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漢崮

鎖定
東漢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泉莊鄉駐地西南3.5公里處,海拔561.9米,面積1平方公里。東漢崮在狼炕子山系東北部 ,崮呈西北--東南走向·因東漢時期曾有人居住其上而得名,另一説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此地避過難的傳説取名。著名沂蒙七十二崮之一。
中文名
東漢崮
所屬地區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泉莊鄉
面    積
1 km²
海    拔
561.9 m

東漢崮優美傳説

遠眺東漢崮 遠眺東漢崮
冬天東漢崮 冬天東漢崮
版本之一 西漢末年,劉秀為躲避王莽追殺,逃到東漢崮下。這時,崮下村裏的姑娘孫玉娘正在洗衣服,看到被追殺的劉秀,好心的孫玉娘便上前詢問原因,當得知劉秀被追殺時,孫玉娘不顧危險將劉秀領到崮上的一個山洞進行躲藏。等王莽的追兵離開後,劉秀為表達對孫玉孃的救命之恩承諾説,他日如果自己登基,一定娶孫玉娘做正宮娘娘。善良的孫玉娘相信了劉秀的話,並準備盤纏送劉秀上路。但是,等劉秀打下江山,卻將當年的承諾拋到了九霄雲外。可憐的孫玉娘痴心不改,天天在村口等待劉秀的歸來。等啊等,她始終沒有等到劉秀隻字片語。心灰意冷的孫玉娘便從崮上的懸崖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看到自己的女兒跳崮身亡,孫玉孃的母親在埋葬了女兒後,便趕到京城找劉秀討説法。幾經周折,孫玉孃的母親找到了劉秀。聽到老人家的哭訴,劉秀這才想起當年的承諾。於是,劉秀便來到崮前為孫玉娘風光大葬,並在崮下的嶺上一共埋了108個墳頭。於是,這道嶺便被稱為“葬婦嶺”。由於是皇帝欽封的,當地人也稱之為“金頂御葬嶺”。當年,劉秀藏身的山洞被稱為“藏龍洞”,劉秀藏身的崮也被稱為“東漢崮”。由於年代久遠,藏龍洞已經被淤泥掩埋,只留下東漢崮默默地見證着崮下的滄桑變化。 版本之二 傳説劉秀躲避王莽軍的追殺,就逃向這崮。眼看去路已斷,突遇一老道,老道早知劉秀是漢室後裔,命不該絕,便指着腳下一道溝水讓其快洗一洗臉,劉秀剛洗完臉,追兵就到,問老道和劉秀是否看見一個白臉孩子跑過來,老道往旁邊路上一指,那追兵就去了。劉秀覺得奇怪,對着溝水一照,原來他的臉早已變成黑的。以後劉秀成為東漢光武皇帝,這山崮也就此取名東漢崮。

東漢崮崮區概況

東漢崮風光
東漢崮風光(6張)
東漢崮,屬於典型的岱崮地貌, 《沂水地名志》載:“《東漢崮》 位於泉莊區駐地西南3·5公里。海拔561·9米,山勢挺拔壁立,極為壯觀。……”在他周圍幾公里的眾多嶺峯大都是他的臂膀腿腳之類的支峯,且都不及三百米高,這讓左右極為對稱呈標準“八”字型的平頂東漢崮顯得格外挺拔俊秀,典雅壯麗。崮頂崮腳均有泉水,在裏面或底下是一個淵子,水清醇甘冽。附近曰泉莊鄉,因有許多泉水從山或崮周圍湧出,股股的涓涓細流組成了一條淺淺的馬蓮河。東漢崮登山路從南面, 在崮下的崮前村登山,僅有一條這條狹窄的山路可以直通崮頂。由山腳到山坡較平緩, 到了半山腰,向上望去,東漢崮近在咫尺。北面的坡道越為狹窄,陡峭的崮頂也非常平滑不宜攀爬,巖縫中生長着各種藤條以及松針類植物。山路開始驟然變窄,周圍荊棘叢生,酸棗樹和香椿樹星星點點長在裏面。 靠近崮頂是陡削的懸崖、峭壁,路面向懸崖邊傾斜着,石稜叢立,頑石累累,荊棘、鬼圪針簇擁狹小空間,這地段就是令人生畏的地方--閻王鼻子。爬到崮頂下端的懸壁跟,須由南面唯一山門登上崮頂。 [1] 

東漢崮崮頂風光

東漢崮頂景觀
東漢崮頂景觀(7張)
崮頂大概有約一平方公里的面積,盛夏的崮頂芳草碧連天,野花遍地開,雜草從中許多不規則亂石點綴。當年劉秀藏身的石洞--藏龍洞,由於年代久遠,石洞又過於狹小,已經被湮沒在崮頂的碎石和泥沙中。上面幾間房屋已坍塌,還有用青石圍成的一個不大的院子和兩棵樹,房屋的旁邊聳立着一個高約 30米的電視信號接收塔。房屋、接收塔是1991年建的,雖然崮頂道路狹窄,但是當時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修建完成。據説是出動了周圍所有村莊的勞動力。2003年,電視裝備技術更新,村村通有線電視,鄉里撤銷電視轉播站。過去在白天只能看山東電視台一個頻道。自從普及有線電視,現在能看幾十個頻道。在崮頂東北方向,有一個圓形的凹坑,是在一塊麪積約1平方米的岩石上穿鑿而成,周圍邊緣比較平滑,既像舊時用以插旗杆的座基,也像是村民家常用來搗米的石臼。東面不遠有個叫東郭莊的村子,據説是宋朝大太監郭淮的家鄉,就是狸貓換太子這齣戲的老郭。崮腳下馬蓮河、村莊、梯田……登頂後向西觀望,可以看到錐子崮、枕頭崮、姜家崮、雲頭崮等等,向北可見天上王城、歪頭崮、透明崮等,是個觀賞崮羣的好地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