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莞村頭遺址

鎖定
東莞村頭遺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村頭社區村西的台地,是夏商時期的遺址,屬海灣類型貝丘遺址,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 [3] 
東莞村頭遺址堆積分佈在低矮的台地上,地勢從東北向西南緩傾。發掘區位於遺址南部。遺址堆積厚1~3米,地層迭壓清楚。除第一層為耕土層外,第二至第五層為文化堆積層。 [4]  是廣東同期遺存中發掘面積最大,遺存較為豐富,出土文物種類較多、數量較大的先秦時期貝丘類聚落遺址,對構建珠江三角洲地區先秦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義。 [1] 
2019年10月7日,東莞村頭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東莞村頭遺址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村頭社區村西的台地
所處時代
夏商
佔地面積
約 1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113-1-113

東莞村頭遺址歷史沿革

1987年,配合廣深高速公路建設而進行考古調查勘探時,東莞村頭遺址被發現。 [4] 
1989~1990年初和1993年3~7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兩次對東莞村頭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4] 
2004年,在東莞村頭遺址上建成一座休閒公園。 [3] 
東莞村頭遺址

東莞村頭遺址遺址特點

東莞村頭遺址堆積分佈在低矮的台地上,地勢從東北向西南緩傾。發掘區位於遺址南部。遺址堆積厚1~3米,地層迭壓清楚。除第一層為耕土層外,第二至第五層為文化堆積層。清理灰坑共160個。形狀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和不規則形等。部分灰坑有打破關係,其中形狀規整、坑壁經加工而整齊的應是窖穴一類遺蹟,這類窖穴一般深1米左右,口徑0.80~1米。房址共發現12座。 [4] 
房屋“單間三進式”,面寬3.30米,進深9.10米。門道設於天井側面,通向巷道。整個佈局為:前面為天井,後為廳堂,再後為房。天井用石塊鋪砌一個散水的地面,四周高出。天井兩端埋放排水管道,通出巷道溝渠。廳與房有間隔,估計是用木板作隔牆。房屋外牆用王奔築,牆基用磚、瓦疊砌。屋內地面用純淨黃土鋪墊。基址內有較多的倒塌瓦爍堆積。 [4] 
房屋“三間兩廊式”,面寬9.60米,進深7.70米。亦從側面巷道設門道。前面中間為天井,天井兩旁為廊房,後面中間為廳,廳兩旁為房。外牆基、牆體與F12相同;屋內牆體為土築。地面用純淨黃土鋪墊。基址內有大量倒塌瓦爍堆積。有一些房址的牆基用貝殼砌築。 [4] 

東莞村頭遺址文物遺存

東莞村頭遺址發掘清理了明代和相當於商代兩個時期的遺物和遺蹟,其中陶器最多,基本組合為釜、盤、豆、罐。陶質以灰陶、褐陶為多,還有黑皮陶、橙紅陶、紅陶等。紋飾以曲折紋、葉脈紋、繩紋、雲雷紋為基本特徵。石器有戈、矛、鏃、錛、斧、環、橫。還有骨器、貝器、角器等。 [3]  東莞村頭遺址還出土了石戈、石矛、石簇等兵器,骨璋、石璋、牙璋、骨環、石環等禮器,其中出土的18件牙璋數量為嶺南之最。 [5] 
東莞村頭遺址發現了大量動物骨骼,動物遺骸標本有6143件,其中可以鑑定的動物有:水鹿、斑鹿、犀牛、老虎、豬、狗、野貓、豪豬、大象、龜、鱉等,陸生動物骨骼中出土最多的是豬的下頜骨,一共有400多件。 [5] 
文物遺存

東莞村頭遺址文物價值

東莞村頭遺址是廣東同期遺存中發掘面積最大,遺存較為豐富,出土文物種類較多、數量較大的先秦時期貝丘類聚落遺址,對構建珠江三角洲地區先秦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義。 [1] 

東莞村頭遺址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東莞村頭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東莞村頭遺址旅遊信息

東莞村頭遺址地理位置

東莞村頭遺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村頭社區村西的台地。 [3] 

東莞村頭遺址交通信息

東莞市人民政府距離東莞村頭遺址33千米,駕車前往約5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