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風香國圖

鎖定
《春風香國圖》是清代畫家汪士慎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畫以梅、蘭、竹、牡丹為題。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筆寫幹,稍加點染,曲折秀逸。墨線勾花,略罩淡粉,鉛白點蕊,神清韻足;中鋒撇寫蘭葉,轉折有致,以硃砂點寫花冠,淡墨點心,新穎不俗。牡丹花葉以淡墨潤染,勾勒花瓣罩染輕粉,暈染有濕潤清麗,水氣空濛之感。 [1] 
中文名
春風香國圖
作    者
汪士慎
創作年代
清代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設色畫
規    格
縱95cm,橫60.2cm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幅式
立軸

春風香國圖畫作內容

《春風香國圖》 《春風香國圖》
此圖畫春暖花開的季節,梅、蘭、竹、白牡丹四種花卉,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2] 
畫幅右上款識:“春風香國。青衫書屋,士慎。庚申仲春。”下鈐“汪士慎印”“汪近人”印,迎首鈐“富谿”印。
右下角鑑藏印鈐“李一氓五十後所得”“無所住齋”“清淨”印。 [3] 

春風香國圖創作背景

位“四君子”之列的梅、蘭、竹是文人畫中常見的題材,用以象徵文人雅士的高潔品格,而牡丹則往往在宮廷繪畫中出現,具有富麗華貴的貴族趣味。該圖創作於“庚申”年,為清乾隆五年(1740年),汪士慎時年55歲。 [3] 

春風香國圖藝術鑑賞

春風香國圖形象

《春風香國圖》局部
《春風香國圖》局部(2張)
畫一叢蘭花,濃墨寫蘭葉,淺紅色畫蘭花,花心用淡墨點醒,疏秀多姿,使人感到蘭花生機和幽香,此蘭花露根,蘭葉向四處伸展,且互相呼應。在用筆上,運筆率意而不失法度,線條流暢而富於彈性和變化,施墨設色,濃淡相宜。畫梅,僅畫截枝梅花二株,梅乾一粗一細,曲直向上,幾乎佔滿半幅畫面。梅乾古老,梅枝稀疏,梢頭梅花星星點點,梅花用雙勾法,勾心點蕊。枝花並不太繁,顯得疏朗消瘦,突出了梅花的丰神和風骨。畫二竿斜出的翠竹,一高一低,相依相伴,竹竿瘦勁,枝多葉茂,顯得挺拔有力。鄭板橋評其竹子“消瘦兩杆如削玉,首陽山下立夷齊”,鄭氏這一評述,可説恰到好處。圖中畫有折枝白牡丹一株,由畫幅右側向畫心伸展,細長的枝條被一朵碩大的牡丹花壓得呈弓形狀。雖僅畫一朵盛開的白牡丹,卻有為數眾多的綠葉襯托,白、綠分明,兩者對比十分鮮明。 [2] 

春風香國圖技法

在技法上,牡丹以淡色暈染花辦,以白色點出花蕊,枝葉施以淡綠色,復以重色勾出葉筋,以色彩的濃淡深淺來分葉之向背和遠近。此牡丹色彩淡雅清麗,渲染頗有獨到之處。此畫的章法佈局法度森嚴,疏落配置有條不紊,呈現出既精密又瀟灑的奇妙結構。 [2] 
圖中的墨筆與牡丹枝葉的綠色以及白色的花朵奠定了淡雅的冷色基調,紅色的蘭花是點睛之筆,使畫面在清冷疏秀之中不乏生動活潑的韻致。汪士慎的花卉不僅具有人格化的品質,也是他清高孤傲、安貧守素的自身寫照。 [3] 

春風香國圖歷史傳承

由該圖鑑藏印可知,該圖曾經李一氓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3] 

春風香國圖作者簡介

汪士慎(1686—1762年),字近人,號巢林,別號溪東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縣,久居江蘇揚州。擅詩文書畫,為“揚州八家”之一。書法以分隸最工,宗法漢人。晚年雙目失明,但仍能書畫,金農謂其“盲於目不盲於心”。亦精篆刻。著有《巢林詩集》行世。 [4] 
參考資料
  • 1.    《第一影響力藝術寶庫》編委會編著.第一影響力藝術寶庫 紅卷 中國傳世花鳥畫 清:北京出版社,2005.01:67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金盾出版社,2004.09:2204
  • 3.    汪士慎春風香國圖軸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5-11]
  • 4.    汪士慎  .故宮博物館[引用日期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