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德誕生地

鎖定
朱德誕生地位於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李家灣村。由正房和東、西廂房組成。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清光緒八年(1882年),朱德祖父率全家佃租了西廂房16平方米倉屋。1886年12月1日,朱德誕生在這裏。
中文名
朱德誕生地
位    置
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李家灣村
誕生時間
1886年12月1日
組    成
正房和東、西廂房

朱德誕生地基本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建築,四川省朱德誕生地 III-12。

朱德誕生地景點簡介

朱德 [1]  同志誕生地座落在馬鞍鎮琳琅村5社的琳琅山西麓李家灣丁家院子,距馬鞍鎮約2公里,北靠琳琅山,南對轎頂山,西依藥鋪埡,東鄰丁氏莊園,形似圈椅的低山窪地,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該院始建於清乾隆末年,坐北朝南,是一座土木穿逗結構、青瓦房面的川北典型民居三合院,佔地面積420平方米,建築面積216平方米。

朱德誕生地景點由來 

正房五開間,高大寬敞,雕花門窗,做工精細,建在一塊1.07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中間有梯道5級,上階沿進入堂屋,兩次間為卧房。西稍間系煮酒酢坊, 西側轉角橫屋屋基低於正房1米,階沿高出院壩約26釐米。西橫屋中間是一間陰暗狹小、面積僅有16平方米的倉屋,上下左右均為木架穿逗結構,用木板裝嵌當作牆壁。
1882年,朱德的父親朱世林,母親鐘太夫人就住在這裏。為了通風透光,才把倉屋靠院壩一邊的裝板取掉一小方,另用七根小木枋豎立安裝在小方框內,而呈簡陋柵欄式窗户。堂屋東西次間牆壁上陳列着朱德的母親鐘太夫人簡介,玻櫃裏存放着簪子、象牙煙桿、竹筷籠、裹肚、帽子、手工刺繡枕套、土布手工刺繡手帕,剪刀、縫衣竹尺、土青花瓷器、青花酒杯等遺物。堂屋正中按倉屋式樣仿造裝飾,塑有二尊仿銅塑像,好似當年朱德看着母親紡線的情景。東轉角房塑一尊朱德青少年時看書寫字的仿銅塑像,牆壁上陳列着朱德與夫人康克清對母親的懷念的圖片及在延安悼念其母親場面的簡介。

朱德誕生地房屋歷史

這座現在叫朱德與母親陳列室的院子地處李家灣,本是丁姓地主廢棄的一座糧倉,當年朱德祖父朱幫俊佃租了地主丁邱川的80挑田地,並租下了這右側的房屋做住房。
那時, 堂屋左右兩間歇房分別是朱德祖父母、大伯父大伯母的寢室,正房右邊轉角處是朱德三叔朱世和、幺叔朱世祿的卧室,裏面一間是家裏臨時煮酒的小作坊,右邊橫屋第一間是朱德大哥朱代歷、二哥朱代鳳的歇房和家裏丟放零雜東西的地方,下隔壁就是朱德誕生的倉屋,再往下邊是廚房和豬牛圈。該院始建於清乾隆末年,坐北朝南,是一座土木穿逗結構、青瓦房面的川北典型民居三合院,佔地面積420平方米,建築面積216平方米。
正房五開間,高大寬敞,雕花門窗,做工精細,建在一塊1.07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中間有梯道5級,上階沿進入堂屋,兩次間為卧房。西稍間系煮酒酢坊,西側轉角橫屋屋基低於正房1米,階沿高出院壩約26釐米。 西橫屋中間是一間陰暗狹小、面積僅有16平方米的倉屋,上下左右均為木架穿逗結構,用木板裝嵌當作牆壁。
1882年,朱德的父親朱世林、母親鐘太夫人就住在這裏。為了通風透光,才把倉屋靠院壩一邊的裝板取掉一小方,另用七根小木枋豎立安裝在小方框內,而呈簡陋柵欄式窗户。
1886年12月1日早晨(農曆冬月初六辰時),朱德同志就誕辰在這間倉屋裏,一直住到1895年底才離開此地,遷居琳琅山東面的朱家大灣老屋。朱德同志在此生活、勞動、學習達9年時間,度過了不平凡的童年。李家灣有朱德同志當年勞動過的月亮田,遊玩過的琳琅山西寨門和丁家花園。

朱德誕生地保護修繕

1981年3月7日,朱德同志誕生地被儀隴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31日,南充市公佈為市級文保單位。2006年5月25日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國家為了保護好朱德誕生地,還撥出專款修起了一條沿山石板便道“琳琅路”,把儀(現金城鎮)馬(鞍)公路經過的藥鋪埡私塾和朱德誕生地連接起來,利於人們參觀瞻仰。 朱德同志誕生地因年久失修,檁桷挑梁等木質結構朽爛斷裂,安全防範配套設施差,嚴重影響了其教育職能發揮。
2004年11月,朱德故居保護建設指揮部按照“着眼保護,維修為主,修舊如舊,尊重自然,不大拆大建”的原則,制定了朱德誕生地維修保護方案,於2006年4月9日啓動,按丁家院子原建築軸線、原建築形制、原建築結構、原建築材料、原建築工藝技術進行全面修繕保護。
對西側橫屋的倉房朱德誕生地按1895年朱德離開此地時室內的原樣予以展示,陳列着木平牀、椅子、衣櫃等。西廂房第一間為飯堂,現陳列着方桌,板凳、櫃子等。西梢間轉角為廚房,現陳列着土灶、鐵鍋、碗櫃、案板及廚具傢什。
堂屋東西次間牆壁上陳列着朱德的母親鐘太夫人簡介,玻櫃裏存放着簪子、象牙煙桿、竹筷籠、裹肚、帽子、手工刺繡枕套、土布手工刺繡手帕,剪刀、縫衣竹尺、土青花瓷器、青花酒杯等遺物。
朱德生母鐘夫人是一位能幹嫺熟、和藹善良的家庭主婦。對待子女嚴格而慈祥。童年時代的朱德受母親的精心教養,與母親情感篤厚。1944年4月,朱德在延安各界追悼其母鐘夫人逝世的大會上,敬獻了《回憶我的母親》這篇祭文,以表達他對母親的無比敬愛,毛澤東稱之為“偉大之母性”。
堂屋正中按倉屋式樣仿造裝飾,塑有二尊仿銅塑像,好似當年朱德看着母親紡線的情景。 東轉角房塑一尊朱德青少年時看書寫字的仿銅塑像,牆壁上陳列着朱德與夫人康克清對母親的懷念的圖片及在延安悼念其母親場面的簡介。
為遊客參觀瞻仰方便,修通了通往朱德同志舊居(朱德故居)、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及朱德父母舊居相連的公路,在院子外的西側還修建了廁所和停車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