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漢墓羣

鎖定
樂山肖壩崖墓羣共有7個區,分佈着數千座崖墓,自1956年起就被定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本次搶救性發掘的89座崖墓就屬於樂山肖壩崖墓羣的一部分。 相較其他崖墓羣,墓洞分佈數量多、密度大是肖壩崖墓最大的特點。在近20米高的山體上,密密麻麻地分佈了近百個崖墓洞,大多墓洞間距不到一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副隊長
中文名
東漢墓羣
位    置
樂山
包    括
千座崖墓

東漢墓羣概況

樂山現2000年前東漢墓羣 見證蜀人建築技藝
圖片 圖片
樂山肖壩崖墓羣共有7個區,分佈着數千座崖墓,自1956年起就被定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本次搶救性發掘的89座崖墓就屬於樂山肖壩崖墓羣的一部分。

東漢墓羣特點及成因

相較其他崖墓羣,墓洞分佈數量多、密度大是肖壩崖墓最大的特點。在近20米高的山體上,密密麻麻地分佈了近百個崖墓洞,大多墓洞間距不到一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副隊長金國林介紹,墓羣之所以分佈如此密集,可能與樂山地區平原廣闊,山地較少的地形條件有關。

東漢墓羣發掘、考古

大多墓被盜掘發掘文物並不多
在崖墓羣附近的地上,記者看到了一堆堆的碎瓦片,金國林説,這些碎瓦片就是從墓洞中發掘的陶棺碎片,“這些陶棺都是被盜墓者人為破壞的。”金國林説,本次發掘的崖墓絕大部分都已被盜掘,從痕跡上判斷,對盜掘行為從古時一直延續到現代。
在這些碎片的後面,有一個被黑布層層包裹的長形物體,金國林説,這是89座崖墓中唯一殘存下來的完整陶棺,將送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保管。
由於絕大多數崖墓已被盜掘,本次發掘出的文物數量並不多。其中以陶俑居多,包括舞俑、拱立俑、執箕俑、庖廚俑、撫耳俑等,此外還發掘出陶製子母雞、狗、馬等動物模型和碗、缽、罐、釜等陶製生活用品。
左側的一個崖墓巖壁上,刻有“陽嘉四年二十四日”的字樣,陽嘉四年是公元135年,屬於東漢中期。這也是本次發掘出可從文字考證的最早墓洞。此外,在一些墓洞中還發掘出唐代物品,表明這些崖墓延續朝代較久。
“在這次發掘中,我們發現古人在墓室建造中使用了柱子來承重,類似於現在房屋的承重梁。”金國林説,在山體上鑿壁最擔心的就是坍塌,但這些墓室歷經數千年而不毀,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蜀人祖先超前的建築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