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濟考古學獎學金

鎖定
李濟考古學獎學金是為紀念李濟先生對中國考古學的開創之功,鼓勵更多的考古專業學生不斷進取,在李濟先生之子李光謨教授的大力推動下,發現中國文化基金設立的獎金。該獎學金面向海內外各高校考古專業(含考古學、博物館學、人類學、文物、出土文獻等專業)在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可申請組別包括田野組、公眾考古組和學術組。其中田野組要求申請人積極進行田野考古學習、實踐,對田野考古的工作方法有良好掌握和獨到理解,並至少參與過一次田野調查或發掘工作;公眾考古組要求申請人在學有餘力的同時,積極向大眾普及考古知識,宣傳考古發現;學術組要求申請人能夠積極進行考古學研究和探索,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對於一些學術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首屆“發現中國——李濟考古學獎學金”評審委員會主席為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嚴文明先生,評委會由王仁湘、欒豐實、齊東方、陳星燦等來自全國各地的28位專家學者組成。
中文名
李濟考古學獎學金
研究類別
考古
近日,首屆“發現中國——李濟考古學獎學金”終評結果在京揭曉。來自牛津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等9所高校的12名學生分獲學術組、田野組和公眾考古組獎學金,另有17名來自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10所高校的學生榮獲入圍獎。
李濟是中國考古學開山之人。1926年,由他主持的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發掘,是首次由中國人主持並獨立進行的考古發掘。他領導並參加的安陽殷墟、章丘城子崖等田野考古發掘,使中國田野考古發掘工作走入正軌。上世紀50至80年代的海峽兩岸考古學的主要領導人物如夏鼐、尹達、高去尋、石璋如、尹煥章等都曾接受過李濟與梁思永的指導與訓練。他堅持以第一手材料作為立論依據,並主張考古遺物的分類應根據可定量的有形物品為基礎。同時,他不侷限於在地理學的概念中研究中國的考古學問題,而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觀點詮釋考古資料。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曾説:“就中國考古學而言,我們仍活在李濟的時代。”
5月5日,主辦方將在京舉行李濟考古學獎學金頒獎儀式暨青年考古沙龍,邀請老中青三代考古人交流切磋,分享成長經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