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枯悴

鎖定
枯悴,漢語詞語,拼音是kū cuì,意思是憔悴;枯萎;枯燥乏味。 [1] 
中文名
枯悴
拼    音
kū cuì
釋    義
憔悴;枯萎;枯燥乏味
出    處
《釋愁文》

目錄

枯悴解釋

1、憔悴。
2、猶枯萎。
3、枯燥乏味。 [1] 

枯悴出處

三國·魏·曹植《釋愁文》:“予以愁慘,行吟路邊。形容枯悴,憂心如焚。”
《南史·臧燾傳》:“﹝臧盾﹞父卒,居喪五年,不出廬户,形骸枯悴,家人不識。”
唐·呂岩《絕句》之二三:“養得兒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宋·洪邁《夷堅丁志·韶州東驛》:“其宿於外十輩亦有被此害者,雖皆不死,而神氣頓痴,顏色枯悴,蓋血液已失故也。”
晉·陶潛《雜詩》之三:“嚴霜結野草,枯悴未遽央。”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昔有思婦,夫官於蜀,屢愆秋期,登此山絕望,憂感而死,山木枯悴。”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劫比羅伐窣堵國》:“其北二十四五步,有無憂花樹,今已枯悴。”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引:“古風樂府之類,芳沃當代,響起陳人,淡寂無枯悴之嫌,繁藻無淫妖之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