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志敏

(原山西政協副主席)

鎖定
1907年1月12日,李志敏出生于山西省原平縣儲土村。因家貧,12歲被迫離鄉謀生,軍閥混戰的1926年春季,他又被迫當了兵。在此期間,他接觸了太原的一些革命先進分子,特別是得到了薄一波的幫助,開始走上革命道路,於192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 
中文名
李志敏
籍    貫
山西省原平縣
出生日期
1907年1月12日
逝世日期
1990年3月27日

李志敏人物評價

李志敏是一位入黨60多年的老幹部。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不論在新民主主義時期,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中,李志敏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是有功於人民的。我們要學習他堅持革命,追求真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不息的遠大理想;學習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怕困難,勇於負責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學習他待人寬厚、聯繫羣眾、平易近人、關心同志的優良作風;學習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愛護幹部、敢於使用人才的遠見卓識,學習他剛正不阿,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高尚品德。在60年如一日的工作中,他堅定地忠實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他積極工作的精神和密切聯繫羣眾的作風,深受同志們的愛戴。 [2] 

李志敏人物經歷

李志敏入黨後,堅決按照黨的指示積極開展工作。1929年底,他隨李生達部隊調防唐山,遵照黨的指示,和谷雄一一道發動指揮了以晉軍二一四團為中心,有工人,學生配合的“唐山兵變”。這次兵變雖遭敵人鎮壓而失敗,但在中共北方局的領導下舉起了武裝鬥爭的大旗,寫下了光榮的一頁。1930年底,中共北方局調他回山西參加山西省特委工作,任山西省委特派員,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下,他運用秘密巧妙的工作方式,先後在崞縣、代縣、平定、大同等地為恢復發展黨的組織,開展“兵運”、“工運”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1] 
1931年,山西黨組織遭到大破壞,李志敏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在獄中,他不但對敵人的酷刑拷問堅貞不屈,毫無懼色,嚴詞抗爭,而且把敵人的監獄當作戰場,團結非黨難友,共同參加並領導了為反抗敵人的生活虐待、摧殘而舉行的三次絕食鬥爭。同時,他與同志們一起秘密學習馬列主義,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抵制敵人的誘惑、欺騙,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他還發表了《山西第一監獄黑暗的一角》等許多揭露反動當局的文章。1937年5月,在黨組織多方營救和李志敏等人的堅持鬥爭下,反動當局被迫無條件釋放了李志敏,結束了長達六年鐵窗生活。 [1] 
出獄後,李志敏遵照黨的指示,以犧盟會特派員的身份到介休縣開闢工作。他發動羣眾,建立黨組織,成立民主政府,組織武裝力量,擔任了第一任中共介休縣委書記,組織了一支有四五百人的抗日武裝力量,編入了決死一縱隊三十八團,李志敏任團長。這支部隊為黨在山區發動羣眾,反頑抗日,創建太嶽根據地,建立政權起到了很大作用。1940年以後,李志敏曾先後在山西、河北、延安等地擔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教育科長、太行軍區軍事部部長、中央組織部幹部科科長。在各個不同崗位上,他都能夠按照黨的指示,努力做好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他於1946年擔任太嶽區運城地委副書記、書記職務,為解放區的政權建設、經濟建設、進行土地改革和發動羣眾支援前線等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1] 
1948年,組織上派他參加太原軍管會的工作並籌備“山西公學”(後合併為山西行政幹校),任教導主任、副校長職務。這個學校為接收城市和建設培養了大批骨幹力量和領導幹部。1952年,他又調任華北紡織管理局黨委書記、天津市委副秘書長、工業部副部長,為完成天津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天津的工業發展和建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1] 
1964年,李志敏調任山西省委副秘書長,為省委的機關建設做出了成績。“文革”開始後,他和其他領導同志一樣,受到了政治上的迫害,身心上的摧殘,但他堅信馬列主義必勝,並與受迫害的同志一道堅持鬥爭到底。1972年至1975年期間,他任太原工學院革委會副主任,為工學院的基本建設和落實政策平反冤假錯案等做出了很大成績。1975年,他繼續擔任省委副秘書長工作。1978年任政協山西省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隨後又兼任山西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方誌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成員,為發展我省的愛國統一戰線工作和人民政協工作做了有益的貢獻。特別是在倡導編修新地方誌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同行譽為“關心千秋大業的老人”。同時,他也十分關心黨史的徵集工作,三中全會後的1981年,李志敏擔任中共山西省委黨史徵集委員會第一任主任,在他主持下,為山西黨史徵集工作做了應有的貢獻。 [1]  [2] 
1990年3月27日3時15分,李志敏因病在太原逝世。 [2] 
參考資料
  • 1.    《山西文史資料》編輯部,山西文史資料全編 第7卷 第73輯-第84輯,,,第167頁
  • 2.    《山西文史資料》編輯部,山西文史資料全編 第7卷 第73輯-第84輯,,,第1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