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晉、南朝陵墓磚畫

鎖定
東晉、南朝陵墓磚畫,是中國東晉、南朝陵墓內的磚畫,自20世紀50年代起陸續被發現。磚畫因其製作時先用磚模印坯,燒製後上牆拼鑲成畫,故又稱磚印壁畫。 [1] 
中文名
東晉、南朝陵墓磚畫
外文名
brick-paintings in mausoleums of Eastern Ji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1] 
別    名
磚印壁畫 [1] 
朝    代
東晉時期、南朝時期

東晉、南朝陵墓磚畫出土地點

江蘇省南京、丹陽等地出土的磚畫較為豐富。另在河南鄧州、湖北襄陽、湖北武昌、福建閩侯南嶼等地也發現了較為典型的南朝磚畫墓。一些高規格的墓葬集中在南京、丹陽及周邊地區,出土的磚畫墓中屬於東晉時期的有:南京萬壽村東晉永和四年(348)墓、江蘇鎮江南郊東晉隆安二年(398)墓。南朝時期的磚墓重要的有:南京西善橋宮山墓、南京西善橋油坊村墓、丹陽鶴仙坳墓、丹陽建山金家村墓、丹陽胡橋吳家村墓、江蘇常州戚家村墓、南京鐵心橋墩王家窪墓、江蘇邗江1號和2號墓、常州田舍村墓、南京油坊橋賈家凹墓等。

東晉、南朝陵墓磚畫磚畫特點

南京萬壽村東晉墓出土有獸面和虎紋磚。其中“虎嘯山丘”的畫面由三塊磚拼鑲而成,老虎側身蹲坐,昂首吼嘯,磚面四角作隸書“虎嘯山丘”四字,是所見磚畫墓中最早紀年的實例。
鎮江南郊的東晉墓採用一模多磚,一磚一畫的方式,磚面畫像有方位神、獸首鳥身和人首鳥身的千秋萬歲以及獸面噬蛇等神怪浮雕,反映出東晉喪葬圖像與東漢畫像的某種延續性。
南京及丹陽發現的南朝墓等級規格較高,模印磚畫的題材風格更具時代特點。南京西善橋宮山墓、丹陽鶴仙坳墓、建山金家村墓、胡橋吳家村墓等南朝大墓中都發現《竹林七賢與榮啓期》磚畫。
丹陽地區的南朝大墓磚畫除《竹林七賢與榮啓期》之外,另有龍鳳、獅、虎、儀衞人物等畫面。建山金家村墓甬道兩壁的蓮花蹲獅是佛教傳入後出現在墓葬中的新題材。墓室東西壁上欄的“仙人戲龍”、“仙人戲虎”磚畫,造型清峻,線條勁健流暢,代表南朝繪畫的高度藝術成就。
常州戚家村和田舍村等南朝中型墓,甬道和墓室左右壁面都嵌有畫像磚和花紋磚。磚畫採用浮雕技法,題材包括武士、侍女、龍、虎、獅、大鳥、神怪、飛仙等。田舍村磚墓甬道兩壁的獅子、飛仙、牛車、鞍馬出行和墓室內的仙女騎龍、出行等磚畫,反映了該時期行遊登仙的理想寄予和社會風尚。
福建閩侯南嶼畫像磚墓是南齊晚期墓葬。壁面和頂部用多種磚畫拼鑲,題材有侍者、僧人、獅子、龍、虎、飛天、飛魚、寶瓶、蓮花等,畫面較為簡化。
湖北武昌東湖三官殿磚墓是一座梁普通元年(520)的紀年墓。墓內出土有青龍、朱雀、男女侍者的磚畫,其中朱雀畫像磚面上部有日月,中央繪雷公的圖像,在南朝磚畫中較為罕見。
河南鄧縣與湖北襄陽地理位置相近,南朝時並稱樊鄧。鄧縣學莊南朝墓與襄陽賈家衝南朝墓在磚畫題材和技法上表現出較多的一致性。雙獅、龍、虎、飛仙、孝子郭巨、千秋萬歲等畫像是兩地墓中所共有的一磚一畫的構圖,和浮雕的手法也較為相似。賈家衝磚畫中還發現有怪獸、武士、羽人佛像、供養人等多種,題材包括了辟邪逐疫、昇仙、孝子故事、佛教圖像,這些分屬於儒、道、釋內容的圖像出現在同一個墓葬中,是頗值得注意的文化現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