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山民居

鎖定
東山民居,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西南東山鎮松園弄,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
東山民居總佔地面積5500平方米,包含懷蔭堂、明善堂凝德堂等建築。懷蔭堂由樓廳、兩廂及磚刻門樓圍合成一組獨立的四合院。凝德堂坐北朝南,原規模較大,中軸線上有門廳、儀門、大廳、後樓四進,兩翼有客廳、小樓、花同以及備弄、廂房等建築。明善堂臨街而建,坐北朝南,略偏西向。東山民居兼用科林斯式柱頭、西式鐵鑄欄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築手法裝飾,是研究蘇州地區明代住宅建築的典型實例。 [1] 
2006年5月25日,東山民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東山民居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西南東山鎮松園弄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佔地面積
5500 m²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Ⅲ-231

東山民居歷史沿革

南宋,兩浙荊湖宣撫司周望之子周芝山為周氏遷山始祖,後裔定居楊灣村,世代以經商為業。
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周望第十二世孫周時棟隨父賈於湘楚間,懷蔭堂或建於此時。
明朝後期,始建明善堂。
民國十年(1921年),明善堂為絲綢商朱鑑塘、朱潤生父子購得。朱氏出資大修,並在此創辦私立鑑堂小學。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軍佔領蘇城前夕,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把2萬多冊宋元抄本、善本、孤本秘藏於明善堂後室。
1966年,凝德堂遭到嚴重破壞,僅存門廳、儀門和大廳。 [3] 
1970年代末,楊灣小學遷出明善堂,經整修後對外開放。 [4] 
1981年,江蘇省政府撥款2萬元,對凝德堂大廳進行了維修。
1984年,江蘇省政府為保護樑架,購買了東小樓,並對東小樓屋面及東、西園牆進行了整修。
1993年,吳縣園林處對明善堂其進行了築漏小修。 [5] 
東山民居 東山民居

東山民居建築特點

東山民居結構

  • 綜述
東山民居總佔地面積5500平方米,包含懷蔭堂、明善堂凝德堂等建築。 [5] 
  • 懷蔭堂
東山民居懷蔭堂由樓廳、兩廂及磚刻門樓圍合成一組獨立的四合院。樓廳居中,面闊三間12.35米,進深七檁,帶前後廊,計7米。抬梁式構架。柱子粗壯,金柱下墊扁鼓形木礎,上端有收分,做卷殺,置坐鬥;出丁頭拱,承四界大梁,飾抱梁雲。一梁肩置荷葉墩、大斗,架上金檁,並承山界梁山界樑上義置荷葉墩與一斗三升斗拱。施連機,承脊檁,並飾“山霧雲”。兩山面各立木柱七根,置鬥承替木與檁柱與柱之間以穿插枋和月梁相攀連,外砌山牆,樓下一統三間,樓上以板壁隔為三間,南面檻窗為五抹頭門小方格子“滿天星”式。樓下副檐出檐很深,下支斗拱式裝飾化斜撐,形制古老,雕工精緻。廂房左右對稱。闊3.45米,開“滿天星”格子小窗。 [6] 
懷蔭堂 懷蔭堂
  • 凝德堂
東山民居凝德堂坐北朝南,原規模較大,中軸線上有門廳、儀門、大廳、後樓四進,兩翼有客廳、小樓、花同以及備弄、廂房等建築。大廳硬山頂,山牆面飾磚博風。面闊三間13.05米。進深七檁,帶前後廊12.58米。屋面較平緩。有收分做卷殺,坐鬥四角刻海棠紋,柱下施扁形木鼓、墊磉石。梁扁作呈月形,有刻紋。四界梁下設梁墊,作丁頭拱。梁間無童柱,山界樑上施令十字開口斗六升拱以承脊檁,並飾山霧雲,檐柱與金柱之間有月梁連接。脊檁和金檁下有水浪機。門廳三間,兩側各附耳房一問,進深七檁,帶前後廊,結構與大廳相似。儀門在門廳和大廳之問,硬山頂。兩側砌撇山影壁。面闊一間,門宕寬1.6米,由抱柱、腰枋邊挺組成四抹式“目”字形,兩側置門枕石。中楹刻一“福”字。平板枋上施斗拱,抱柱問施實拱以承挑頭。 [7]  [3] 
凝德堂 凝德堂
  • 明善堂
東山民居明善堂臨街而建,坐北朝南,略偏西向。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平面佈局分東、西兩部分。東部有轎廳、花廳、大廳及左右廂房、備弄等建築;西部有牆門、耳房、客堂、佛樓等建築。住樓及花園已毀。各房屋之問均以天井、庫門、圍牆相分隔,有大小天井、庭院十餘處。 [4] 
明善堂 明善堂

東山民居特點

東山民居兼用科林斯式柱頭、西式鐵鑄欄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築手法裝飾,後樓特點是採用外觀兩層內實三層的結構手法。以迴廊聯通前後樓。樓北花園小巧玲瓏,因地制宜佈置水池、曲橋、假山、亭榭、花木等。 [1] 
東山民居懷蔭堂門樓小巧簡潔,單坡頂,施皮條脊。門樓上部設小型磨磚照壁,照壁下部雕刻圭腳,線條流暢。 [6] 

東山民居文物遺存

東山民居彩繪

東山民居凝德堂內保存有88幅彩繪,正廳61幅,儀門18幅,門廳9幅。正廳的梁、枋、檁、鬥及山墊板等處都飾有彩繪。山墊板繪正搭包袱錦。四界梁枋心繪上搭包袱錦。脊檁錦袱中畫三個相連的菱形方勝及一筆一錠。檁端畫寶相蓮花,斗拱亦勾邊上彩。彩繪以紫色為主調,夾以棕、黃、紅、綠、白諸色,明快、素雅而秀麗。 [7] 
東山民居-彩繪 東山民居-彩繪

東山民居木刻

青石門楣刻“筆錠勝天”四字,上欄磚雕“刑”字嵌花幾何紋圖案,兩角設垂蓮柱。向北為門樓正面,單檐翼角屋面,檐下飾出昂斗六升拱十攢;左右兜肚分別刻“麒麟送子”、“獨佔鰲頭”;額上欄刻“漁樵耕讀”,下欄刻“鳳穿牡丹”。天滿中間書一“福”字,周同飾以茶花。 [8] 
東山民居-木刻 東山民居-木刻

東山民居研究價值

東山民居建築建成年代較早,做工技法較為古老,是研究蘇州地區明代住宅建築的典型實例。東山民居凝德堂彩繪保存數量較多,藝術價值很高,是明代蘇式建築彩繪藝術的典範。 [6]  [7] 

東山民居保護措施

1982年,懷蔭堂、明善堂、凝德堂公佈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 
2006年5月25日,東山民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6年,蘇州市政府通過《蘇州市文物保護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對東山民居進行保護。 [9] 

東山民居歷史文化

東山民居明善堂為洞庭商人張氏老宅,張延基,字芙嶼,順治九年(1652年)進士,初任山東蓬萊知縣,後調任四川石泉知縣。張氏勤政愛民,關心民間疾苦,所到之處政績頗著。然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張氏為官清廉,身後無蓄積餘資,在百姓幫助下,才得以屍骨返鄉,魂歸故里。 [10] 

東山民居旅遊信息

地址:東山民居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西南東山鎮松園弄。
交通:乘坐蘇州公交627路,629路至東山民居下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