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潤田

(上海市香料工業同業公會第一屆主任委員)

鎖定
李潤田(1894~1957)上海法華鎮人。家道清貧,青年時代在江南製造局廣方言館攻讀化學,清宣統三年(1911年)畢業後,在英商上海化驗室、德商固本皂廠(五洲固本皂廠前身)工作,後進入瑞士商人開設的隆興洋行任職,經營瑞士奇華頓香料。後自創鷹牌香精,掌握了整套香精生產工藝,初步形成香水、香皂、化妝品、食用和煙用多品種香精專業,成為我國第一家有名的香精廠。
李潤田一生為填補我國香精、香料工業空白作出了貢獻,堪稱為香料工業之先驅。1957年,他去巴西另謀發展,不幸被歹徒謀害,慘遭非命。 [1] 
中文名
李潤田
出生日期
1894年
籍    貫
上海法華
逝世日期
1957年
個人生平
李潤田,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生,上海市人,家道清貧,青年時代在江南製造局廣方言館攻讀化學,清宣統三年(1911年)畢業後,在英商上海化驗室、德商固本皂廠(五洲固本皂廠前身)工作,後進入瑞士商人開設的隆興洋行任職,經營瑞士奇華頓香料。
民國14年(1925年)隆興洋行倒閉後,李自辦大華行,因未取得奇華頓香料經營權而被迫關閉,後受聘於慎餘洋行。但他不甘長期仰外人的鼻息,一面繼續任職,一面借用友人郭幹甫的名義開了一家協昶行,專營奇華頓香料,購用香料的家庭工業社、中西藥房等大户都向協昶行進貨,營業蒸蒸日上,終以實際成績取得了奇華頓公司香料產品的經銷權。
民國15年(1926年),李投資30萬元在辣斐德路404號(今復興中路)創辦了巴黎香品製造廠,生產香水、髮蠟、司丹康、香粉、香紙、胭脂等產品。翌年他正式離開了慎餘洋行,專心研製、推銷自創鷹牌香精,先借用陸鑑堂開設的鑑臣洋行及牌號,以鑑臣洋行西藥部名義,配製和發行鷹牌各種香精,供給制皂、製藥、飲料、食品、煙草及家用化學品廠。由於採用新的調香工藝,不斷改進香精配比方法,使香型適合國人愛好,樹立起鷹牌香精的質量標準,廣大用户都樂於採用。
民國21年(1932年),他出資買下原鑑臣洋行的牌號,專營香精香料,並不惜重金聘一波蘭人那格爾(S.Nage1)為調香技師,鷹牌香精質量有了新的提高,陸續配製出各種不同香型和不同用途的混合香精。本着洋為中用的原則,他認真鑽研調香技術,掌握了整套香精生產工藝,初步形成香水、香皂、化妝品、食用和煙用多品種香精專業,成為我國第一家有名的香精廠。3年後,又在拉都路(今襄陽南路)自建廠房,開設香精製造廠,專門生產各種混合香精。
民國26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進口香原料中斷,他增聘吳瑞琨、馮錫璋等八九名大學生從事研究香原料的生產,又在賈西義路(今泰康路)開設第二製造廠。他在經營香精香料同時,還創辦了大上海皮革廠,生產經營牛、羊皮;開設樂口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樂口維他。
民國32年,李將獨資經營的鑑臣行改組為鑑臣香精原料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9億“中儲券”,自任總經理。隨後將庫存100萬元港幣的檀香油、香葉油等天然香料運往香港鑑臣洋行及台灣分公司,獨資創辦了美琪香皂廠。4年後他被同業推選為上海市香料工業同業公會第一屆主任委員。民國37年他為擴大業務離滬去香港。
1949年上海解放初期,國內香原料供應發生困難,副經理汪清如專程赴香港。當他聽到人民政府十分關心香料工業時慨然無償地提供了一批香原料,支援國內的香精生產。
李潤田一生為填補我國香精、香料工業空白作出了貢獻,堪稱為香料工業之先驅。1957年,他去巴西另謀發展,不幸被歹徒謀害,慘遭非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