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壽庵

鎖定
林壽庵,江蘇省揚 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原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頭橋村十圩人,原民國江都縣頭橋鄉(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鄉議會乙級議員,妹妹“林氏孺人”系“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先生,在口述自傳《我的中國心》中口述對他有重要影響的親舅媽。而林壽庵的姻弟,便是吳大觀的親舅舅,頭橋鄉賢”王大地主“。
中文名
林壽庵
職    業
原民國江都縣頭橋鄉(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鄉議會乙級議員
出生地
江都縣安阜洲長興洲十圩
史料記載
《頭橋鎮志》

林壽庵出生頭橋

林壽庵,出生於江都縣安阜洲長興洲十圩(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頭橋村十圩),結合《頭橋鎮志》等多部鄉境史料記載,林壽庵這位頭橋比較有名的鄉賢,是吳大觀舅媽“林氏孺人”的兄長(吳大觀舅舅“王大地主”的姻兄)。史載,吳大觀先生的舅舅年青時曾“···與姻兄林壽庵儒士遊,嗜學甚篤,有志習舉···”,然而,最終吳老的舅舅“···因需佐父(注:指吳大觀先生外公)營商,未克遂願。···”,故沒能完成與林壽庵的當年理想。

林壽庵熱衷教育

吳大觀先生舅媽的兄長林壽庵與舅舅一樣,均系熱衷教育,關心鄉里,澤被後生的著名鄉賢,生前對頭橋鎮尤其是頭橋村的教育事業,貢獻巨大。故而,多部鄉境史料對林壽庵先生均有專門描述。據《頭橋鎮志》等鄉境史料明確記載,吳大觀舅媽“林氏孺人”的兄長林壽庵先生,系民國江都縣第三區頭橋鄉(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鄉議會乙級議員,史載民國頭橋鄉議會,共設有甲、乙級議員計18名,其中乙級議員9名,而林壽庵先生位列“頭橋鄉乙級議員”名單第3位。
林壽庵先生雖身在民國官場,然而他卻潔身自好,熱心公益事業,並充分發揮其社會影響力,積極出資辦學造福鄉民,故而,他在舊時鄉境極有口碑,頭橋百姓常親切稱他為“林大先生”。據史志記載,林壽庵“···設館(注:指私塾學館)於十圩,授徒數百···”,首開吳大觀故鄉頭橋鎮頭橋村一帶莊圩的“···好文風尚···”,許多該村學子此後成為詩人、名醫、工程師、教授、副教授等,使頭橋村最終躋身鄉境特別能夠出人才的村莊之列,以致村域人文“···為全鄉各村之冠···”,成為頭橋地區遠近聞名的“教授村”。

林壽庵十圩小學

頭橋鄉賢林壽庵,於民國時期在頭橋關帝廟建立了今頭橋村一帶第一家小學,解放後的50年代,該小學改稱“十圩小學”(故址在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頭橋村富民路十圩橋橋南,頭橋村十圩與楊家圩交界處,緊臨十圩港),頭橋從江都劃入邗江後,這所由林壽庵建立的學校又稱“邗江縣十圩小學”,文革期間曾名“旭東小學”,文革後複稱“十圩小學”。史載,這家小學在1949年時,與頭橋鄉境的薛家小學、安姚小學、三橋小學、安二小學等,均為當時的民辦小學,此後逐步成為公辦學校,林壽庵在建校初期,主要延聘鄉間私塾先生參與教學,而成為公辦小學後,該校則開始配備正規師資。據《頭橋鎮志》等鄉境多部史料記載,林壽庵的十圩小學,始建於關帝廟中,“···前後有屋兩進,旁有廂房,大殿供關帝神像···”,廟內的尼姑師太江都“卞奶奶”,於民國初年募捐建廟,每年農曆5月13日,“···遠近鄉民鹹來此上香吃麪···”,以示慶賀,而吳大觀舅媽的哥哥林壽庵與舅舅“王大地主”一樣,都是不信佛的開明紳士,故而,林壽庵先生為了家鄉教育事業,與僧尼幾經較量,方得以在廟中辦學,培養後生,這與吳大觀舅舅當年辦學時,將學校設於頭橋寺廟之中,可謂如出一轍。林壽庵的十圩小學,1949年時設3個班,6名教師,125名學生;1951年設3個班,5名教師,142名學生;1956年至1965年增加為6個班;1991年維持6個班級,8名教師,133名學生。這些學生中,很多都成了頭橋知名鄉賢,其中一位知名詩人趙壁還先生(林壽庵外孫,江都長興洲,今揚州頭橋鎮頭橋村十圩人,安慶民革委員,《晚晴詩社》主編),為記載了吳大觀、吳大觀舅舅一家及林壽庵相關史料的《頭橋鎮志》開篇,作了《序》言。林壽庵的十圩小學,在後來頭橋鄉境教育資源優化調整中,被併入吳大觀舅舅“王大地主”創辦的小學(吳大觀小學母校)中,成為該小學的有機組成部份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