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靖碑

鎖定
《李靖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右僕射特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贈司徒幷州都督衞景武公之碑並序》,亦稱《衞景武公碑》。許敬宗撰,王知敬正書。此碑為昭陵陪葬碑之一。在陝西醴泉縣昭陵。唐顯慶三年(658)五月刻。
中文名
李靖碑
責任熱門
許敬宗撰,王知敬正書
刻碑時間
唐顯慶三年(658)五月

目錄

李靖碑簡介

衞景武公李靖碑故宮博物院藏元拓本
衞景武公李靖碑故宮博物院藏元拓本(40張)
【唐衞國公李靖碑〈顯慶三年〉】
右《李靖碑》,許敬宗撰。唐初承陳、隋文章衰敝之時,作者務以浮巧為工,
衞景武公李靖碑故宮博物院藏元拓本(2)
衞景武公李靖碑故宮博物院藏元拓本(2)(13張)
故多失其事實,不若史傳為詳。惟其官封頗備。史云為撫慰使,而碑雲安撫使,
其義無異,而後世命官多襲古號,蓋靖時未嘗有撫慰使也。由是言之,不可不正。
又靖為刑部尚書時,以本官行太子左衞率,其封衞國公也,授濮州刺史。蓋太宗
以功臣為世襲刺史,後雖不行,皆史宜書。其餘略之可也。故聊志之。治平元年
拓本 拓本
三月二十二日書。
碑陽正書,39行,行82字。碑陰刻宋元祐四年遊師雄等題名13行,行20字。此碑稍有鑿損,保存較完好。此碑其書融入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三家之筆,故書法精熟遒逸,用筆方勁,筆勢外拓,精神外露,筆力健勁,婀娜多姿,為王知敬的代表作,在初唐末可以説是一件重要作品。此碑由於是歐、虞、褚三體的結合之作,在唐碑裏此碑成份最多,書藝亦很高。故此碑為初唐碑版中一塊既遒美而又虛和的名碑。
李靖,京兆三原人,字藥師。通書史,精熟兵法。太宗時,任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職,先生擊敗東突厥、吐谷渾,封衞國公,卒諡景武。有唐一代名臣。
許敬宗,字延族,善屬文,高宗時任禮部尚書。王知敬,河內人,善隸草,其書有虞書之舒放,歐書之謹嚴,褚書姿媚,備美三家,婀娜剛健,是初唐碑版書中的精品。
《元拓衞景武公李靖碑》本,“追蹤昭伯騰映前猷”之“猷”字完好無損,碑陰遊師雄題記亦極少見,紙墨氈蠟俱極精古。程穆倩舊藏。後經蕭山朱翼盦先生收藏,一九五三年,朱夫人張憲祗率子捐獻故宮博物院。

李靖碑相關內容

大唐衞國公李靖將軍祖籍應在山西垣曲
山西省垣曲縣同善鎮舊有李靖墓,當地人稱之為李將軍碑。現存碑為清嘉慶年十三年間立(1808)。但明嘉靖年間本邑名士文皓,有詩詠同善李將軍碑道:“斷碑猶記李將軍”,由此可推斷那“斷碑”至遲亦為元朝所立。
按新舊《唐書·李靖傳》載:靖系京畿三原人,卒陪葬昭陵,那麼此處李靖墓似乎純屬無稽。
然而《新舊唐書李靖傳》雖雲靖系三原人,但卻不曾敍及祖考,而三原也並非李姓望族,因此也很難證明李靖祖籍,而靖舅韓擒虎,《隋書》載為“河南東垣人”(按垣曲隋稱東垣,屬河南道),既然其舅系垣曲人,那麼其結親亦當為垣曲,故同善李靖墓亦事出有因淵源有自。
推斷起來,大約李靖祖籍在垣曲,父輩或遷三原,李靖卒後陪葬昭陵,族人以其顯貴,故在祖籍立衣冠冢,亦在情理之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