由是與綸及臨城公大連深相仇怨。
  • 48.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柳仲禮為侍中、尚書右僕射。
  • 49.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己巳,景遣石城公大款以詔命解外援軍。柳仲禮召諸將議之,邵陵王綸曰:"今日之命,委之將軍。"仲禮熟視不對。裴之高、王僧辯曰:"將軍擁眾百萬,致宮闕淪沒,正當悉力決戰,何所多言!"仲禮竟無一言,諸軍乃隨方各散。
  • 50.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仲禮及弟敬禮、羊鴉仁、王僧辯、趙伯超並開營降,軍士莫不嘆憤。
  • 5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仲禮等入城,先拜景而後見上;上不與言。仲禮見父津,津慟哭曰:"汝非我子,何勞相見!"
  • 52.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景留柳敬禮、羊鴉仁,而遣柳仲禮歸司州,王僧辯歸竟陵。
  • 53.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繹使司州刺史柳仲禮鎮竟陵以圖詧。
  • 54.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仲禮至安陸,安陸太守沈勰以城降之。仲禮留長史馬岫與其弟子禮守之,帥眾一萬趣襄陽,泰遣楊忠及行台僕射長孫儉將兵擊仲禮以救詧。
  • 5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柳津登城謂仲禮曰:"汝君父在難,不能竭力,百世之後,謂汝為何!"仲禮亦不以為意。上問策於津,對曰:"陛下有邵陵,臣有仲禮,不忠不孝,賊何由平!"
  • 56.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柳仲禮唯聚妓妾,置酒作樂,諸將日往請戰,仲禮不許。
  • 57.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三:魏楊忠圍安陸,柳仲禮馳歸救之。諸將恐仲禮至則安陸難下,請急攻之。忠曰:"攻守勢殊,未可猝拔;若引日勞師,表裏受敵,非計也。南人多習水軍,不閒野戰,仲禮師在近路,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襲之,彼怠我奮,一舉可克。克仲禮,則安陸不攻自拔,諸城可傳檄定也。"乃選騎二千,銜枚夜進,敗仲禮於漴頭,獲仲禮及其弟子禮,盡俘其眾。馬岫以安陸,別將王叔孫以竟陵,皆降於忠。於是漢東之地盡入於魏。
  • 58.    《梁書》卷九 列傳第三◎王茂 曹景宗 柳慶遠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12]
  • 59.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12]
  • 60.    謝虎軍,張劍編著.洛陽紀年墓研究[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3.11:202
  • 61.    《隨書》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13]
  • 62.    吳鋼主編;王京陽等點校;陝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編.全唐文補遺 第4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05:29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