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世聖公會

鎖定
基督教新教聖公會的國際組織。指與英格蘭坎特伯雷大主教保持共融以及承認其領導地位、保留自治地位的世界各國聖公會教會之統稱。獨立於羅馬的英國天主教會,後來被稱為“普世聖公會”(Anglicanism),又被稱為“安立甘宗”或“普世聖公宗”。 [1] 
中文名
普世聖公會
外文名
Anglican Communion
別    名
安立甘宗,普世聖公宗

普世聖公會內容解讀

無集中統一的權力。包括25個自治教會(聖公會)和附屬於坎特伯雷大主教區的6個團體。採取主教制;共享《公禱書》,該書被認為是聖公會原則的獨一無二的體現,堅持“祈禱的規則即信仰的規則”( lex orandi lex credendi);信奉《聖經》、《尼西亞信經》《使徒信經》;並不完全接受《三十九條信綱》;承認坎特伯雷大主教為世界聖公會的精神領袖,但各自保持信仰和組織上的相對獨立;其禮儀亦多種多樣。

普世聖公會發展歷史

宗教改革運動後250年,除了蘇格蘭聖公會(1689年實行獨立)之外,聖公會只包括英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的聖公會(國教會)。在海外工作的祭司接受倫敦大主教的管轄。1784年,蘇格蘭主教祝聖希伯瑞(St. Seabury,1729-1769),成為美國聖公會的首位主教;1786年,國會法案通過,可以在英格蘭祝聖在世界其他地區主教教座的主教,其後美國主教由英格蘭大主教祝聖,1789年美國聖公會成為自主教會,但與坎特伯雷大主教保持共融。1787年,祝聖第一位殖民地的主教,管轄不列顛北美地區。其後主教區分別在印度(1814年)、澳大利亞(1836年)、新西蘭(1841年)以及大不列顛帝國其他地區建立。

普世聖公會設立教省

1835年,開始成立教省組織,並逐漸完全獨立於坎特伯雷大主教區的管轄。20世紀後半葉,這種趨勢幾乎遍及各地。1869年,愛爾蘭聖公會獨立;1920年,威爾士聖公會獨立。19、20世紀大不列顛帝國海外聖公會獨立,另外在大不列顛帝國之外建立一些聖公會主教教座,如在中國、日本和南美。其外在的聯合形式為自1867年開始每10年舉行一次的蘭貝爾特會議( Lambeth Conference),由聖公會主教參加。1969年建立聖公會顧問協進會(Anglican Consultative Council),由來自各聖公會和教省的神職人員、平信徒以及主教代表參加,為一諮詢組織。自1979年首主教( Primates)定期會面。

普世聖公會教省分佈

現設普通教省有:新西蘭及玻里尼西亞聖公會(Anglican Church in Aotearoa,New Zealand& Polynesia)、澳洲聖公會( Anglican Church of Australia)、巴西聖公會( Igreja Episcopal Anglicana do Brasil)、布隆迪聖公會( Anglican Church of Burundi)、加拿大聖公會(Anglican Church of Canada)、中非洲聖公宗教省(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Central Africa)、中美洲聖公會( Iglesia Anglicana de la Region Central de America)、剛果聖公宗教省( Province de L'Eglise Anglicane Du Congo)、英國國教會(Church of England)、香港聖公會( Hong Kong Sheng Kung Hui)、印度洋羣島聖公宗教省(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the Indian Ocean)、愛爾蘭國教會(Church of Ireland)、日本聖公會(Nippon Sei Ko Kai)、耶路撒冷及中東聖公會 (Episcopal Church in Jerusalem & The Middle East),肯尼亞聖公會( Anglican Church of Kenya)、大韓聖公會(Anglican Church of Korea)、台灣聖公會(Taiwan Episcopal Church)、美拉尼西亞聖公宗教省(Church of the le Province of Melanesia)、墨西哥聖公會( La Iglesia Anglicana de Mexico)、緬甸聖公宗教省(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Myanmar/ Burma)、尼日利亞聖公會(Church of Nigeria〔 Anglican Communion〕)、巴布亞新幾內亞聖公會(Anglican Church of papua New Guinea)、菲律賓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 in the Philippines)、盧旺達聖公會( L'eglise Episcopal au Rwanda)、蘇格蘭聖公會(Scottish Episcopal Church)、聖公會東南亞教省(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South East Asia)、南非洲聖公宗教省(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Southern Africa)、南美洲聖公會(Iglesia Anglicana del Cono Sur de America)、蘇丹聖公會( Episcopal Church of the Sudan)、坦桑尼亞聖公會(Anglican Church of Tanzania)、烏干達聖公宗教省(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Uganda)、美國聖公會( Episcopal Church in the USA)、威爾士聖公會(Church in Wales)、西非聖公宗教省(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West Africa)、西印度羣島聖公宗教省(Church in the Province of the West Indies)、古巴聖公會(Iglesia Episcopal de Cuba)。

普世聖公會其他教會

在南亞地區,聖公會與其他相近宗派組成聯合教會,均屬普世聖公會教省之一:孟加拉國聯合教會(Church of Bangladesh)、北印度聯合教會(〔 United〕 Church of North India)、巴基斯坦聯合教會(〔 United〕 Church of Pakistan)、南印度聯合教會(〔 United〕 Church of South India)。不屬於任何教省、直轄於坎特伯雷大主教管理下的教會有:錫蘭(斯里蘭卡)聖公會(Church of Ceylon)、百慕達主教區( Diocese of Bermuda)、路西坦尼亞教會(The Lusitanian Church)、西班牙維新聖公會( Reformed Episcopal Church of Spain)、福克蘭羣島牧區(Parish of Falkland Islands)。與聖公會完全共融的教會有:菲律賓獨立教會(Philippine Independent Church)、印度敍利亞馬爾·托馬教會( Mar Thoma Syrian Church of India)、舊公教會(Old Catholic Church)。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