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淨

(《三國演義》人物)

鎖定
湖北當陽境內有一座山,名叫玉泉山。東漢建安末年,山上住着一個老和尚,法名普淨(94版為道士),普淨原來是汜水關鎮國寺方丈 [1]  ,後因雲遊天下,來到此處,風這地方山明水秀,就於山中結草為庵,每天坐禪參道,身邊只有一個小和尚,外出化一些齋飯,供養師父。
中文名
普淨
性    別
登場作品
三國演義
職    業
僧人
所屬年代
建安
所屬朝代
東漢

普淨出場記錄

第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第77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普淨人物經歷

關羽過關斬將的過程中,在第三關“汜水關”時,正是由於鎮國寺的僧人普淨提醒,關羽才揭穿了卞喜的陰謀,並殺死了卞喜:
關公甚喜,同上馬過了汜水關,到鎮國寺前下馬。眾僧鳴鐘出迎。原來那鎮國寺乃漢明帝御前香火院,本寺有僧三十餘人。內有一僧,卻是關公同鄉人,法名【普淨】。當下普淨已知其意,向前與關公問訊,曰:“將軍離浦東幾年矣?”關公曰:“將及二十年矣。”普淨曰:“還認得貧僧否?”公曰:“離鄉多年,不能相識。”普淨曰:“貧僧家與將軍家只隔一條河。”卞喜見普淨敍出鄉里之情,恐有走泄,乃叱之曰:“吾欲請將軍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關公曰:“不然,鄉人相遇,安得不敍舊情耶?”普淨請關公方丈待茶。關公曰:“二位夫人在車上,可先獻茶。”普淨教取茶先奉夫人,然後請關公入方丈。普淨以手舉所佩戒刀,以目視關公,公會意,命左右持刀緊隨。
關公趕散,謝普淨曰:“若非吾師,已被此賊害矣。”普淨曰:“貧僧此處難容,收拾衣缽,亦往他處雲遊也。後會有期,將軍保重。”關公稱謝,護送車仗,往滎陽進發。
新三國普淨形象 新三國普淨形象

普淨傳説

且説關公一魂不散,悠悠盪盪,乘雲而飛。忽至一處,地名荊門州當陽縣一座山,名為玉泉山。山上一僧,法名普淨,原是汜水關鎮國寺長老。是時雲遊天下,來到此山,見山明水秀,就此結草為庵,每日坐禪參道。止有一小行者,時常下山化飯度日。
當夜月白風清,正值三更時分,淨禪師在庵中坐禪,忽聞空中有人大呼:“主人何在?”禪師命行者觀之,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右隨從二將,口中但呼如前言不息。行者回報禪師,禪師知是關公與關平周倉也。待雲頭飛至庵前,禪師以手中麈尾擊其座曰:“顏良安在?”關公聞言,英魂頓悟,即落雲下馬,叉手立於庵前曰:“吾師何人?願求清號。”禪師曰:“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曾與君侯相會,今日何不識普淨也?”公曰:“某雖愚魯,願聽清誨。”禪師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只以公所行言之:向日白馬隘口,顏良並不待與公相鬥,忽然刺之,此人於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乎?今日呂蒙以詭計害公,安足較也?公何必疑惑於是?”公遂從其言,入庵講佛法,即拜普淨禪師為師。後往往顯聖,鄉人累感其應,因此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
後《傳燈錄》記雲:
大唐高宗儀鳳年間,開封府尉氏縣有一秀才,累舉不第,三上萬言策,皆不中選,遂乃出家,法名神秀,拜蘄州黃梅山黃梅寺五祖弘恩禪師為師,學大小乘之法。後雲遊至玉泉山,坐於怪樹之下,見一大蟒,風簇而至。神秀端然不動。次日,於樹下得金一藏,就於玉泉山創建道場。因問鄉人:“此何廟宇?”鄉人答曰:“乃三分時,關公顯聖之祠也。”神秀拆毀其祠,忽然陰雲四合,見關公提刀躍馬於雲霧之中,往來馳驟。神秀仰面問之,公具言前事。神秀即破土建寺,遂安享關公為本寺伽藍。至今古蹟尚在。神秀即六祖也。
關公在生之時,敬重士大夫,撫卹下人,有互相毆罵者,告於公前,公以酒和之。後人爭鬧,不忍告理,常曰:“恐犯爺爺也!”時人為此,不忍繁瀆焉。故自古迄今,皆稱曰“關爺爺”也。張益德平素性躁,雖敬上士,而不恤下人。凡有士卒爭鬥者,告於益德前,不問屈直,並皆殺之。後人因此不敢告理,但恐斬之。所以關公為人,民不忍犯;益德為人,民不敢犯:其貴重如此也。後宋朝崇寧年間,關公出現顯聖,故封為崇寧真君。因解州鹽池蚩尤神作耗,乃公神力破之。後累代加封義勇武安王、崇寧真君。至今顯聖,護國佑民。
贊曰:
憶昔將軍起解良,虎軀九尺有餘長。眼如丹鳳朝天柱,眉若卧蠶侵鬢傍。
髯拂烏雲吞曉日,面如重棗輕秋霜。馬騎赤兔追電影,刀偃青龍噴雪光。
桃園結義過山嶽,世同生死共劉、張。開基剿滅黃巾寇,勇烈英名播四方。
酒尚温時華雄喪,馬恰到處車胄亡。不降曹公只降漢,一宅分為兩院牆。
曾於官渡施神勇,立誅文丑刺顏良。千里獨行世莫比,五關斬將誰敢當?
古城重會表忠節,撾鼓之中斬蔡陽。華容道上酬恩德,荊州城內鎮邊疆。
單刀赴會真豪傑,水淹七軍妙度量。操欲遷都避鋭氣,吳欲求親寧荊、襄。
呂蒙一旦施詭計,白衣搖櫓渡關防。麥城守困軍旅散,臨沮父子魂渺茫。
玉泉山頭夜顯聖,解州城內神昭彰。歷代加封贈尊號,崇寧年間朝宋皇。
生作三分熊虎將,死為義勇武安王。

普淨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郭家慶飾演普淨(道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