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方猶太人

(温州人)

鎖定
東方猶太人,是指中國的温州人,温州人和猶太人一樣聰明,都很擅長做生意賺錢。所以被稱為“東方猶太人”。惡劣的自然環境,逼着温州人只能走出去尋找生路。温州人的成功毫無疑問是逼出來的、闖出來的、幹出來的、放出來的。改革開放30年來,温州成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迅速、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一。温州最早衝破計劃經濟的束縛,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其經濟和社會發展增長速度為世人矚目。 温州民營經濟佔工業產值的95%以上,佔財政收入的70%以上,已經成為温州經濟的主要支柱。
中文名
東方猶太人
外文名
Oriental Jews
分    類
潮汕人温州人莆田人
天    賦
善於經商

目錄

東方猶太人發展

温州在中國的版圖上,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地方。其人多地少、資源匱乏。改革開放前,交通不暢(三面環水、背靠大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一條(温州方言中“水”“死”同音,在文革末期温州老百姓戲稱温州只有死〈水〉路一條)。惡劣的自然環境,逼着温州人只能走出去尋找生路。温州人的成功毫無疑問是逼出來的、闖出來的、幹出來的、放出來的。改革開放30年來,温州成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迅速、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一。温州最早衝破計劃經濟的束縛,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其經濟和社會發展增長速度為世人矚目。 温州民營經濟佔工業產值的95%以上,佔財政收入的70%以上,已經成為温州經濟的主要支柱。依靠民營經濟的推動,通過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全市相繼建成了“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汽摩配之都”等30多個全國性的生產基地,獲得170多個個中國馳名商標、50多箇中國名牌產品和100多個國家免檢產品,品牌總量位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
今天的温州絕不可小視。從1978年到2007年,GDP從13.2億元增加到2157億元,年均遞增17.4%;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113.5元增加到2007年的8591元,年均遞增15.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1年的423元,增加到2007年的24002元,年均遞增19.21%。改革開放使温州人完成了從“生存命題”到“發展命題”的跨越。同過去相比,温州的城市變大了,變高了,變美了。改革開放前,温州市區面積僅有20平方公里,如今發展到200多平方公里。
温州是在被外界長期爭論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有關温州的爭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沒有停止過,爭論時起時伏。開始,爭論圍繞“姓社”還是“姓資”,後來爭論的焦點是“姓公”還是“姓私”。儘管爭論沒有因温州的經濟發展而罷休,但温州的發展也沒有因爭論而停滯不前。30年來,温州始終堅持在外界爭論中強行,在內部不爭論中發展,經濟發展速度不論客觀環境如何,一直居於中國發展最快的地區行列。
温州現象”、“温州模式”吸引着越來越多的眼球。多年來,學習温州、考察温州的人絡繹不絕。以“中國民營之都”著稱的温州,成了人們觀察的對象、研究的課題、教學的案例。當然,大家更關心的不僅僅是温州的歷史,而是,温州能否保持增長的勢頭?學温州到底學什麼?作為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象的温州,是否代表了中國民營經濟,乃至中國市場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
在很多人眼裏,迄今為止,温州依然那麼神秘。無論是温州現象,還是温州模式;無論是新温州現象,還是新温州模式,似乎都不能準確地概括温州,描述温州。作為一種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象的温州,她的確不是“舶來品”,但她不拒絕西方的真正有效益的理念、管理,她不盲從。温州的確還有許許多多深層的東西未被經濟界、學界、媒體所讀懂,如温州為什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全國第一”?為什麼敢向傳統理論、傳統制度發起一次次衝擊,併為民營經濟贏得了一席又一席之地?為什麼有那麼多温州人活躍在世界各地?等等。這在其他地區是無法理解的,用温州現象、温州模式也沒有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

東方猶太人特色

可以和猶太人商人比肩
“世界的錢裝在美國人的口袋裏;而美國人的錢卻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裏”,有“上帝選民”之稱的猶太人改變了世界的經濟格局。温州人被各界稱為“東方的猶太人”,他們用創富的行動證明自己不僅要學習猶太人,還要超過猶太人。據説,在法國,温商獨有的做人、做事方法逐漸將猶太人擠出了市場,天下第一的猶太商人驚呼:居然還有比我們更會做生意的人!
財富積累速度最快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曾經創造了經濟“奇蹟”,其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為8.6%,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裏,保持了年均9.4%的高速度,超越了日本,刷新了世界紀錄,創造了新的經濟奇蹟。與此同時,温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以15%至20%的速度遞增,“温州速度”成了專有名詞。
1984年,南存輝創建的正泰集團是一家註冊資金僅5萬元、產值僅1萬元的家庭作坊式企業,到2004年,正泰在冊員工為14500人,總資產為42億元,銷售額為119億元。從1997年到2001年間的年銷售收入水平與總資產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39.46%和32.23%,遠遠高於國內同類企業平均水平的9.7%和6.5%。200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正泰集團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着50%~60%的高速增長率。在世界各地,和南存輝一樣的温商比比皆是。
最會賺錢的商人
上蒼給了温州一個貧窮的起點,20年前,“平陽討飯,文成人販,永嘉逃難,洞頭靠貸款吃飯”,温州的空氣裏充滿了貧窮與饑荒的信息。20年後,“十萬元是貧困户,百萬元才起步,千萬元才算富。”温州人“窮得只剩下錢了”。“温州商人在浙江乃至全中國都以他們強大的資本動員能力而聞名。他們具有敏鋭的經商嗅覺,在商機把握上總是能先行一步,只要跟隨温州商人選擇投資方向,賺錢的大門就向你敞開。”這段出自《韓國經濟》雜誌,被《環球時報》轉載的話印證了温商的賺錢能力。
最活躍的商人羣體
2003年温州市統計年鑑表明,共有40多萬温州人活躍在全球的87個國家和地區。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紐約法拉盛人氣最旺的超市,老闆幾乎是清一色的温州人。有人戲言,温州打個噴嚏,全球都要感冒,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走出去”的温州人,正在“無孔不入”地影響着世界。“目前在美國約有24萬温州人,他們以經營小商品、開餐館等行業起家,投資領域已涉及貿易、房地產開發、服裝製造及銷售,對美國經濟有無法代替的推動作用。”美國浙江温州工商總會名譽會長朱海風介紹。
最能創業的羣體
創業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有三點:1.資金問題。2.信息資源。3.管理能力。這些問題,在温商面前很自然地不成問題。他們通過“以資金為紐帶聯合打拼”、“借雞生蛋”、“虛擬經營”等經商法則輕鬆地解決了資金問題;他們憑藉無處不在的商會網絡及時地獲取最新的商業信息;人才是挖掘不盡的寶藏,他們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和外部人才的引入強化了組織的管理能力。
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指出,温州模式的最可貴之處在於温州人強烈的致富慾望和創業精神。温商的創業精神有三方面的內涵:一是敢於冒險,二是善於變通,三是勇於創新。在創業成功路上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創業精神,温商各方面的成功經驗是可以模仿的,其創業精神不可模仿。
最會算計的商人
在人際交往上,他們精於人情世故,主張堂堂正正的精明。在金錢應用上,他們主張把錢花在刀刃上,對於經營成本,他們錙銖必較,住最廉價的房子、吃最便宜的飯菜。另一方面,他們看準一個項目之後,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大量的鈔票“砸”下去,温州人投資買房的舉措可稱得上是獨一無二。另外,温商十分熱衷慈善事業,幾百萬、幾千萬的捐助他們都認為是理所應當。
最善於創新的商人
温州人的模仿能力是十分驚人的,他們把打火機、眼鏡、低壓電器等商品拆開再重裝,然後,就能製造出一模一樣的產品了。在模仿的基礎上,温商不斷地學習、求新、求變,進而鞏固自己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2006年5月,在温州市自主創新大會上,温州市委書記王建滿説:“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温州發展最鮮明的特徵,也是温州發展最有力的支撐。温州的發展之路,就是一條改革創新之路。過去温州靠創新贏得先發優勢,將來還要依靠創新引領爭先。”
最敢於冒險的商人
“平安二字值千金,冒險半生為萬貫”的觀念使温州人“敢為天下先”、敢於第一個吃螃蟹。他們膽大包“天”、膽大包“海”、膽大包“地”,由此創造了市場經濟的先發優勢。他們認為:頭道湯的味道最好,先人一步的生意最賺錢。事實證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分冒險,一分成就。温商的成功經驗證實了一句話:惟冒險者生存。
最懂得人脈的商人
在關係取向的商業社會里,個人擁有的社會關係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十分重要的資源,一種寶貴的資本。有企業家在《英才》雜誌的採訪中稱:“花20萬元認識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圈子很值得。”温州人信奉朋友就是財富,有義就有利。他們和朋友間的利益並不是直接金錢的交往,而是互相幫助。藉助政策和政府的公關需求,鞏固企業的根基,已經成了温州商人的“共識”,善於利用關係資源的温州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輕鬆地眺望廣闊的商業獵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