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晉祠水母樓

鎖定
 水母樓,位於晉祠聖母殿南,又稱梳妝樓、水晶宮,創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樓內供奉“晉源水神”,當地人稱“水母娘娘”。 [1]  [3] 
中文名
晉祠水母樓
地理位置
晉祠聖母殿南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235.8 m² [2] 

目錄

晉祠水母樓主要景點

水母樓位於聖母殿南,長15米,寬11.7米,建築面積289.25平方米,佔地面積235.81平方米,坐西向東,樓高14.5米,樓分上下兩層, 四周圍廊。下層為券砌石洞三間,一明兩暗,明間稍寬,兩次間各砌石磴以供上下樓之用。在中間石洞內,供有銅鑄水母像,端坐於甕形座位上,束髮未竟,神態自若。
二層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正面的明間開闢隔扇門,兩次間下砌檻牆,上闢直欞窗。兩山及後檐砌築磚牆。四周用木質欄杆圍繞,憑欄俯視,晉水如鏡。樓內神龕供奉水母坐像,兩旁分別塑有4尊風格別緻的魚美人侍女像。二層南北兩壁繪有水母朝覲觀音和巡察民間水情的壁畫,壁畫採用通景式構圖,場面開闊,水母及仙班神情自若、儀表大方,栩栩如生。二層的東檐下,掛橫匾“懸山響玉”,為清乾隆年間晉祠里人楊二酉得意之作。 [2] 
晉祠水母樓 晉祠水母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