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海雲

(原國務院財貿小組副組長)

鎖定
林海雲(1911年10月30日-2007年1月7日),男,福建省龍巖縣(現龍巖市)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1932年參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他參加過中國工農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後轉入革命根據地的工商管理、財貿戰線,工作盡職盡責,勤於開拓。新中國成立後,他為在開創對外貿易、海關、商檢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歷任國務院財貿小組原副組長,原對外貿易部黨組書記、代理部長,海關總署署長等職。 [2] 
中文名
林海雲
性    別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福建
出生地
福建省龍巖縣(現龍巖市)
出生日期
1911年10月30日
逝世日期
2007年1月7日
畢業院校
延安抗大二期

林海雲人物事件

林海雲 林海雲
1966年,對外貿易部黨組被冠以“執行修正主義路線的黑司令部”的罪名,林海雲受到造反派的圍攻。周總理得知此事,迅速將林海雲接到中南海保護起來,並指定林海云為對外貿易部直接與自己聯繫的聯絡員,遇到緊急重大情況,可以直接見他。林海雲在這場“風暴”中堅定信念:堅決按總理的指示去做,在風口浪尖掌握好外貿系統的業務領導權。
1970年春節剛過,因喉嚨發音沙啞、疼痛,林海雲到北京醫院就診,發現聲帶上長有息肉,可他仍堅持工作。3月,他主持中國與羅馬尼亞的貿易談判。這時喉部病症更加嚴重。在向周總理彙報此次談判情況時,細心的周總理發現他説話非常吃力,關心地問:“怎麼了?”林海雲不願給總理添麻煩,説沒什麼。李先念副總理説:“檢查説長了息肉。”周總理十分警覺,立刻叫來自己的保健醫生,讓他當天安排北京醫院為林海雲檢查。當晚,在參加完了宴請羅外貿部長的宴會後,已是晚上10點多,林海雲才趕往北京醫院。幾位專家已等候多時。檢查結果,竟是“喉癌”。醫生建議他儘快做放射治療。
由於當時領導工作繁忙,林海雲一面到腫瘤醫院做放療,一面堅持正常工作。幾次深夜,他前往中南海武成殿、西花廳參加周總理召開的會議。周總理看到林海雲來了,特地親切囑咐他:“你來了不用説話,只帶耳朵就行,感到不適,隨時可以走。”1971年6月,經周總理特別批准,北京醫院成功地為他進行了一側聲帶切除術。
林海雲因動手術住院。周總理對此非常關心,去病房親切地看望他。在住院治療這一段漫長而難熬的歲月中,林海雲銘記周總理的教誨,像傲雪挺拔的青松,頑強與病魔抗爭,並頂住政治迫害的壓力,堅毅、樂觀、胸襟坦蕩,滿懷信心地面對生活。 [1] 

林海雲人物生平

林海雲早期經歷

林海雲 林海雲
1911年10月30日(農曆九月初九),林海雲出生在龍巖縣城東關平寨坊社興村一户城市貧民家庭。其父林學周是獨子,3歲喪父,20歲娶連秀蘭為妻。林家僅有平房4間和屋後幾分菜地,靠做鞭炮、餵豬、種菜為生。林海雲6歲進了私塾,後到登高小學借讀,1918年入公立東平學校學習。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各種新思潮湧入了龍巖古城。1921年春季,鄧子恢、陳明等在龍巖白土桐崗小學組織奇山書社,1923年9月1日,創辦以“改造舊社會、傳播新文化”為宗旨的《巖聲》月刊。東平學校的語文老師章獨奇是奇山書社的成員,在他的影響下,林海雲對進步文學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4年,林海雲小學畢業,受聘到平林小學當教員。
1926年春節後,林海雲到廈門集隆洋蔘行做學徒。1927年夏季,他因水土不服,患了嚴重的腳疾,回到龍巖。這時白色恐怖籠罩着龍巖。當幾位小學時的進步同學約他一直趁夜色偷割龍巖的軍用電線時,林海三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了。他們乾脆利索地辦了此事緊接着,風聲乍起,軍閥陳國輝開始在全城搜捕割電線的人。林海雲被迫離開家鄉,避返廈門。
林海雲重返廈門,到文化補習學校性質的“嘉禾大學”販賣部當店員,後調到校教務處做繕寫工作,刻寫講義。他邊工作,邊旁聽《陳獨秀文存》專題課和英語、語文、法律課,文化知識水平顯著提高。還結識了一批立志社會革命的進步同學。1929年10月,在進步高中同學的介紹下,他在廈門中學參加了“反帝大同盟”成立大會後,考人廈門市消防隊,當消防隊員。1931年,他帶着數年中精心購買的兩箱書籍,回到了龍巖。於1932年春節結婚。婚後,他和妻子合力經營起一間家庭粉坊,做米粉出售。 [2] 

林海雲投身革命

1932年4月,毛澤東率領紅軍東路軍,奔襲閩南重鎮漳州,擊潰軍閥張貞兩個團,4月10日,攻佔龍巖紅軍在龍巖召開慶功大會和工農兵各界的代表會議。林海雲積極參與。還在紅五軍團工作組帶領下,深入到社興村,召開羣眾大會,成立貧農團時,被羣眾推選為村貧農團主席。10月中旬,國民黨十九路軍六十師即將向龍巖發起總攻,紅軍在奉命撤離龍巖前,進行了緊急擴紅工作,林海雲參加紅軍,被分到縣蘇維埃警衞連。
1933年春,林海雲調省蘇維埃秘書處秘書科任文書做刻印工作。8月,林海雲被選調進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首府瑞金,任中革軍委總動員武裝部文書,後調任總司令部秘書處油印股股長。
1934年7月中旬,林海雲隨油印股編入總部四局。他的工作突然加重,極為緊張:白天,他要刻印來自總司令部各部門的軍事文函。夜裏,還要一個人到一局單獨一間辦公室裏,刻印分發各部隊的機要密碼本。這時葉劍英調四局任局長,成了林海雲的直接上級。長征開始前夕,機構又進行了調整,四局成立了圖書印刷科,詹應祚任科長,林海雲任副科長。任務是在行軍作戰的環境中,承擔軍委首長隨時下達的軍事文函、沿途各類公告宣傳材料的印發任務。1934年10月初,經直屬隊政治協理員賴勤介紹,林海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雪山腳下的小金縣達維鎮勝利會師。紅一方面軍主力北上,又連續翻越了夢筆雪山和長板雪山,於7月中旬,到達黑水(蘆花)。林海雲和總部機關幹部一起,在朱總司令率領下收割擔運青稞麥,收回後曬乾脱粒,炒熟或磨成面,充做軍糧。這時,他每天都要繪製行軍路線圖,分發各部隊。由於當地沒有現成的地圖可以借鑑,常常需要向當地羣眾調查瞭解道路走向和重要的地理標誌物,有時要親往現場,考察地形,回來後繪製在地圖上,以極簡陋的工具和手段,做地圖測繪工作。
黨中央政治局於8月4日在毛爾蓋的沙窩村舉行會議,決定紅軍迅速通過草地,北上甘南地區。林海雲和部分參謀人員隨朱總司令和劉伯承總參謀長分到了左路軍。在朱總司令為首的紅軍總司令部一局地圖科任副科長。
1936年6月3日,張國燾在爐霍召開的中央縱隊活動分子會議上,被迫宣佈取消“第二中央”,組成西北局,同意6月底開始北上。在北上出發前,林海雲被任命為紅軍總司令部一局圖書教育科科長兼司令部政治協理員。
在一個小村宿營時,晚上下起了雨夾雪。劉伯承同志把林海雲叫去,告訴他:“張國燾還想帶隊伍向西再南下,前方有一個連隊寫信反對他,堅決不跟他走了。”劉伯承同志説:“絕不能再過草地了,一定要與黨中央、與紅一方面軍會合。”他讓林海雲馬上找出甘肅省地圖,以再次確定北上路線。林海雲隨朱總司令於1936年12月初到達陝北保安,被任命為重新組建的中革軍委總司令部一局三科科長,局長周子昆。
1937年夏,林海雲從抗大畢業,被任命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作戰科作戰參謀。8月25日,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八路軍總司令部。9月初,林海雲跟隨八路軍總司令部,經韓城渡過黃河,挺進山西。總部機關星夜北上,到達抗日前線五台山的台懷鎮。
1938年,林海雲任四科科長。總部四科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總部首長及核心機關的設營警戒、生活財務管理、勤雜人員管理、辦公生活用品的採購供應、機關的醫療衞生、與地方及友軍人員的聯絡接待等任務。人夏後,總部機關南遷,駐潞城縣固城鎮,生活相對安定。林海雲在朱總司令的具體指導下,積極籌劃推動機關大生產。他組織人力燒焦炭,以備機關冬季取暖之需;組織機關人員開荒地,廣種蔬菜,植樹造林。他還精打細算,派專人將總部被服廠裁下的各色零星邊角布料收集起來,再分發給駐地老大娘們,讓她們漿貼成“絡把”,發動警衞連戰士們一齊製成軍鞋,供應部隊。老大娘們説他:“你當家一定會發財的。”總部機關運輸排的軍馬,在戰鬥間歇時無事可做,林海雲將它們組成了一支運輸隊,派得力幹部帶領,為長治市的商人運太行山區的皮毛山貨到與敵佔區交界的陽邑鎮,再用收取商人的運輸費,在陽邑集市上購回部隊機關缺乏而急需的文具、紙張、油墨、蠟燭、煤油等軍需用品,儲存起來,以應戰備之需。他加強對下屬伙食單位的管理,定期組織財務檢查,幫助直屬連隊堵塞漏洞,建立健全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將好的經驗加以推廣,使所屬單位的現金帳目和軍需物品管理做到了清楚嚴密。1936年8月,他和八路軍供給部部長周玉成輾轉穿過敵偽的多道封鎖線,到達位於晉南的垣曲鎮,接取國黨政府給八路軍總部的最後一筆軍費。
1940年2月,林海雲到北方局黨校學習,任二隊黨支部書記。 [2] 

林海雲從事經濟工作

1940年8月開始從事經濟工作,先後任冀太聯辦貿易總局局長、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工商管理總局第一副局長兼翼南行署工商管理局局長、翼南銀行翼南區行總經理、翼南和翼魯豫兩區行署及工商管理局局長兼翼魯豫區行總經理。1940年8月,林海雲到遼縣桐峪鎮就任冀太聯辦貿易總局局長。林海雲到任後,認真學習領會黨中央、毛主席關於加強根據地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以及中共北方局主持召開的7月太北財經擴大會議確定的有關貿易、財政税收等政策精神,並在全局建立了每日學習制度。以《新華日報》(太行版)、《聯共(布)黨史》等作為政治理論教材,引導大家牢固樹立“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和“對內自由,對外統制貿易”的工作指導思想。
1940年8月,“百團大戰”拉開戰幕。10月,日寇開始派重兵向抗日根據地發動大規模的“掃蕩”,所到之處,實行“焦土政策”。林海雲決定將總局帳冊和物資分散隱蔽,將邊區政府發行的數十萬冀南票,分裝在十幾只騾馬馱子上,帶領總局機關人員及票款進入黃崖洞一總部水腰兵工廠隱蔽。幾天後,清晨燒火做飯時,傳來情報:日軍崗崎大隊因我守備部隊的失誤,已逼近黃崖洞。林海雲率隊緊急出發,從另一條山路翻巖,連續急行軍,突出重圍。
“百團大戰”後,林海雲在冀太聯辦的支持下,着力建立完善貿易總局在各大區的下屬分局機構,先後組建了太嶽區貿易分局、冀南區貿易分局。又在各大區下屬分區的重要通商口岸和大集鎮,設立了直屬機構和貿易總局系統的公營商店。逐步形成了由北向南,環繞根據地邊緣,由線到點,星羅棋佈的格局。
1941年3月,他主持召開了總局第一次分局局長、經理會議,並做工作報告。由此,統一了貿易總局對根據地工商貿易工作的領導,統一執行邊區政府的貿易政策,統一行使管理本區經濟貿易活動的職能,使公營商店,成為根據地與敵佔區進行貿易流通的主導力量。8月初,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成立,下轄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4個行署。8月24日,邊區政府工商管理總局成立,局長王興讓,林海雲任第一副局長。機關人員近百名。 [2] 
抗戰勝利後,林海雲任翼南行署財政處處長、工商管理局局長兼翼南區銀行總經理,翼南區委經濟部副部長,晉翼魯豫邊區財經委員會委員,邊區外貿處處長,邊區政府貿易局局長,華北人民政府工商部副部長兼華北貿易總公司總經理。
1949年7月奉調進京。先後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商業處副處長兼外貿業務室主任,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國外貿易司司長,對外貿易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署長,外貿部部長助理兼海關總署署長,對外貿易部副部長。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百廢待興。1954年9月,林海雲被周恩來總理委以重任,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署長、黨組書記。伴隨着新中國外貿事業的迅速發展,林海雲按照周總理“外事無小事”的要求,明確提出:“今後海關工作的中心是做好經濟政治保衞工作。”他為了新中國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嚴密地把守好祖國的經濟大門,並任外貿部副部長等職,努力開拓外貿工作新局面。 [3] 
1965年2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林海雲代理中共對外貿易部黨組書記、代理對外貿易部部長。林海雲作為對外貿易部黨政領導核心一班人的“班長”,肩上的責任更加重了。他積極擴大從資本主義國家進口的渠道,把進口重點逐步轉到支援基礎工業、國防建設和三線建設所需要的重要機器設備和原材料上,加快我國進口戰備物資的速度,增加儲備數量。1966年上半年出口形勢好於建國後歷年的水平。1966年5月,“文革”開始。一年一度的秋季廣交會舉辦在即。面對混亂局面,林海雲想方設法減少瘋狂的“破四舊”浪潮對廣交會的衝擊,保證廣交會成功進行。在廣交會開幕前夕,他得知北京幾個紅衞兵組織又準備以“大破四舊”為名衝擊廣交會。林海雲一方面對紅衞兵頭頭反覆加以勸説,同時馬上向周總理報告。周總理聞訊,不顧已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振奮精神,在林海雲陪同下,於人民大會堂專門接見了這幾個紅衞兵組織的負責人,苦口婆心地向他們講清道理,曉明利害。這次徹夜長談直至黎明,終於使這些紅衞兵頭頭回心轉意。經過林海雲等一系列艱苦的努力,1966年秋季廣交會在動盪不安的局勢下,得以順利舉行,出口成交達到了4.8億美元。 [4]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7年12月重新走上領導工作崗位,任國務院財貿領導小組副組長、黨組成員,分管財貿領導小組辦公室、經貿組和水產總局等方面的工作。1978年3月當選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任全國政協財經組副組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任國務院財貿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參與領導了恢復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建制的工作,並曾分管該局。1981年10月離休。 [3] 
2007年1月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參考資料
  • 1.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編,.《山與海的思念:周恩來與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02:第303頁
  • 2.    王淇,陳志凌主編.《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7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327-340頁
  • 3.    中共龍巖黨史辦.《從閩西走出的驕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277頁
  • 4.    高峯.《林海雲傳:從紅軍戰士到共和國海關總署署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年:2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