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邈

(唐代宗第二子)

鎖定
李邈(746~773年),唐朝宗室,唐代宗李豫次子,母為崔貴妃 [1] 
唐肅宗上元二年,作為皇孫受封益昌郡王。寶應元年,受封鄭王永泰元年,遙領平盧淄青節度使,累授天下兵馬元帥 [2] 
大曆八年去世,時年二十八,追贈昭靖太子,葬於細柳原。 [3]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746年
逝世日期
773年
本    名
李邈
官    職
平盧淄青節度使 天下兵馬元帥
爵    位
益昌郡王 鄭王
封    贈
昭靖太子

李邈人物簡介

昭靖太子李邈(746年-773年),唐代宗李豫第二子,唐德宗李適異母弟,母為崔貴妃。廣平元年,冊封鄭王。大曆初年,授天下兵馬元帥。愛好讀書,以儒行聞。大曆九年,薨,廢朝三日。由是,罷元帥之職。上惜其才早夭,冊贈昭靖太子,葬於萬年縣界。 [1] 
參見《舊唐書·列傳第六十六》

李邈人物評價

唐代宗鄭王邈,幼奉君親之訓,兼承保傅之戒,罔敢失墜,勤而行之。忠肅孝恭,資其令德;温良聰達,輔以多才。辨正五經之儒,採述三雍之樂。不自矜尚,過於謙沖,周旋體仁,恆久其道,懿此休問,流於四方。參見《冊鄭王邈為天下兵馬元帥文

李邈親屬成員

父親:李豫,唐代宗。
母親:崔貴妃,秘書少監崔峋之女,楊貴妃外甥女。
妹妹:昇平公主,嫁給太尉郭子儀之子郭曖
兒子:李誼,舒王。

李邈史書記載

新唐書本傳
昭靖太子邈,好學,以賢聞。上元二年,始王益昌。帝即位,寶應元年,進王鄭,與韓王同封。淄青牙將李懷玉逐其帥侯希逸,詔邈為平盧淄青節度大使,以李懷玉知留後。大曆六年,代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八年薨,遂罷元帥府 [2] 
蕭昕《昭靖太子哀冊文》
大曆八年歲次癸丑五月乙亥朔十七日辛卯,開府儀同三司元帥鄭王薨,旋殯於內侍省。二十七日甲午,冊諡曰昭靖太子。洎十年歲在乙卯十二月庚申朔二十六日乙酉,遷窆於萬年縣細柳之北原。乃詔京兆尹黎幹監護喪事,展飾終之儀,禮也。嗚呼哀哉!窮陰肅冽,殺景凝冱;蜃輅方巾,龍驂在御。設庭燎以終夕,啓攢塗而即路。皇帝悼賢王之不淑,念愛子之雲亡;齊彭殤以理遣,顧形影而神傷。錄舊功於藩邸,議新諡於太常,睠承家於匕鬯,追嗣位於元良。爰命侍臣,式纂遺芳。其詞曰:
維昔啓土,膺茲冊命。賜爵為王,建封於鄭。梁國(劉武)寵異,魯邦(劉餘)禮盛。明哲在躬,温良成性。國步艱難,遘茲師旅。克生才藝,允是文武。乃拜元戎,俾殲鬼虜。職思靖亂,功期禦侮。守師律以殿邦振,發威聲而先舉。問安內豎,視膳寢門。隨肩明兩,順色晨昏。光輝棣萼,友愛鴒原。率禮不違,人無閒言。招賢南楚,愛客西園。宗子維城,王室以藩。樂善未終,沈屙斯起。羣望並走,眾醫鹹理。有加無瘳,蘭銷玉毀。馳光度剿,逝川閲水。軫皇慈之怛化,嗟國人之罷市。嗚呼哀哉!疇庸未紀,度德則優。崇以徽號,闡其謀猷。善則可旌,禮無不酬。吉凶同域,神理難求。列前星之儲位,昭甲觀之虛慶。撰日月以有時,備塗芻以將命。卜竁從吉,辨方居正。堇原霜苦,松阡雪映。起寢廟之崇嚴,制園陵之尊敬。嗚呼哀哉!輼車發軔,緹綺前旌。祖載奠徹,簫笳哀鳴。挽出離宮,路回直城。羽儀以列,徒御不驚。越素滻以東指,背黃山而北征。聯岡走以回抱,遠樹靡而低傾。對驪宮以立表,依細柳以開塋。重局於穸壤,悲執紼於桓楹。川杳杳以暝色,野梢梢以寒聲。仰清芬之不泯,實昭晰於鴻名。嗚呼哀哉!
楊綰《唐故贈昭靖太子志銘並序》
恭聞沼遠者源深, [3-4]  幹強者抵固。《商頌》美武丁孫子,《周雅》述文王本支。德尊流光,天所贊也。故我高祖之黜隋命而百靈協戴,太宗之執大寶而萬國以康;以至於肅宗動威屯蒙,夷難區夏。興文以大之,嗣武以復之;今·天子漏澤如春,臨照如日,四夷聽理,九服承化,以覲高祖之耿光,以揚太宗之丕烈。夫藩衍盈實,明茂增暉,濟美光於佐虞,積慶同於分魯,斯為盛矣!
冊贈“昭靖太子”,皇第二子也。稟澥哲之姿,奉徽柔之教,和聲得於襁褓,美義彰於被服。率履不越,以敬為親,爰在齠齔,特承顧寵。鋭敏者德之用,遜接者德之和,寬惠者德之輿,謙沖者德之柄,威儀者德之貌,文雅者德之光,兼六者而有之,猶不敢言德也。是以師友、賓從、貴戚、近習莫不稱焉。廣德初,封鄭王。永泰元年,授開府儀同三司、充平盧淄青節度大使。恭受睿略,克宣威令軍戎。時敍海岱用康,尋又加天下兵馬元帥。內自禁旅,外周衞服。蓋嘗密陳妙算,推致成功。讓美有終,故其詳不可聞也。
於戲!梁懷(劉揖)好學而無壽,鄧哀(曹衝)叢惠而方夭;夢豎感晉侯之疾,刈蘭為鄭伯之災。嗟!與善而無徵,獨戀恩而莫駐,享年廿有八,大曆八年五月十八日,薨於內第。聖情惻悼,輟朝累日,追諡“昭靖太子”,名從實也。國僚奔赴,猶望後星之光;慈百寵臨,特假少陽之號。命攝太尉、黃門侍郎、平章事王縉持節即柩前冊命。大曆十年十二月廿六日,益以澥旗綏章、輅車秉馬之數,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黎幹監護喪事,户部侍郎趙縱宣恩百於國門,賵奠葬於細柳原,禮也。伏惟名崇王國,位冠戚藩;寵而能誡,貴而有節;寬不至怠,和不至流。而享用之福,降年不永,特以生盡其美,沒延其恩。舊府遽隔於未門,新塋永辭於白日。禮官奉詔敢為銘曰:
天祚明德,大邦立極。祖宗興邦,重光屏翰。惟翼口口,降生純粹,克岐克嶷,柔能全剛,温不害直。中軍謀帥,藩翰奉職,豈敢有成?蓋嘗宣力,維邦之彥,維人之則。神理幽微,諒不可測。奪善何早?降兇何亟?聖慈留愛,過於傷惻,假以承華。昭夫口口,追飾陵闕,肇建靈輀,將陟鳴口,蕭笳變響,行雲改色。內府致禭,天廚卻食;鼓吹空還,音容永匿。唯隴上之松梓,靡皇居兮萬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