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家

(秦漢之際遊俠)

鎖定
朱家(生卒年不詳),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秦末漢初遊俠。 [3] 
朱家以“任俠”聞名。曾藏匿、救活豪傑之士百餘人。不誇功,不望報。並喜施捨救貧,自己卻衣服破舊,飲食簡單,餘財不豐。季布在楚漢戰爭中為楚將,曾多次困迫劉邦。西漢建立後,劉邦懸賞千金捉拿季布,下令有敢藏匿者罪及三族。 [3] 
當季布走投無路時,朱家冒着滅族危險將其收留,繼又親至洛陽,找到劉邦的寵臣滕公,陳以利害,請求滕公在劉邦面前説情。滕公向劉邦轉述了朱家的陳述,劉邦很受震動。立即赦免季布,並拜其為郎中。季布尊貴後,朱家卻終身不見其面。關東(函谷關以東)人聞知其俠義作風,皆延頸以待,切望能同他相交。 [3] 
所處時代
秦漢之際
民族族羣
華夏人
出生地
魯國(今山東曲阜)
本    名
朱家

朱家人物生平

魯國的朱家與高祖是同一時代的人。魯國人都喜歡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卻因為是俠士而聞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傑有幾百個,其餘普通人被救的説也説不完。
但他始終不誇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賞他對別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經給予過施捨的人,唯恐再見到他們。他救濟別人的困難,首先從貧賤的開始。他家中沒有剩餘的錢財,衣服破得連完整的彩色都沒有,每頓飯只吃一樣菜,乘坐的不過是個牛拉的車子。他一心救援別人的危難,超過為自己辦私事。
他曾經暗中使季布將軍擺脱了被殺的厄運,待到季布將軍地位尊貴之後,他卻終身不肯與季布相見。從函谷關往東,人們莫不伸長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楚地的田仲因為是俠客而聞名,他喜歡劍術,像服侍父親那樣對待朱家,他認為自己的操行趕不上朱家。

朱家史籍記載

朱家原文

魯朱家者,與高祖同時。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所藏活豪士以百數, 其餘庸人不可勝言。然終不伐其能,歆其德,諸所嘗施,唯恐見之。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無餘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陰脱季布將軍之阸,及布尊貴,終身不見也。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 楚田仲以俠聞,喜劍,父事朱家,自以為行弗及。 [1]  [2]  《漢書卷九十二·遊俠傳第六十二》

朱家註釋

1.用:因為。
2.藏活:藏匿和救活。
3.以:用。
4.數:計數。
5.庸人:普通人。
6.勝:盡、完。
7.伐:誇耀。
8.歆:為……而欣喜。
9.振人不贍:救濟生活不富足的人。振,救濟。不贍:不足
10.軥(qú)牛:挽軛的小牛
11.趨:奔向。
12.甚:超過。
13.既:已經。此處可譯為“……之後”。
14.陰脱:暗地裏逃脱。脱,使……逃脱。
15.阨(è):災難。
16.及:等到。
17.莫:沒有人。
18.延頸:伸長脖子,表示盼望。
19.交:結交。
20.父:像對待父親一樣。
21.弗:不。

朱家人物評價

司馬遷:“漢興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之徒,雖時扦當世之文罔,然其私義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立,士不虛附。”
譯文:漢朝建國以來,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這些人,他們雖然時常違犯漢朝的法律禁令,但是他們個人的行為符合道義,廉潔而有退讓的精神,有值得稱讚的地方。他們的名聲並非虛假地樹立起來的,讀書人也不是沒有根據地附和他們的。 [1]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一百二十四·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 2.    《漢書卷九十二·遊俠傳第六十二》
  • 3.    黃邦和,皮明庥主編.中外歷史人物詞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第108-1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