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秋辨疑

鎖定
《春秋辨疑》是宋代蕭楚撰寫的一部書籍,共四卷〔永樂大典本〕。
作品名稱
春秋辨疑
作    者
蕭楚
創作年代
作品出處
永樂大典

春秋辨疑古籍簡介

《春秋辨疑》·四卷〔永樂大典本〕

春秋辨疑四庫提要

宋蕭楚撰。楚字子荊,廬陵人。紹聖中游太學,貢禮部不第。於時蔡京方專國,楚憤疾其奸,謂京且將為宋王莽,誓不復仕,遂退而著書。明《春秋》之學,趙暘、馮澥、胡銓皆師事之。建炎四年始卒。曾敏行《獨醒雜誌》稱所著《春秋經辨》行於廬陵。《宋史》亦載其《春秋經解》十卷。朱彝尊《經義考》謂其已佚,僅摭錄胡銓之《序》。此本所載銓《序》,與《經義考》合,惟題曰《春秋辨疑》為小異。或後來更定,史弗及詳歟?《江西通志》及《萬姓統譜》皆雲是書四十九篇。今止四十四篇,蓋有佚脱。《宋志》雲十卷,今《永樂大典》所載止二卷,則明人編輯所合併也。書之大旨,主於以統制歸天王,而深戒威福之移於下。雖多為權奸柄國而發,而持論正大,實有合尼山筆削之義,與胡安國之牽合時事,動乖《經》義者有殊,與孫復之名為尊王,而務為深文巧詆者用心亦別。陳振孫《書錄解題》稱胡銓以《春秋》登第,歸拜牀下。楚告之曰:“學者非但拾一第,身可殺,學不可辱,毋禍我《春秋》乃佳。”厥後銓以孤忠讜論,震耀千秋,則其師弟之於《春秋》,非徒以口講耳受者矣。每篇各有註文,皆楚自作,亦間有胡銓及他弟子所附入。謹以原注及胡銓附註別題之,而以今所校正附其下,俾各不相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