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友恭

(唐末將領)

鎖定
朱友恭(?~904年),本名李彥威,淮南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人。唐朝末年將領。
個性穎利,善體上意。朱温憐之,畜為己子。從太祖四徵,拜諸軍都指揮使。平定南方,歷任汝、潁二州刺史,加檢校司徒、武寧軍節度留後。天祐初年,唐昭宗東遷洛陽,拜左龍武衞統軍 [1]  ,後與氏叔琮受到朱温密旨,弒殺昭宗於洛陽宮。朱温以“慢于軍政”為由,將他貶為崖州司户,恢復姓名,不久被朱温賜死。
全    名
朱友恭
所處時代
唐末
民族族羣
漢人
逝世日期
904年
最高官職
左龍武衞統軍
本    名
李彥威
籍    貫
淮南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

朱友恭歷史記載

朱友恭舊五代史

朱友恭,壽春人,本姓李,名彥威。瑽角事太祖,性穎利,善體太祖意,太祖憐之,因畜為己子,賜姓,初名克讓,後改之。時初建左長劍都,以友恭董之。從太祖四徵,稍立軍功,累遷諸軍都指揮使、檢校左僕射。乾寧中,授汝州刺史,加檢校司空。光化初,淮夷侵鄂渚,武昌帥杜洪來乞師,太祖遣友恭將兵萬餘,濟江應援,引兵至龍沙、九江而還,軍聲大振。時淮寇據黃州,友恭攻陷其壁,獲賊將瞿章,俘斬萬計。途經安陸,因襲殺刺史武瑜,盡收其眾,以功為潁州刺史,加檢校司徒。天覆中,為武寧軍留後。天祐初,昭宗東遷洛邑,徵拜左龍虎統軍,以衞宮闕。尋與氏叔琮同受太祖密旨,弒昭宗於洛陽宮。既而太祖自河中至,責以慢于軍政,貶崖州司户,復其本姓名,與氏叔琮同日賜死。(《北夢瑣言》雲:朱全忠請誅朱友諒、氏叔琮,以成濟之罪歸之。友諒臨刑訴天曰:“天若有知,他日亦當如我。”後全忠即位,為子友珪所弒,竟如其言。案友諒當作友恭,見後考證。) [2] 

朱友恭新五代史

李彥威,壽州人也。少事梁太祖,為人穎悟,善揣人意,太祖憐之,養以為子,冒姓朱氏,名友恭。歷汝、潁二州刺史。昭宗遷洛,拜右龍武統軍。初,劉季述廢昭宗,立皇太子裕為天子。昭宗反正,以為太子幼,為賊所立,赦之,復其始封為德王。昭宗自岐還,太祖見裕眉目疏秀,惡之,謂宰相崔胤曰:“德王嘗為季述所立,安得猶在乎?公白天子殺之。”胤奏之,昭宗不許,佗日以問太祖,太祖曰:“臣安敢及之,胤欲賣臣爾。”昭宗遷洛,謂蔣玄暉曰:“德王,朕愛子也,全忠何為欲殺之?”因泣下,齧指流血。玄暉具以白太祖,太祖益惡之。是時,昭宗改元天祐,遷於東都,為梁所迫,而晉人、蜀人以為天祐之號非唐所建,不復稱之,但稱天覆。王建亦傳檄天下,舉兵誅梁。太祖大懼,恐昭宗奔佗鎮,以兵七萬如河中,陰遣敬翔至洛,告彥威與氏叔琮等,使行弒逆。八月壬辰,彥威、叔琮以龍武兵宿禁中,夜二鼓,以兵百人叩宮門奏事,夫人裴正一開門問曰:“奏事安得以兵入?”龍武牙官史太殺之,趨椒蘭殿,問昭宗所在,昭宗方醉,起走,太持劍逐之,昭宗單衣旋柱而走,太劍及之,昭宗崩。訃至河中,太祖陽為驚駭,投地號哭,罵曰:“奴輩負我,俾我被惡名於後世邪!”太祖至洛,流彥威、叔琮嶺南,使張廷範殺之。彥威臨刑大呼曰:“賣我以滅口,其如神理何?”顧廷範曰:“勉之,公行自及。”遂見殺。已而還其姓名。
莊宗時,得故唐內人景奼,言當彥威等弒昭宗時,諸王宗屬數百人皆遇害,而同為一坑,瘞於龍興寺北,請合為一冢而改葬之。詔以故濮王為首,葬以一品禮雲。 [3] 

朱友恭資治通鑑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二月,硃友裕圍彭城,時溥數出兵,友裕閉壁不戰。硃瑾宵遁,友裕不追,都虞候硃友恭以書譖友裕於全忠。全忠怒,驛書下都指揮使龐師古,使代之將,且按其事。書誤達於友裕,友裕大懼,以二千騎逃入山中,潛詣碭山,匿於伯父全昱之所。全忠夫人張氏聞之,使友裕單騎詣汴州見全忠,泣涕拜伏於庭;全忠命左右捽抑,將斬之,夫人趨就抱之,泣曰“汝舍兵眾,束身歸罪,無異志明矣。”全忠悟而舍之,使權知許州。 [4] 
乾寧二年(公元895年),正月,癸未,硃全忠遣其將硃友恭圍兗州,硃瑄自鄆以兵糧救之,友恭設伏,敗之於高梧,盡奪其餉,擒河東將安福順、安福慶。
二月,己酉,硃全忠軍於單父,為硃友恭聲援。
四月,河東遣其將史儼、李承嗣以萬騎馳入於鄆,硃友恭退歸於汴。
乾寧三年(公元896年),四月,淮南兵與鎮海兵戰於皇天蕩,鎮海兵不利,楊行密遂圍蘇州。錢鏐、鍾傳、杜洪畏楊行密之強,皆求援於硃全忠;全忠遣許州刺史硃友恭將兵萬人渡淮,聽以便宜從事。 [5] 
乾寧四年(公元897年),四月,杜洪為楊行密所攻,求救於硃全忠。全忠遣其將聶金掠泗州,硃友恭攻黃州。行密遣右黑雲都指揮使馬珣等救黃州。黃州刺史瞿章聞友恭至,棄城,擁眾南保武昌寨。
五月,辛巳,硃友恭為浮樑於樊港,進攻武昌寨,壬午,拔之,執瞿章,遂取黃州。馬珣等皆敗走。
光化元年(公元898年),九月,汴將硃友恭將兵還自江、淮,過安州,或告刺史武瑜潛與淮南通,謀取汴軍,冬,十月,己亥,友恭攻而殺之。 [6] 
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五月,硃全忠表潁州刺史硃友恭為武寧李度使。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四月,戊申,敕內諸司惟留宣徽等九使外,餘皆停廢,仍不以內夫人充使。以蔣玄暉為宣徽南院使兼樞密使,王殷為宣徽北院使兼皇城使,張廷範為金吾將軍、充街使,以韋震為河南尹兼六軍諸衞副使,又徵武寧留後硃友恭為左龍武統軍,保大節度使氏叔琮為右龍武統軍,典宿衞,皆全忠之腹心也。 [7] 
七月,時李茂貞、楊崇本、李克用、劉仁恭、王建、楊行密、趙匡凝移檄往來,皆以興復為辭。全忠方引兵討,以帝有英氣,恐變生於中,欲立幼君,易謀禪代。乃遣判官李振至洛陽,與玄暉及左龍武統軍硃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等圖之。
十月,硃全忠聞硃友恭等弒昭宗,陽驚,號哭自投於地,曰:“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癸巳,至東都,伏梓宮慟哭流悌,又見帝,自陳非己志,請討賊。先是,護駕軍士有掠米於市者,甲午,全忠奏硃友恭、氏叔琮不戢士卒,侵擾市肆,友恭貶崖州司户,複姓名李彥威,叔琮貶白州司户,尋皆賜自盡。彥威臨刑大呼曰:“賣我以塞天下之謗,如鬼神何!行事如此,望有後乎!”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