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鎖定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一首詩,出自《全唐詩》。
作品名稱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作品原文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裴公有仙標,拔俗數千丈⑵。
澹盪滄洲雲,飄颻紫霞想。
剖竹商洛間⑶,政成心已閒。
蕭條出世表,冥寂閉玄關⑷。
我來屬芳節⑸,解榻時相悦⑹。
蹇帷對雲峯⑺,揚袂指松雪⑻。
暫出東城邊,遂遊西巖前。
橫天聳翠壁,噴壑鳴紅泉⑼。
尋幽殊未歇,愛此春光發。
溪傍饒名花,石上有好月。
命駕歸去來⑽,露華生翠苔⑾。
淹留惜將晚,復聽清猿哀。
清猿斷人腸,遊子思故鄉⑿。
明發首東路⒀,此歡焉可忘。 [1]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註釋譯文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作品註釋

⑴商州,古商國也。在晉為上洛郡,在西魏為洛州,在後周為商州,在唐亦謂之商州,或為上洛郡。地有商山、洛水,依此立名,屬關內道。使君,太守之稱。石娥溪,當在仙娥峯下。按:《雍勝略》、《商略》、《陝西通志》:仙娥峯,在商州西十里,峯之麓有西巖,洞壑幽邃,下臨丹水,古稱棲真之地。李白嘗遊此。有詩曰:“暫出城東邊,遂遊西巖前。橫天聳翠壁,噴壑鳴紅泉”云云。是石娥溪,即仙娥峯下之溪也。所謂紅泉者,其即丹水歟?
⑵《世説注》:《向秀別傳》曰:秀,字子期,河內人,少為同郡山濤所知,又與譙國嵇康、東平呂安善,並有拔俗之韻。
謝靈運詩:“剖竹守滄海。”
郭璞《客傲》:“無巖穴而冥寂,無江湖而放浪。”《頭陀寺碑》:“玄關幽鍵,感而遂通。”張銑注:“玄、幽,謂道之深邃也。”關鍵,皆所以閉距於門者。
⑸宋南平王鑠詩:“徘徊去芳節。”梁元帝《纂要》:“春節曰芳節。”
⑹《後漢書》:陳蕃為樂安太守。郡入周璆,高潔之士,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特為置一榻,去則懸之。
⑺摹帷,後漢賈琮事。
顏延年詩:“山明望松雪。”
謝靈運詩:“銅陵映碧澗,石磴瀉紅泉。”
⑽《孔子歌》:“巾車命駕,將適唐都。”
江淹詩:“風光多樹色,露華翻蕙陰。”
蘇武詩:“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
⒀《漢書·韓信傳》:“北首燕路。”顏師古曰:“首,謂趣向也。音式究反。”鮑照詩:“首路或參差,投駕均遠託。” [2]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作品譯文

裴太守有仙人氣質,遠離俗人俗事。
神情澹盪如滄洲仙鄉之雲,神思飄颻若有紫霞之想。
你在商州任太守,政通人和,事少心閒。
你超出塵世,冥然探討幽靜高深的境界。
我來的時候正直芳春,謝謝你給予高規格的熱情接待,常常對牀而卧,深夜相談。
我們一起遊山玩水,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現在又來到東城邊的西巖前,
只見蒼翠的摩天絕壁橫垣天邊,山上紅泉瀑布噴薄呼嘯而下。
尋幽探奇,興致勃勃,春光明媚,醉人心扉。
溪畔名花簇湧,山石上月光如水。
直到夜深露濃苔濕以後,你才叫大駕歸去。
一直淹留在美妙的山景中,黝黑的天幕裏又聽到猿啼清脆。
聽見這清脆的猿聲,使我想起家鄉的老婆孩子。
明天就要向東出發了,但是今天的景象我會終身牢記。 [3]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4]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着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