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明寬

鎖定
曹明寬,男,阿昌族,1943年10月出生,雲南梁河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遮帕麻和遮咪麻代表性傳承人,阿昌族宗教祭祀活動的主持者“活袍”之一。 [1] 
2022年6月,雲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21年度傳承活動評估情況為合格(公示)。 [5] 
中文名
曹明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阿昌族
籍    貫
雲南梁河
出生日期
1943年10月
代表作品
《遮帕麻和遮咪麻》
性    別

曹明寬人物經歷

家裏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老三。30歲開始主持各種宗教祭祀活動,能唸誦本民族創世神話史詩《遮帕麻和遮咪麻》,並根據祭祀對象唸誦不同的段落。在阿昌族重大傳統節日 “阿露窩羅節”、在民俗活動中、在百姓起房蓋屋、娶親嫁女的尋家譜儀式中,都能聽到曹明寬唱誦《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創世段落,他能用阿昌族語、漢語、傣語、景頗語主持祭祀活動祈求安康,他既是阿昌族宗教祭祀活動的主持者——“活袍”之一,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被視為阿昌族傳統文化“活袍”的“重要守護人”。 [2] 
曹明寬多年來在阿昌族重大傳統節日 “阿露窩羅節”盛會上唸誦《遮帕麻和遮咪麻》。在舉行祈神、驅鬼、祭寨、祭谷魂等民俗活動時,唱誦《遮帕麻和遮咪麻》的“降妖除魔”段落;在百姓起房蓋屋、娶親嫁女的尋家譜儀式中,唱誦《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創世段落。他能完整唱誦本民族創世神話史詩,嫺熟掌握本民族的各種祭祀程式、相關禁忌和習俗禮儀,在梁河縣具有一定知名度,前來請他主持活動的阿昌族、景頗族、傣族羣眾很多。 [3] 
唱誦
盛夏,梁河九保鄉龍塘村的一家農家小院裏傳出只有在阿昌族節日或重要日子才能聽到的祈求安康、傳送吉祥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唱誦之聲。
原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曹明寬在向來調研阿昌族文化與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情況的客人表演阿昌族創世神話《遮帕麻和遮咪麻》的片段。 [4] 
《遮帕麻和遮咪麻》創世神話,系阿昌族中流傳最廣、最有代表性的古老神話。該神話敍述遠古之時,沒有天地,只有混沌,不知何年何月,混沌中閃出一道白光,有了光明,也就有了黑暗;有了黑暗,也就有了陰陽,陰陽相生,誕生了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他們造天造地,移山開河,播下繁星,創造了天空、日月和星辰的美麗傳説。創世神話《遮帕麻與遮米麻》在阿昌族地區家喻户曉,對阿昌族的文化發展有深刻影響,每年的正月初四,為了紀念天公地母的壯舉,這一天被定為阿昌族的傳統節日“窩羅節”。 [4] 
該神話在民間主要以韻文體的史詩流傳,由祭司“活袍”在節日和隆重的祭祀場合中演唱,被本民族視為天地起源、人類誕生、本民族來歷的神聖經典。2005年《遮帕麻和遮咪麻》被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曹明寬人物軼事

奇異繼任
12歲以前的曹明寬生活得無憂無慮,他清楚地記得12歲那年,一切都變得不那麼太平,以後的日子小病不斷,莫名其妙發燒,有時渾身乏力,昏睡不醒,但奇怪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好像具備了某些通神的能力。這種莫名的病痛一直折磨他到36歲,彼時,曹明寬生了一場大病,他不思茶飯,人虛弱得連坡都爬不上去,於是去縣醫院檢查,各項指標卻又正常。家人請來活袍指點迷津,占卜之後料定曹明寬就是活袍傳承人,按照傳統,如將老活袍祭祀用過的道具放在繼任者頭上,順勢敲3下,如若不倒,就預示着繼任者可以出師。於是活袍在曹的頭上敲了3下,道具果然屹立不倒,由那時起曹明寬正式繼任活袍。 [4] 
奇特異能
20世紀90年代,曹明寬工作於林業局,主要職責是管山護林。一次林管所老所長家的牛丟失了,半個多月都沒找到,老所長找來曹明寬占卜牛的去向,曹告訴老所長,你家的牛過河了,去到另一個鄉鎮,要轉3個彎才找得到。按照提示,老所長果然在一個鄰近鄉鎮的寨子找到了丟失的牛。曹説:“丟失牛的日子和時辰一定要記得準,然後做個儀式,請天師來問問,之後通過卦象就能知道牛的去向。”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