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曙光

(山東工商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鎖定
杜曙光,經濟學博士,教授;全國高師《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外國經濟學説研究會理事,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常務理事。
現任山東工商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2-3] 
中文名
杜曙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福建師範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代表作品
《新編政治經濟學》《橫向產業分工研究》等
職    稱
教授

杜曙光人物履歷

曾任曲阜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社科處處長、研究生處處長。 [4-5] 
2023年9月,山東工商學院副院長(試用期一年)。 [2] 

杜曙光職務任免

2023年9月2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任命:杜曙光為山東工商學院副院長(試用期一年)。 [2] 
2023年10月28日,中國共產黨山東工商學院第四次黨員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杜曙光同志當選中國共產黨山東工商學院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6] 

杜曙光研究領域

長期致力於產業理論、國際經濟和企業戰略等問題的研究,合作提出“橫向產業理論”,獨立提出“橫向產業分工”理論,在產業分工、價值鏈和產業競爭力等領域獲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產生了較大反響。曾就讀於曲阜師範大學(獲學士、碩士學位)、福建師範大學(獲博士學位),曲阜師範大學博士後,南京大學訪問學者;2011年入選曲阜師範大學“161”人才工程,2012年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同年入選曲阜師範大學首批“1361”人才工程;近年來,主持或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山東省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等各類省部級以上課題7項,其他課題2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各類課題10餘項;在《光明日報》、《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工業經濟》、《中國經濟問題》、《經濟管理》和《亞太經濟》等報紙刊物公開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轉摘轉載;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等獎各1項,日照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

杜曙光研究方向

1.產業經濟學
2.區域經濟學
3.國民經濟核算與分析

杜曙光教學方向

1.區域經濟學
2.產業經濟學
3.戰略管理
4.《資本論》導讀

杜曙光出版教材

劉冠軍等,2011,《新編政治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參著

杜曙光所獲榮譽

1.杜曙光、郭鐵民,2011,《現代科學勞動視閾下的新型全球產業分工》,第二十五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委員會
2.杜曙光,2010,《橫向產業分工研究》,第二十四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委員會
3.林民盾、杜曙光,2007,《產業融合:橫向產業研究》,第七屆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福建省人民政府
4.杜曙光、李翔、劉剛等,2012,《橫向產業分工與山東半島製造業發展研究》,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獎勵委員會
5.杜曙光、劉剛等,2010,《山東省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獎勵委員會
6.杜曙光、郭鐵民,2010,《現代科學勞動視閾下的新型全球產業分工》,日照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日照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委員會
7.杜曙光、李翔、劉剛等,2012,《橫向產業分工與山東半島製造業發展研究》,日照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日照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委員會
8.杜曙光、林民盾,2008,《橫向產業的空間集聚研究》,日照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日照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委員會
9.杜曙光、林民盾、蔡勇志,2007,《橫向產業理論的提出與新型企業研究》,日照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日照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委員會

杜曙光主要貢獻

1.杜曙光,2011—2014,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產業升級戰略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編號:11BJL004,主持人
2.杜曙光,2009—2012,橫向產業國際分工、自主創新與“中國製造”升級,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編號:09YJA790116,主持人
3.杜曙光,2010—2013,三維企業邊界模型與藍色經濟區龍頭企業升級的產業定位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ZR2010GM012,主持人
4.杜曙光,2007—2011,新型產業分工與山東半島製造業發展研究,山東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重點項目,編號:07BJGZ11,主持人
5.杜曙光,2007—2009,山東省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軟科學),編號:07RKB213,主持人
6.杜曙光,2012—2013,山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產業升級戰略研究,山東省博士後創新項目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201103106,主持人
7.杜曙光,2012—2014,基於科研實踐的經管類研究型本科生培養模式創新研究,2012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編號:2012411,主持人
8.杜曙光,2008—2012,全球產業分工視閾下的“中國製造”升級研究,曲阜師範大學博士基金研究項目,編號:bsqd08025,主持人
9.杜曙光,2007—2009,新型產業分工與山東製造業發展研究,曲阜師範大學青年基金項目,編號:XJ200717,主持人
10.劉冠軍,2011—2014,馬克思“科技—經濟”思想及其發展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編號:11BKS005,參與

杜曙光主要論著

杜曙光出版著作

1.杜曙光、李翔、劉剛,2011,橫向產業分工與山東半島製造業發展研究,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劉冠軍、杜曙光、尹世久,2012,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經濟熱點問題,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3.劉冠軍、杜曙光、劉剛,2012,《資本論》與中國經濟科學發展,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杜曙光公開發表論文

1.杜曙光、郭鐵民,2009,現代科學勞動視閾下的全球產業分工,《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6期
2.杜曙光,2009,要素培育、產業分工與“中國製造”升級,《光明日報》,2009年4月13日
3.杜曙光、孫迪亮,2009,江澤民與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第3期
4.杜曙光、張秀麗,2009,現代科學勞動視閾下的新型企業組織與中國企業升級,《光明日報》,2009年12月16日
5.林民盾、杜曙光,2006,產業融合:橫向產業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6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6年9期論點摘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06年7期全文轉載)
6.杜曙光,2008,橫向產業分工研究,《中國經濟問題》,2008年第6期
7.杜曙光、林民盾、蔡永志,2006,橫向產業的提出與新型企業研究,《經濟管理》,2006年第13期
8.杜曙光、林民盾,2007,橫向產業的空間集聚研究,《亞太經濟》,2007年第3期
9.杜曙光、孟令美,2007,國際貿易分工:理論演變與當代多層次格局,《齊魯學刊》,200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7年8期全文轉載)
10.杜曙光、郭鐵民、林民盾,2007,香港工業北移的效應研究——橫向產業理論的新視角,《福建論壇》,2007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工業經濟》2007年6期全文轉載)
11.杜曙光、林民盾,2009,論產業內勞動的轉化與發展,《福建論壇》,2009年第3期
12.杜曙光,2009,產業融合背景下的產業分類研究,《齊魯學刊》,2009年第3期
13.林民盾、杜曙光,2009,橫向產業理論視閾下的產業模塊移動研究,《現代經濟探討》,2009年第6期
14.杜曙光,2008,論產業內勞動力的轉化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創新與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0月
15.杜曙光,2009,發展現代生產者服務業,促進日照市臨港工業園區的創新與升級,《調查與思考—日照市社科專家基層行調研文集》,青島出版社,2009年1月
16.杜曙光、劉剛,2011,橫向模塊聯結下的產業集羣競爭力模型,《綜合競爭力》,2011年第3期
17.杜曙光、劉剛、尹世久,2011,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領導之友》,2011年第10期
18.杜曙光,2010,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進富民強國進程,《日照日報》,2010年10月27日
19.李翔、劉剛、杜曙光,2012,文化產業與“中國製造”融合發展:基於知識產權優勢理論的評析與重構,《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年第9期
20.杜曙光、劉剛,三維企業邊界與多元化經營,《產業經濟評論》,2013年12卷第4輯
21.杜曙光、劉剛,“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學基礎再發現,《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22.劉剛、杜曙光、李翔,全球價值鏈中非生產勞動的“競爭力”,《經濟學家》,2013年第11期
23.劉剛、杜曙光,市場價值、結構伸縮性與產業升級的勞動價值論解釋,《海派經濟學》,2013年第11卷第2期
25.王新新、杜曙光,中國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條件分析,《理論學刊》,2013年第8期
27.王新新、杜曙光,“中等收入陷阱”的內涵及破解路徑,《學習論壇》,2013年第11期
26.杜曙光、李亞男、劉剛,開放條件下的“楊格定理”與產業間協調發展,《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

杜曙光會議與工作論文

1.杜曙光,2011,基於橫向產業分工視角的要素流動與產業升級研究,2011山東經濟學年會,2011年12月
2.杜曙光,2011,現代科學勞動視域下的新型模塊化企業研究,全國高師《資本論》研究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2011年10月
3. 李翔、劉剛、杜曙光,2012,文化產業與“中國製造”融合發展:基於知識產權優勢理論的評析與重構,第6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2012年11月 [1] 

杜曙光工作分工

負責科研、研究生教育、圖書情報工作。 [7] 

杜曙光分管單位

科研處、研究生處、圖書館。 [7] 

杜曙光聯繫單位

會計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東亞社會發展研究院。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