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望鸚鵡洲懷禰衡

鎖定
《望鸚鵡洲懷禰衡》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此詩刻畫了禰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華,表達了對禰衡的敬仰和哀惜,透出詩人心底怨憤難平之情。全詩前八句懷古,後八句抒慨,人物刻畫十分精練,並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表現出強烈的感情色彩,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深沉含蓄。
作品名稱
望鸚鵡洲懷禰衡
作品別名
望鸚鵡洲悲禰衡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題    材
懷古詩

望鸚鵡洲懷禰衡作品原文

望鸚鵡洲懷禰衡
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
黃祖斗筲人,殺之受惡名。
吳江賦鸚鵡,落筆超羣英。
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
鷙鶚啄孤鳳,千春傷我情
五嶽起方寸,隱然詎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 [1] 

望鸚鵡洲懷禰衡註釋譯文

望鸚鵡洲懷禰衡詞句註釋

⑴禰衡:東漢末名士,字正平。《後漢書》有傳。鸚鵡洲:長江中的一個小洲,遺址在今湖北武漢漢陽西南。
⑵魏帝:魏武帝曹操。營八極:經營天下。
⑶蟻觀:小看,輕視。此句一説曹操小看禰衡,一説禰衡小看曹操。
⑷黃祖:劉表部將,任江夏(今武漢武昌)太守。斗筲人:氣量狹窄的小人。
⑸“吳江”句:指禰衡在黃射大會賓客宴席上作《鸚鵡賦》。
⑹鷙鶚:一種猛禽。喻黃祖。孤鳳:喻禰衡。
⑺千春:語出梁簡文帝詩:“千春誰與樂。”
⑻隱然:隱痛。詎:豈。
⑼寡識:一説指禰衡,一説指黃祖。天刑:天的法則。語出《國語·魯語》:“糾虔天刑。”
⑽芳洲:語出《楚辭·九歌·湘君》:“採芳洲兮杜若。” [2]  [3] 

望鸚鵡洲懷禰衡白話譯文

魏武帝治理的是整個天下,但在禰衡眼裏,他只是一隻螞蟻。
黃祖則是一個斗筲的小人,殺掉禰衡遭到千古的罵名。
禰衡曾在吳江即席寫作《鸚鵡賦》,落筆便壓倒在座的羣雄。
字字鏗鏘如金玉,句句飛動似雲龍。
不幸這隻孤鳳竟死在惡鷹的血爪下,這一千古悲劇使我傷情。
如同五嶽在胸中,心中的起伏怎能平?
禰衡才高為什麼得不到施展?只因見識短淺而喪失了性命。
就是因為他的孤芳自賞與剛傲,鸚鵡洲上至今不見蘭蕙的蹤影。 [2] 

望鸚鵡洲懷禰衡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在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夏或乾元二年(759)冬或上元元年(760)春所作。當時李白在江夏寫了長詩《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中雲:“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可見李白對禰衡是很敬仰的,這首《望鸚鵡洲懷禰衡》,可能是同時所寫。
據《後漢書·禰衡傳》記載:禰衡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孔融深愛其才,在曹操面前稱讚他。曹操因被他所辱,把他送與劉表。劉表又不能容,轉送與江夏太守黃祖。黃祖之長子黃射在洲上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令禰衡寫賦以娛嘉賓。禰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辭采甚麗,鸚鵡洲由此而得名。後黃祖終因禰衡言不遜順,把他殺了。李白一生道路坎坷,雖有超人才華而不容於世。這時,他從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來,望鸚鵡洲而觸景生情,思念起古人禰衡來了。故作此詩以表敬仰。 [3]  [4] 

望鸚鵡洲懷禰衡作品鑑賞

望鸚鵡洲懷禰衡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詩的前四句,首先從刻畫禰衡落筆,寫他的性格和悲慘的遭遇。曹操經營天下,顯赫一時,而禰衡卻視之為蟻類,這就突出地表現了禰衡傲岸的性格。黃祖是才短識淺之徒,他殺了禰衡,正説明他心胸狹隘不能容物,因而得到了惡名。
接着四句,舉出禰衡的名作《鸚鵡賦》,極贊他的傑出才華。這樣一個才華“超羣英”的人,命運卻如此之悲慘,令人極為痛惜。於是引出下面四句。詩人對禰衡的遭遇憤然不平,他把黃祖之流比作兇猛的惡鳥,而把禰衡比作孤悽的鳳凰。禰衡被殘殺使詩人哀傷不已,心中如五嶽突起,不能得平。
繼憤激之情而來的是無限的哀惋。最後四句,詩人為禰衡的才華不得施展而惋惜,為他的寡識冒刑而哀傷。結句把蘭蕙人格化,賦予人的感情,似乎蘭蕙也為禰衡痛不欲生了。
詩中刻畫人物十分精煉,抓住人物特徵,寥寥幾筆,以少勝多,突出了禰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華。這兩點是禰衡的不同凡響之處,也正是李白所引為同調的。詩中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表現出強烈的感情色彩。他把黃祖之流比作“鷙鶚”,對兇殘的權勢者表示強烈的憎恨;把禰衡譽為“孤鳳”,愛慕、憐惜之情溢於言表。由於恰當地運用了這些藝術手法,全詩形象鮮明,感情深沉而含蓄。 [4] 

望鸚鵡洲懷禰衡名家點評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劉會孟曰:興盡語盡。 [5] 
明末清初宋徵璧抱真堂詩話》:太白古詩云:“魏武踞八極,蟻視一禰衡。黃祖斗筲人,殺之受惡名。”直是敍事起,不落議論。他人則必雲正平蟻視魏武爾。 [5]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曹瞞、黃祖輩不足道也,“寡識冒天刑”,禰生亦應心服。 [5] 
清末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此以正平自況,故極致悼惜,而沉痛語以駿快出之,自是太白本色。起兩句言正平輕魏武。“鷙鶚”比黃祖,“孤鳳”比正平。“才高”、“寡識”,用孫登謂嵇康之言,乃痛惜相憐之詞,激起末句,言芳草亦不忍生也。若以“寡識”為譏正平之短,則與上句不相應,且與結句之意亦不合矣。 [5]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雲:起二句,奸眼孔,好識力,能不逐常見。又云:真有心人,塊磊如見(“鷙鶚”四句下)。嚴滄浪“才高寡識”四字,斷盡禰衡。言“天刑”,見非黃祖能殺之。 [5] 

望鸚鵡洲懷禰衡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5]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最具個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3
  • 2.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36-837
  • 3.    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85-86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43-344
  • 5.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712-713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