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柞,漢語二級字 [2]  讀作柞(zuò或zhà),櫟的通稱。讀Zhà時,表水名 ;讀zuò時,表柞木,大風子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棘刺。葉卵形或長橢圓卵形。木質堅硬,可制傢俱。葉可入藥。可作觀賞樹
中文名
拼    音
Zhà或zuò
部    首
鄭    碼
FMID
注    音
ㄓㄚˋ
出    處
水經注
筆順編號
123431211
U
67DE
GBK
D7F5
筆畫數
9

漢字釋義

(1)拼音:Zhà
注音:ㄓㄚˋ
<名>
水名 [Zha River]。漢水支流。
旬水又東,南逕旬陽縣,與柞水合。水西出柞溪。——《水經注
另見zuò
(2)拼音:zuò 。
柞木,大風子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棘刺。葉卵形或長橢圓卵形。木質堅硬,可制傢俱。葉可入藥。可作觀賞樹
注音:ㄗㄨㄛˋ
<名>
櫟的通稱。櫟屬喬木或灌木。
zuòcán
[tussah;pernyi silkworm] 中國的一種產絲蠶蛾的幼蟲,取食柞樹葉併產生柞蠶絲
柞絲綢
zuòsīchóu
[tussah silk]∶以柞蠶絲為原料織造的絲綢面料。
[pongee]∶以柞絲織成的綢、絹

古籍解釋

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𠀤音昨。《説文》木也。《詩·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詩輯》柞,堅韌之木。新葉將生,故葉乃落,附著甚固。
《前漢·武帝紀》行幸𥂕厔五柞宮。《張宴曰》有五柞樹,因以名宮也。
唐韻》則落切,音作。義同。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
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
大而外也。《考工記》鍾侈則柞。
類篇》助伯切,音斮。捕獸檻中機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謂柞㮙也。
《集韻》仕下切。同槎。衺斫也。
《集韻》實窄切。齧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