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則徐宅與祠

鎖定
林則徐宅與祠,包含林則徐出生地暨幼年讀書處、林則徐故居和林文忠公祠,分別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中山路19號、文北路、澳門路16號。 [2]  [5] 
林則徐出生地位於鼓樓區中山路。原建築坐落於左營司9號,佔地476平方米,現為林家支祠,毗鄰的羅氏試館為林則徐幼年讀書處。林則徐故居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文藻北路,又名“雲左山房”,佔地2500平方米,三進院落,內有林則徐的藏書樓“七十二峯樓”等。林則徐祠堂位於鼓樓區澳門路,即如今的林則徐紀念館,是一座古典園林式建築,佔地3000平方米,整體建築坐西向東,內有儀門、御碑亭、樹德堂、海納廳、雲左閣、園林等建築。御碑亭內,“聖旨”“御賜祭文”“御製碑文”三座青石碑並立,為國內祭祀專祠獨有,具有較高的史料研究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2]  [4] 
2013年5月3日,林則徐宅與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林則徐宅與祠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中山路19號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文北路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澳門路16號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749-5-14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林則徐宅與祠歷史沿革

林文忠公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6]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福州大洪水,林則徐故居房屋大部分倒塌,後由居民葺蓋,現僅存主座二進木構架及東側揖鬥樓。 [4] 
1961年,福州市政府確定依託林文忠公祠,成立“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籌備委員會”。
1982年,林文忠公祠完成前半部修復工程,被闢為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1983年1月1日,林文忠公祠正式對外開放。
1985年,林文忠公祠修復後半部分。 [6] 
1997年2月,福州市委市政府決定擴建林則徐紀念館,修復林則徐故居、出生地。 [2] 
2005年8月,林則徐故居第一期修復工程“七十二峯樓”修復竣工。
2015年8月29日,林則徐文獻館揭牌暨林則徐故居二期修繕工程啓動。 [4] 

林則徐宅與祠建築格局

林則徐宅與祠包含林則徐出生地暨幼年讀書處、林則徐故居和林文忠公祠。林則徐出生地位於鼓樓區中山路。原建築坐落於左營司9號,佔地476平方米。林則徐故居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文藻北路,佔地2500平方米。林則徐祠堂位於鼓樓區澳門路,佔地3000平方米。 [2]  [4] 

林則徐宅與祠主要建築

林則徐宅與祠林則徐出生地

林則徐出生地 林則徐出生地
林則徐出生地位於中山路19號,原建築坐落於左營司9號,佔地476平方米。由兩座並排木構建築組成,西為林家支祠,東為羅氏試館。 [2]  [4-5] 
林家支祠門框上嵌有“林家支祠”的石刻匾額。廳中設有一尊林則徐塑像,兩側廂房展陳了“林則徐青少年生平”。 [2] 
羅氏試館則是其父林賓日教書的地方,林則徐幼時便隨父就讀於此。這座建築也是青磚門牆,中間矩形石框門,上嵌青石刻“羅氏試館”門額,前廳內擺童學課桌椅,還原林賓日攜子在塾教讀的情景。 [2] 

林則徐宅與祠林則徐故居

林則徐故居
林則徐故居(2張)
林則徐故居位於文北路,又名“雲左山房”,佔地2500平方米,系林則徐手置,其父母均百年於此。坐北朝南,前臨小河,沿河有照牆一道,牆側設有鼓吹亭一座。亭與宅第之間有石板鋪小街橫穿。宅第毗連三座。主座坐中,前後三進,均為“五間排”,周圍風火高牆。大門面闊五間,正中六扇門,上有豎匾“尚書第”,兩旁十二扇木格子户扇,設聽差房。門後有插屏門,第一進正中為廳堂,兩側為會客花廳,廳前兩廊,安放儀仗與執事牌。廳後有雨蓋(覆龜亭)連第二進。第二進同樣五間排廳堂,為林則徐父母居處。第三進庭院、披榭、五間排雙層樓閣:底層東西兩廂分別是林則徐夫婦和長子汝舟夫婦卧室;樓上藏書處,名“七十二峯樓”,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則徐回籍養病時居此。主座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三間排院落:西邊為林則徐胞弟沛霖住居,東邊為林則徐第三子拱樞住宅和揖鬥樓。 [4-5] 

林則徐宅與祠林文忠公祠

林文忠公祠
林文忠公祠(2張)
林文忠公祠位於澳門路16號,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1982年,按原樣修復。公祠門朝東,佔地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是林則徐死後55年興建的。第一道屏牆,左右設兩道門,分別額題“中興宗袞”,“左海偉人”;屏牆背面是虎門硝煙的巨幅浮雕。第二道是牌樓式高牆,額題“林文忠公祠”。進門是一條石鋪的甬道,兩旁分列青石雕刻的文武石人、石馬、石羊、石虎等。石板道直通儀門廳。儀門為懸頂三開間,中設六扇朱漆大門,檐柱上掛着中國當代軍事家郭化若撰寫的楹聯:“焚毒中雲霄,正氣壯山河之色;揮旗抗敵寇,義徵奪魑魅之心。”辭句豪邁,運筆灑脱。儀門廳前環建迴廊,排列執事,儀門廳後有御碑亭,內樹三座石碑,一是《聖旨》,上刻咸豐皇帝取消道光皇帝對林則徐因禁煙而得罪英國人所給予的處分,併為他晉加太子太傅官銜;二是《御賜祭文》;三是《御製碑文》,這是他入葬時,咸豐皇帝派員致祭時御賜的。這三方石碑均在建祠時請徐郙、陳寶琛、鄭孝胥等3人書寫後鐫刻石上的。祠廳坐落在碑亭北側,門額上有“樹德堂”3字。廳正中祀林則徐塑像,楣額上掛道光帝御書“福壽”匾額,兩字中間還有四行小字:“願卿福壽日增,永為國家宣力”。祠廳中還有一塊御賜金字匾額,上題“功資柱石”4個大字。祠廳西側,碑亭之後,有兩座三間排平屋,南北相對,中隔一堵花牆,分別為南花廳和北花廳。花廳的庭院中有一口魚池,池中有假山、噴泉。廳內陳列着林則徐書寫的對聯、信扎、文稿、詩集、日記等,還有他使用的印章、硯台及鴉片戰爭時期珍貴文物。花廳的西面有一曲尺形樓房,原為林氏子弟讀書之處,現闢為陳列館。 [4-5] 

林則徐宅與祠文物遺存

林則徐宅與祠之林則徐故居二期修繕工程進行考古勘探,發現三期遺蹟:宋代遺蹟,發現四節紅色陶水管,殘長1.4米,管上都有一小孔;清代遺蹟地層出土了較多的明清時期青花瓷片、少量銅錢等,在故居西側圍牆上還卸下一批明清時期的灰牆磚;現代遺蹟發現了紅陶水管套接,每節長51釐米,直徑22釐米。 [3] 

林則徐宅與祠保護措施

1961年,林文忠公祠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列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5] 
2007年底,林則徐紀念館正式列入“三坊七巷”保護區範圍內。 [2] 
2013年5月3日,林則徐宅與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林則徐宅與祠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林則徐宅與祠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中山路19號、文北路、澳門路16號。 [2]  [5] 
  • 交通信息
乘坐市內公共交通66路至福州十八中站下車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