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氏家族舊宅

鎖定
李氏家族舊宅,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步行街中段,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屬典型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該宅佈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樑畫棟,建築風格古樸典雅。 [1]  [4] 
李氏家族舊宅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福壽堂)、走馬樓(兩進)五進,每進以廂房、庭院相屬,嚴謹有致。五進佈置在一條中軸線上,軸線長80餘米,寬26米。通過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全面客觀介紹李鴻章“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的一生。 [1]  [6] 
2011年,李氏家族舊宅晉升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先後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旅遊"先進單位"和"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1] 
中文名
李氏家族舊宅
地理位置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步行街中段
佔地面積
約 2000 m²
投用時間
1999年9月27日
開放時間
9點至17點(週二至週日)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7-1735-5-128
所處時代
文物類型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李氏家族舊宅歷史沿革

李氏家族舊宅建於清朝光緒年間。 [1] 
1999年9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並以此為基礎成立合肥市李鴻章故居陳列館。 [3]  [5] 

李氏家族舊宅建築格局

李氏家族舊宅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福壽堂)、走馬樓(兩進)五進,每進以廂房、庭院相屬,嚴謹有致。五進佈置在一條中軸線上,軸線長80餘米,寬26米。
李氏舊宅內設有《李鴻章家族住宅舊址復原陳列》。前廳原為客人等待主人會見的地方,佈置有《近代洋務自強之路——晚清重臣李鴻章》陳列,介紹故居主人的生平。中廳是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如家族議事、接待賓客等。中廳名為"福壽堂",喻示福壽安康。福壽堂高九米。中廳後是一道充分體現內外有別的隔牆,內即是造型精緻的走馬樓,是一幢四合院式的二層木雕樓,系女眷主要休息活動場所。走馬樓內陳列有《李鴻章墨寶》《李鴻章與招商局》等展覽。通過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全面客觀介紹李鴻章“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的一生。 [1]  [6] 

李氏家族舊宅建築特色

李氏家族舊宅屬典型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該宅佈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樑畫棟,建築風格古樸典雅,中廳和走馬樓的主體構架均為清代保留。中廳內部採用"明三暗五"的結構形式,頗具江淮地區富宅的建築特色,走馬樓造型精緻,融合了南北建築風格,整體為上下兩層回字型木雕樓,正中一方天井,其內部構思考究、技法流暢的木雕堪稱我省北派木雕中的上乘之作。 [1]  [4] 

李氏家族舊宅文物遺存

李氏家族舊宅展有“頤和堂”牌匾、李鴻章親筆信札、李鴻章親筆對聯、張騫親筆信札、李文忠公尺牘、黃龍旗、李氏祖容畫像、光緒皇帝親賜的御製碑、吳汝綸撰寫的神道碑文、倉房區建築及多個歷史圖片等。 [7] 
李氏家族舊宅文物

李氏家族舊宅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李鴻章(1823—1901年),字子霰,號少荃,安徽合肥人。24歲中進士,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出將入相歷四十年,東亞西歐涉九萬里",是影響晚清內政外交決策的關鍵性人物。19世紀60年代起,李鴻章主辦洋務,創辦近代企業,修鐵路,通電報,建立北洋海軍,培養新式人才等;對外推行"和戎"外交,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他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卒於北京,後歸葬合肥。 [1] 

李氏家族舊宅保護措施

2013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李氏家族舊宅所獲榮譽

2000年,《李鴻章家族住宅舊址復原陳列》獲1999年度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提名獎和安徽省"優秀陳列展覽"。 [1] 
2006年,“李府春秋”獲合肥“新十景”稱號。 [4] 
2010年,《李鴻章系列展》獲首屆(2008—2009年度)全安徽省博物館六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精品獎"。 [1] 
2011年,李氏家族舊宅晉升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先後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旅遊"先進單位"和"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1] 

李氏家族舊宅參觀信息

李氏家族舊宅地理位置

李氏家族舊宅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步行街中段。 [1] 

李氏家族舊宅門票價格

免費。 [6] 

李氏家族舊宅開放時間

9點至17點開放,16點停止入館,每週一閉館。 [6] 

李氏家族舊宅交通路線

北京——京台高速——南北一號高架——長江中路——李氏家族舊宅
廣州——大廣高速——滬渝高速——京台高速——南北一號高架——長江中路——李氏家族舊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