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恩摩崖石刻

鎖定
林恩摩崖石刻,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昂仁縣達居鄉桑嘎村林恩自然村,是明朝時期的摩崖石刻遺存。 [2] 
林恩摩崖石刻造像朝南,面向自西向東流過的多雄藏布河水。造像所在的山脈為曲龍傑布山脈,崖面巨大而較為平整,適合人工製作各種雕鑿作品。造像所處地理環境為多雄藏布和梅曲藏布兩河交匯的臨近下游。林恩摩崖石刻共有三個大的畫幅及若干個小畫幅組成,自西向東分別為一佛二菩薩、六字真言題刻、單尊佛造像及其題記以及多處大小不等的六子真言題刻。林恩摩崖石刻的兩個畫幅造像、六字真言題刻是西藏境內已知體積最大、藝術品味較高的15~17世紀時期的摩崖造像作品,具有較高的旅遊欣賞價值。另外,對研究這一時期西藏中上部拉堆絳巴歷史文化、尤其是宗教藝術及其發展史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2] 
2019年10月,林恩摩崖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林恩摩崖石刻
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昂仁縣達居鄉桑嘎村林恩自然村
所處時代
明朝
保護級別
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508-4-031

林恩摩崖石刻歷史沿革

根據題記,東側單尊佛陀摩崖造像的年代精確在明永樂九年至十六年(1411~1418年)間。西側一佛二菩薩主尊及其佛座等特徵看,是效仿東側單尊造像後後期某個時段修造的。從造型特徵看,是在16~17世紀期間修造。 [2] 

林恩摩崖石刻文物特點

林恩摩崖石刻地理座標北緯29°24′43.30″、東經87°43′08.69″和北緯29°24′43.66″、東經87°43′11.85″之間,海拔4003~4007米。造像朝南,面向自西向東流過的多雄藏布河水。造像所在的山脈為曲龍傑布山脈,崖面巨大而較為平整,適合人工製作各種雕鑿作品。造像所處地理環境為多雄藏布和梅曲藏布兩河交匯的臨近下游。
林恩摩崖石刻共有三個大的畫幅及若干個小畫幅組成,自西向東分別為一佛二菩薩、六字真言題刻、單尊佛造像及其題記以及多處大小不等的六子真言題刻。 [2] 

林恩摩崖石刻文物遺存

一佛二菩薩造像
一佛二菩薩造像 一佛二菩薩造像
一佛二菩薩的主尊造像通高近10.05米,造像特徵非常特殊。佛雙腳結跏趺坐於蓮座之上,蓮座底部為須彌座;右手禪定印、上託寶瓶,左手施予願印,肉髻頂部飾一座佛塔。從主尊右手託寶瓶、肉髻頂部裝飾一座佛塔是彌勒佛,形象有些特殊。主尊左右兩側的菩薩,其左側為文殊、右側是觀音菩薩。一佛二菩薩的底部有藏文題記。 [2] 
六字真言題刻
六字真言題刻 六字真言題刻
六子真言題刻鑿刻於東西兩個摩崖造像的中間崖面,藏文字體蒼勁有力,書法藝術水平上乘,平均每一個字的寬度為1.9米、通高為3.05米。這麼大體積、書法藝術水平較高的藏文六字真言在西藏的其他地方也是罕見的。 [2] 
單尊釋迦牟尼像
單尊釋迦牟尼像 單尊釋迦牟尼像
單尊釋迦牟尼造像位於崖面的東側,此處造像由一尊釋迦牟尼佛、一組藏文題記組成。造像通高9餘米。佛結跏趺坐於仰蓮座上,蓮座底部為裝飾圖案繁縟的須彌座,須彌座之下為藏文題記。佛陀右手觸地印,左手禪定託缽。身着袒右肩袈裟,左肩前方袈裟繫帶扣,雙耳廓頂飾花朵。身光橢圓形,頭光近梯形且其尖部三角凸尖。單尊釋迦牟尼東側上方的崖面有一組藏文題記,鑿刻有修造這尊造像的目的、修造者等的信息。根據這個題記,這尊佛陀造像是由卡且班欽釋迦室利教法的繼承者森格貝和堅參貝,為利樂眾生和父母的祭奠而修造。 [2] 

林恩摩崖石刻文物價值

林恩摩崖石刻的兩個畫幅造像、六字真言題刻是西藏境內已知體積最大、藝術品味較高的15~17世紀時期的摩崖造像作品,具有較高的旅遊欣賞價值。另外,對研究這一時期西藏中上部拉堆絳巴歷史文化、尤其是宗教藝術及其發展史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2] 

林恩摩崖石刻所獲榮譽

2023年7月14日林恩摩崖石刻被列入國家文物局公佈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 [3] 

林恩摩崖石刻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林恩摩崖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林恩摩崖石刻旅遊信息

林恩摩崖石刻地理位置

林恩摩崖石刻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昂仁縣達居鄉桑嘎村林恩自然村。

林恩摩崖石刻交通信息

自駕:自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昂仁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林恩摩崖石刻,路程約55.5千米,用時約1小時1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