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暉中學舊址

鎖定
春暉中學舊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由春暉中學、同興裏(陳春瀾故居)組成,同興裏建於清光緒年間;春暉中學由當地熱心桑梓公益的開明紳士陳春瀾出資,教育家經亨頤創辦於民國十年(1921年)。 [2]  [4] 
春暉中學現存主要文物建築包括麴院、一字樓、科學館、圖書館、平屋(夏丐尊、朱自清舊居)、小楊柳屋(豐子愷舊居)、山邊一樓等,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同興裏主體建築坐北朝南,分三縱三橫軸線佈局,佔地宏大,是一處中西合璧晚清民國典型的江南代表性民居。舊址是新文化運動和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實物例證,很多近代文化名人在此工作生活,留下了大量文學作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 
2013年3月5日,春暉中學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春暉中學舊址
地理位置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
所處時代
清至民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725-5-11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春暉中學舊址歷史沿革

清末民初,陳春瀾出資為其侄陳一齋、陳心齋建造同興裏。
民國八年(1919年),實業家陳春瀾、教育家經亨頤共同創辦春暉中學。
民國十一年(1922年),初具規模,先建成了一字樓、仰山樓、科學館、圖書館、平舍、麴院、二字樓、西雨樓等建築。 [3] 
20世紀30年代初,陳春瀾子侄在同興裏東側又有擴建,形成現在三條軸線的規模。 [2] 

春暉中學舊址建築格局

春暉中學舊址由春暉中學、同興裏(陳春瀾故居)組成。春暉中學現存主要文物建築包括麴院、一字樓、科學館、圖書館、平屋(夏丐尊、朱自清舊居)、小楊柳屋(豐子愷舊居)、山邊一樓等,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主要分佈在校園北面和校外象山南坡。同興裏主體建築坐北朝南,分三縱三橫軸線佈局,佔地宏大,是一處中西合璧晚清民國典型的江南代表性民居。 [2] 

春暉中學舊址主要建築

春暉中學舊址麴院

麴院 麴院
麴院,位於校園中心,建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生活用房。麴院坐東北朝西南,佔地約1000餘平方米,由正屋和與兩盡間相連的側屋組成,因佈局在平面上呈“凹”字而得名“麴院”。西洋風格,磚木結構,木人字架上擱桁條,無柱。原為木條泥牆,現已改為磚砌四壁。正屋為面寬11間的二層樓房,通面寬40米,通進深7.3米。側屋為面寬5間的二層樓房,通面寬18.25米,通進深7.35米。均前設走廊,四坡式屋頂,小青瓦覆蓋。樓上地面木地板鋪設,樓下地面為石灰三合土地坪。石條砌坎,明間前設石階三級。 [3] 

春暉中學舊址一字樓

一字樓 一字樓
一字樓,位於校園南部,建於民國九年(1920年),初為行政樓,後改作生活用房。該樓坐西北朝東南,為面寬7間的二層磚木結構仿歐式樓房。佔地約600平方米,通面寬25.9米,通進深8.60米。木人字架上擱桁條,無柱,四壁均用青磚錯縫疊砌,前檐設廊,廊檐由8個磚砌墩柱承接。明間為扶梯弄,作上、下樓通道。四坡屋頂,小青瓦覆蓋,樓上鋪杉木地板,樓下地面已改為水泥地坪。 [3] 

春暉中學舊址平屋

平屋 平屋
平屋,位於校外白馬湖岸邊。建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是夏丏尊先生的舊居。民國十三年(1924年)10月至民國十四年(1925年)8月,朱自清先生曾在此居住。平屋坐西北朝東南,磚木結構。正屋為面寬七間的小平房,在北盡間前置廂房一間,周匝圍牆成庭院式格局。通面寬28米,通進深8.33米。廂房面寬4.25米,進深4米。均為穿鬥結構,八檁用五柱,中柱前後各帶兩雙步。屋頂硬山造,陰陽合瓦。地面青磚鋪墁。 [3] 

春暉中學舊址小楊柳屋

小楊柳屋 小楊柳屋
小楊柳屋,位於校外西北面象山腳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是豐子愷先生的舊居。因豐子愷先生在院內植有柳樹一株而得名“小楊柳屋”。該建築為略帶日本風格的平房,坐西北朝東南,平面呈“凹”字形,由小披、正屋和側屋組成。正屋面寬五間,通面寬19.76米,通進深8.47米,均為穿鬥結構,6檁用5柱,中柱前後各帶前單步,後雙步。正屋前設左右二院。小披屋頂為四坡式,餘為兩坡硬山頂,陰陽合瓦。地面鋪設木地板。 [3] 

春暉中學舊址山邊一樓

山邊一樓 山邊一樓
山邊一樓,位於校外西北面象山南側,建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是建校起用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的歷任校長的辦公室。該樓坐西北朝東南,磚木結構,為面寬三間的二層仿歐式小洋樓。通面寬10.83米,通進深9.23米。木人字樑架,木百葉長窗,木條泥灰天花,四坡屋頂,陰陽合瓦。樓梯設在明間,開雙扇大門,前築石階。 [3] 

春暉中學舊址同興裏

同興裏,位於上虞區小越鎮橫山村東。建築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94米,南北寬65米,佔地面積約6100平方米。平面佈局以三條軸線展開。其中,中軸、西軸線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其建築體量、佈局、做法完全一致。第一進為七開間平房,第二進為五開間樓房,左右設有廂樓,第三進為七開間平房。 [3] 
同興裏 同興裏
  • 東軸線
東軸線建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代,因地形而建,建築結構、用材與中軸、西軸建築有別。前後三進均為三開間,第一進為平房,第二、三進為樓房,左右各有側廂,東為廂樓,西為平房。每條軸線上均設正門,間隔垣牆、山牆組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軸線之間設共用通道,在各進天井垣牆上亦開門,使之相互貫通,分中有合。 [3] 
  • 中、西軸線
中、西軸線第二進建築由垣牆、山牆、照壁、磚石門樓、天井構成。正屋為五開間重檐樓房,通面寬13.1米,通進深15.4米,穿鬥式結構,七檁用五柱,中柱前後雙步外帶前後單步。前後置廊。屋頂硬山造,坡面平緩,陰陽合瓦,滾瓦花脊,檐口施勾頭、滴水。地面青石板錯縫平鋪,前設石階一級。東西兩側為三開間雙重檐廂樓,通面寬8.3米,通進深6.8米,四架樑,中柱前後各帶一單步。明間設六扇實榀大門,次間設四扇花格窗,底層設樓梯與第二進相通,山面為觀音兜式封火牆。硬山屋頂,小青瓦覆蓋。 [3] 

春暉中學舊址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陳春瀾(1837~1919年),名渭,字文江,一字春瀾,小越橫山村人。經商致富後熱心於公益事業,先後捐款創辦了上虞師範傳習所、橫山春暉小學、白馬湖春暉中學等學校。 [3] 

春暉中學舊址文物價值

春暉中學舊址是新文化運動和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實物例證,很多近代文化名人在此工作生活,留下了大量文學作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舊址建築中西結合,在保留傳統建築構架的同時,大膽吸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是典型的融入浙江地方風格的近現代建築,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2] 

春暉中學舊址文物保護

2013年3月5日,春暉中學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春暉中學舊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春暉中學舊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 [2] 
  • 交通信息
乘坐紹興市內公共交通686路至區委黨校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