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

鎖定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位於山東省蓬萊市村裏集鎮古城李家、古城苗家、村裏集諸村之間。西周至戰國時期遺址。 [5] 
村裏集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約30萬平方米。現存東西長約100米的北城垣,殘高4米,殘寬10米,用黃黏土夯築而成。夯層4~6釐米,夯窩直徑約為4釐米,分析應為西周時期。城內僅出土少量西周至春秋時期陶片、豆把、鬲(li)足等。西周墓羣有三處,分別是柳格莊墓羣、辛旺集墓羣和站馬張家墓羣,大約分佈西周中晚期墓葬20座,其中有殉人坑8座,車馬坑1座。發掘出土文物數百件,重要的文物有銅鼎、銅編鐘、銅甗(yan)、銅鬲(li)、玉器等。 [3-4] 
2013年3月5日,村裏集城址及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
地理位置
山東省蓬萊市村裏集鎮古城李家、古城苗家、村裏集諸村之間
所處時代
西周至戰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597-2-08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歷史沿革

村裏集城址 村裏集城址
20世紀60年代以來,因平整土地,連續發現古墓葬,並有多件銅器出土。
1976年、1977年、1984年,煙台市文管會多次對柳格莊和辛旺集墓羣進行清理,清理墓葬近20座,年代從西周到戰國時期。 [3]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遺址特點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村裏集城址

村裏集城址位於黃水河西岸的二級台地上,東距村裏集村約1千米。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500米,面積約30萬平方米。現存東西長約100米的北城垣,殘高4米,殘寬10米,用黃黏土夯築而成。夯層4~6釐米,夯窩直徑約為4釐米,分析應為西周時期。城內文化層堆積厚約1~1.5米,地面暴露有西周、春秋時期的陶片。由於未進行詳細的勘探和發掘,城址的結構、佈局尚不清楚。 [3]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村裏集墓羣

  • 綜述
村裏集墓羣位於古城址以南,黃水河東西兩岸的台地上,範圍較大的墓羣有三處。一處是柳格莊墓羣,北距古城址不到2千米,位於黃水河兩岸的台地上。一處是辛旺集墓羣,位於黃水河的東岸台地上,西距柳格莊墓羣約1.5千米。一處是站馬張家(包括郝家)墓羣,位於黃水河兩岸的台地上,北距柳格莊墓羣約2千米。另外,在古城址以北約3.5千米的温石湯和古城址以南約8公里的大道劉家都曾發現過周代青銅器。以上發現説明,在村裏集一帶,南北長約10千米的黃水河西岸,廣泛分佈着西周、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墓葬。 [3] 
  • 柳格莊墓羣
柳格莊墓羣位置 柳格莊墓羣位置
在柳格莊墓羣清理的8座墓葬中,西周晚期和戰國早期各1座,由於被破壞,西周墓中僅出土罐、豆4件陶器,戰國墓僅見有殉狗的腰坑和戈、劍、鏃及車馬器等銅器,其他不詳。6座春秋早中期墓葬,皆為土坑豎穴,頭向多朝東。大中型墓為重槨單棺或一棺一槨,有二層台和腰坑。有的墓葬二層台有殉人,腰坑殉狗,還有的為陪葬的車馬坑。如6號墓,東西長6米,南北寬4.4米。重槨單棺,槨頂有1具殉馬。四壁有熟土二層台,西、南兩台殉葬4人,北台放9件編鐘、木琴和鼓等樂器。大多數隨葬器物置於北、東兩側的棺槨之間。在該墓西北部15.5米處還有一個車馬坑,坑東西長4.3米,南北寬4米,殉有1車2馬,分析為該墓的陪葬坑。小型墓一般長在2米左右,寬在1米左右,無二層台和腰坑,隨葬品少且簡單,多陶器。 [3] 
  • 辛旺集墓羣
辛旺集墓羣清理的8座墓葬,其墓葬的型制及隨葬品所反映的文化特徵基本與柳格莊墓羣一致。大、中型墓葬用重槨單棺或一槨一棺。槨頂上部填土中一般有殉馬。二層台,上有的有殉人,殉人多在4人以內。腰坑位於墓底的中部,一般有殉狗。有的大型墓還有墓道,為斜坡形。隨葬的銅器、陶器多置於棺槨之間,玉、石飾件、骨串珠等為死者佩戴之器。槨頂置滑石器,棺內為玉器,反映了當時的埋葬習俗。 [3] 
  • 站馬張家墓羣
站馬張家墓羣為一座戰國早期墓葬。隨葬器物非常有特點,大部分隨葬器物不是通常隨葬的陶器,而是木、漆器。該墓為土坑豎穴,東西長5.1米,南北寬3.86米。一棺一槨,用膏泥封護,墓底中部有一腰坑。隨葬器物放置在棺內和槨內,棺內隨葬的均為玉石類飾件,飾件向人體的一面皆有朱彩。槨內隨葬品有銅器、玉器和木器,槨室東部主要是放置鍾、鼓等樂器,北側主要放置銜、鑣、軎等銅車馬器,南側則全部為豆、罐、幾等木器。 [3]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文物遺存

柳格莊墓羣由於大多數大中型墓早期被盜,因而出土的隨葬器物不全,銅器有鼎、壺、杯、勺、削、斤、戈、鏃、編鐘及車馬器。陶器有鼎、隔、簋、豆、罐,其中鼎、簋、豆的數量最多。其他葬品有玉、石飾件,石管、石珠串件以及少量滑石貝等。 [3] 
辛旺集墓羣僅出土少量銅器和玉石器,陶器均為碎片無法復原。6號墓出土銅器較多,有鼎、鬲、壺、甗、戈、矛、劍、鏃、錛、鑿、帶鈎等。 [3] 
站馬張家墓羣出土玉石類飾件,有佩龍形飾、衝牙、瑪瑙管串飾、玦形管、璜、珙、環、管等,飾件向人體的一面皆有朱彩。有銅器、玉器、木器、樂器等。 [3]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文物價值

村裏集墓羣,包括古城牆、古城址,對於研究西周時期山東半島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2]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保護措施

1977年12月,村裏集墓羣(包括古城牆)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3月5日,村裏集城址及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村裏集城址及墓羣位於山東省蓬萊市村裏集鎮古城李家、古城苗家、村裏集諸村之間。 [5] 
  • 交通信息
乘坐市內公共交通蓬萊c501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