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樂寺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普樂寺,又稱“圓亭子”,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東北,武烈河東岸、磐錘峯以西的平崗上,是清代乾隆皇帝以名義上供新歸附清朝的杜爾伯特、左右哈薩克、東西布崔豪特瞻仰用而興建的寺廟建築。其名“普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帶有普天同樂之意。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1] 
普樂寺坐東朝西,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其建築為漢藏結合式,西部依照漢族寺廟樣式由山門、天王殿、鐘鼓樓、配殿、正殿組成。東部為藏式城建築。主體建築旭光閣,重檐圓頂,閣內頂部置圓形藻井,龍鳳圖案,龍鳳藻井中心雕金龍戲珠。藻井採用層層收縮的三層重翹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細,具有藝術價值。 [1] 
1961年3月4日,普樂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994年12月,包括普樂寺在內的“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 [3] 
中文名
普樂寺
地理位置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東北
佔地面積
2.4萬平方米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8:00-17: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門票價格
淡季20元,旺季30元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建築年代
清代
編    號
Ⅲ—69

普樂寺歷史沿革

普樂寺建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當時,清朝政府徹底平定了準噶爾部貴族的叛亂,使生活在巴爾喀什湖一帶的左、右哈薩克族和生活在葱嶺以北的東西布魯特(柯爾克族),從此擺脱了準噶爾叛亂勢力的壓榨和欺凌。不久清軍又粉碎了“回部”霍集佔兄弟的暴亂,使西北疆更趨隱定。至此,西北各民族與清朝政府的關係日益密切,他們不斷派代表到山莊朝覲,奉表貢物,接受封賞,並經常伴隨乾隆圍場行獵。為了表示對西北各民族宗教信印的尊重,進一步加強中央政權的統治,乾隆遂決定修建這座廟宇,敕賜“普樂寺”,即天下統一,普天同樂的意思。普樂寺的修建,是各民族團結的象徵。 [1] 
清朝末年和民國期間,普樂寺遭到了嚴重破壞,古樹被大量砍伐,古建築幾近坍塌。 [4] 
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撥專款進行保護修繕,一批珍貴的文物資源得到了搶救和保護。 [4] 
普樂寺 普樂寺

普樂寺旅遊信息

普樂寺地址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東北。 [1] 

普樂寺交通

承德市區乘10路、11路、6路公交到普樂寺下,或坐出租車前往。 [1] 

普樂寺開館時間

8:00-17:30

普樂寺票價

淡季20元,旺季30元;50元聯票包括普樂寺+安遠廟+磬錘峯門票(不含索道)。

普樂寺建築特點

普樂寺佈局

普樂寺主體建築旭光閣,重檐圓頂,類似北京天壇祈年殿,位於武烈河東、磐錘峯西的山崗上,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其建築佈局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為典型的漢族寺廟形式,由山門、鍾、鼓摟、天王殿、宗印殿和慧力、勝因兩配殿組成。天王殿殿脊用卷草琉璃瓦,中置三座琉璃喇嘛塔。整個寺院平面成規則長方形,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由山門至宗印殿,為漢族寺廟的傳統形式;後部為藏式闍城。有前後兩個山門,前山門向西,正對避暑山莊。後山門面東,正對磬錘峯。乾隆認為磬錘峯為神物,是上天的啓示,故在寺的後部又闢一個山門,這是中國寺廟中少見的建築佈局。 [5] 
普樂寺 普樂寺

普樂寺特點

普樂寺以山門、天王殿、宗印殿、旭光閣為一中軸線,反映出主、附屬建築的分明有別。宗印殿以前部分採用對稱手法,所以給人以嚴謹的感覺。闍城部分則隨地勢的高低變化,建築物的佈局比較靈活,但在變化之中突出了主體建築。在建築材料的使用上,除磚、石、木之外,大量使用了各色琉璃製品,使廟宇顯得富麗堂皇。特別是在建築色彩上大面積採用黃(包括鎏金頂)、紅、白、綠、黑、藍等單色調或間色,與對比中求得和諧與統一,顯得格外壯麗華美,建築物裝飾的手法靈活多變,又具有宗教建築的特徵。 [6] 
普樂寺 普樂寺

普樂寺建築形式

普樂寺面對避暑山莊,呈眾星拱月態勢,象徵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普樂寺山門為單檐歇山頂,山門內有鐘鼓樓、天王殿、宗印殿等建築。天王殿,單檐歇山頂,布瓦剪邊。宗印殿是正殿,重檐歇山頂,殿脊用彩色琉璃瓦拼合成雲龍圖案,脊正中有大型琉璃寶塔。殿側有琉璃“八寶”浮雕。普樂寺後半部藏式主體建築稱經壇,是集會講道祭祀之所。它共有三層,主殿稱“旭光閣”,外觀極似北京天壇祈年殿。閣中須彌座上的主體“曼陀羅”上有一尊銅製的藏傳佛教的佛像,即“上樂王佛”,又稱“歡喜佛”。閣內的天花藻井,在外八廟諸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5] 
普樂寺藻井 普樂寺藻井

普樂寺主要建築

普樂寺綜述

普樂寺東西長195米,南北寬93米,佔地2.4萬平方米。建築為漢藏結合,前半部分承襲伽藍七堂,後半部則融入藏式風格。 [1] 

普樂寺前山門

前山門有石獅和旗杆,十分氣派。山門為單檐歇山頂,中闢大門,左右有旁門。門內兩側是鐘樓鼓樓。往東走是天王殿五間,與普寧寺天王殿大體相同,殿脊用雲紋花琉璃瓦,上置三座琉璃喇嘛塔。殿內供有四大天王和彌勒、韋馱像。佛像的色澤優於其它寺廟。天花板為貼金團龍,彩框中畫一橫條黑線,象徵皇帝以萬乘之尊一統天下。 [1] 
普樂寺前山門 普樂寺前山門

普樂寺天王殿

天王殿面闊五間,卷草琉璃瓦殿脊,中置三座琉璃喇嘛塔。殿內供奉四大天王、彌勒佛、韋馱像。 [1] 
普樂寺天王殿 普樂寺天王殿

普樂寺宗印殿

天王殿後面為宗印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覆蓋琉璃瓦,屋脊裝飾色彩繽紛的琉璃飾件,以數條黃琉璃龍貫穿起來。正中嵌釉瓦喇嘛塔。兩邊浮雕寶傘、金魚、寶瓶、蓮花、法螺、法輪、法幢、八紮等吉祥八寶。殿內正中由北至南,供無量壽佛、釋迦牟尼燃燈佛。在他們背光上,有金翅大鵬浮雕。兩側山牆上,分列八大弟子。南面自東而西為文殊金剛手觀世音地藏王;北面自東而西為除後障、虛空藏、彌勒、普賢。天花板繪有藏式六字真言圖案。 [1] 
普樂寺宗印殿 普樂寺宗印殿

普樂寺宗印殿配殿

宗印殿左右兩側各有一座配殿,均面闊5間。又面的叫慧力殿,內供三頭六臂的馬頭金剛、一頭四臂的憤怒降魔王,三頭六臂的憤怒降魔王變體。他們身上掛着50顆人頭,代表梵文的16個聲母和34個韻母,左面的叫勝因殿,內供秘密成就金剛、外成就金剛手、內成就金剛手,都是彌勒化身。宗印殿之後為“闍城”,是普樂寺的主體建築,其平面佈局非常特殊。闍城前門內有一碑亭,碑上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刻着乾隆手書《普樂寺碑記》,記述了興建普樂寺的目的、經過和意義。 [1] 
普樂寺闍城碑亭 普樂寺闍城碑亭

普樂寺闍城

闍城又稱經壇、壇城,共三層。第一、二層為正方形石台,第一層有門殿三間,四周環繞72間廊廡。第二層台有雉碟,四面各開一個門,四角與每邊的中點置琉璃喇嘛塔座,共八座琉璃喇嘛塔,四角的塔是黃色,四邊的塔分別是黑、青、紫、白色。第三層石台四周是雲龍紋石欄。 [1] 
普樂寺闍城 普樂寺闍城

普樂寺旭光閣

旭光閣位於寺院後半部,為普樂寺的主體建築,其外圍為闍城。旭光閣高23米,直徑21.68米。旭光閣內中央圓形石須彌座上,旋轉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製曼陀羅,用37塊木頭組成,象徵三十七道品。曼陀羅內供勝樂王佛(又稱上樂王佛)雙身銅像,俗稱“歡喜佛”、“歡樂佛”,為觀世音菩薩的變體。據説觀世音菩薩在普陀洛伽山上面朝東修煉,故該佛也面朝東,和避暑山莊內的永佑寺六合塔以及磐錘峯在同一條線上。旭光閣頂部有大型天花藻井,呈半球形,中央為龍口銜軒轅鏡,襯以浮雕雲紋,向外的第二、三圈裝飾有斗拱,第四圈浮雕孔雀,第五圈為游龍,第六圈裝飾有斗拱,最外側是雲紋飾邊。 [1] 
普樂寺旭光閣 普樂寺旭光閣

普樂寺文物價值

普樂寺是一座漢式寺廟建築,但坐東朝西這一點與一般漢式寺廟有着明顯區別,它打破了坐北朝南的寺廟建築規則,這固然是為了順應山崗的地形,更重要的則是其明顯的政治目的。外八廟大都以避暑山莊為軸心,面對山莊。形成眾星捧月之勢,象徵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皇權高於“神權”的帝王思想。其建築構思豐富而又合理。 [6] 

普樂寺保護措施

普樂寺文保碑 普樂寺文保碑
1961年,普樂寺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994年,普樂寺作為“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遺產項目。 [3] 
2010年,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啓動,這是中國繼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羣保護工程、長城保護工程後的又一項重大文物保護工程。普樂寺保護修繕工程是該保護工程的項目之一。承德市文物局依照《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物保護總體規劃》和《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的要求,組織編制《承德普樂寺保護修繕方案》並通過國家文物局論證審批及河北省文物局核准。 [3] 
2011年10月,經公開招標方式確定了保護修繕工程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3] 
2012年4月18日,普樂寺保護修繕工程正式開工。普樂寺保護修繕工程包括本體修繕工程以及安消防工程兩個部分。 [3] 
2012年12月,普樂寺保護修繕工程如期完工。 [7] 
2022年6月,普樂寺進行預防性保護修繕。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