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暝,漢語二級字 [2]  ,讀作暝(míng),總筆畫為14筆。暝是形聲字,它的本義是天色昏暗,後來引申為日落、黃昏。
中文名
拼    音
míng
部    首
鄭    碼
KWSO
注    音
ㄇㄧㄥˊ
解    釋
天色昏暗;日落、黃昏
筆畫數
14
U
669D
GBK
EAD4
筆順編號
25114525114134
總筆畫
ㄇㄧㄥˊ

基本字義

1.日落;天黑:天將~;天已~。
山暝行人斷。――盧照鄰《葭川獨泛》
孔雀東南飛》:“晻晻日欲~,愁思出門啼。”
2.黃昏:~色。
又如:暝鍾(傍晚的鐘聲);暝色(暮色;夜色);暝煙(傍晚的煙靄);暝機(夜織)。
3.幽暗,昏暗。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又如:暝暗(暝晦,昏暗);暝曚(幽暗不明);暝途(昏暗的道路);暝茫(模糊不清)。
(形聲;從日,冥聲;本義:天色昏暗)

詳細字義

〈形〉
1. (形聲。從日,冥聲。本義:天色昏暗) 同本義 [dusky;dark]
雲歸而巖穴暝。——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又如:暝暗(暝晦,昏暗);暝曚(幽暗不明);暝途(昏暗的道路);暝茫(模糊不清)。
〈動〉
1. 日落;天黑 [sky grows dark;sun sets]。
山暝行人斷。——盧照鄰《葭川獨泛》
2. 又如:暝鍾(傍晚的鐘聲);暝色(暮色;夜色);暝煙(傍晚的煙靄);暝機(夜織)。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日冥 漢字部件分解:日冥
筆順編號:25114525114134
筆順讀寫:豎折橫橫捺折豎折橫橫捺橫撇捺

古籍解釋

【辰集上】【日字部】暝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0
廣韻》莫經切《集韻》忙經切,𠀤音明。冥或從日。幽也。《前漢·五行志》晦暝也。
又《類篇亦姓
又《集韻》《韻會》𠀤莫定切,音䒌。《玉篇》夜也。 [1] 

英文翻譯

1. obscure; dark
2. night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