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榫

鎖定
平板角按合用燕尾榫而外露的稱明榫。是指製作好傢俱之後在表面能看到榫頭,而暗榫是在傢俱表面上看不出來的。因為兩部件結合後不露榫頭,所以也叫悶榫
不同時期明榫與暗榫的使用上也多有不同。明式傢俱中多使用明榫,包括凳、椅、桌、牀、櫃等。能用明榫的地方皆用明榫並配以破頭楔,以達到堅固並維修方便的目的。
中文名
明榫
外文名
through dovetail
別    名
悶榫
出    現
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櫃子
分    類
單悶榫和雙悶榫

明榫簡介

明榫與暗榫所用的部位不同,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櫃子的門框處。明式靠椅和扶手椅的椅背搭腦和扶手的轉角處常用暗榫。暗榫的形式多種多樣,單就直材角結合而言,就有單悶榫和雙悶榫。單悶榫是在橫豎材的兩頭一個做榫舌,一個做榫窩。雙悶榫是在兩個拼頭處同時做榫頭和榫窩。兩接頭的榫頭一左一右,榫窩亦一左一右,與榫頭相反,這樣兩側榫頭就可以互相插進對方的槽口。還有一種悶榫結合方法,橫豎材都切出45度斜面,在斜面上鑿出榫窩,再用一塊方木塊插入兩邊的榫窩,用膠粘牢。直材角結合還有不用45度斜面的,它是把橫材下面做出榫窩,直材上端做出榫頭,將橫材壓在豎材上,這種做法俗稱“挖煙袋鍋”。

明榫製造方法

為使傢俱的外表美觀,部件的榫接合多采用暗榫(半榫頭)的接合方法。其特點是避免榫頭頂端橫斷面纖維暴露於表面,影響製品的美觀。外界潮濕與乾燥變化侵入,牢固強度高。
明榫的造法有的兩材盡端各出單榫。有的一端出單銀錠榫,也有一端出雙銀錠榫,當扣合後不能從平直的方向將它們拉開。也有將搭腦及扶手盡端造成轉項之狀而向下彎扣,中鑿長方形或方形榫眼,與腿子上端的榫子相交,北京匠師據其形象稱之為“挖煙袋鍋”。

明榫區別

明榫與暗榫在傢俱使用及審美上,各有優點及長處。以暗榫相接,不破壞材料的光潤感,而明榫能使傢俱具有自然天成的鄉村田野風格。明榫從眼中穿出來與外邊平,在外側面可明顯見到榫頭,榫頭中間還可見到木銷的痕跡,其優點是榫頭深而實,可在榫頭中間加木銷,即使木材收縮,榫也不會脱落。彌補了古代加工技術、加工工具和粘合劑的不足。而暗榫比明榫更加美觀,可以盡顯宮廷傢俱的高貴和與眾不同。缺點是容易產生虛榫,即眼深而榫短,或眼大而榫小,用膠來填塞,影響結合牢度和耐固性。 [1] 

明榫暗榫

平板角接合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稱“暗榫”,或叫“悶榫”。但由於榫頭不外露,故板頭根據板料的厚薄,均需留出一段45°的夾角做法,大大增加了工藝難度,但考究的硬木傢俱均採用暗榫而不用明榫。另外半榫也有稱做暗榫的。

明榫特點

清中期宮廷傢俱的製作多使用暗榫,不論是廣式風格還是蘇式風格,都極少見到明榫,這顯然是當時主理造辦處的官員做了統一規定。但是暗榫的製作難度要遠大於明榫,其要求榫卯的結合必須嚴絲合縫,因為暗榫加明楔是要不得的。暗榫加暗破頭楔是絕活兒,永遠拆不下來的,除非將其破壞。隨着暗榫結構在家庭傢俱中的使用,清中期的民間硬木傢俱也有相當一部分使用了暗榫結構。
參考資料
  • 1.    關惠元. 現代傢俱結構講座第二講:現代實木傢俱結構——局部結構與整體結構[J]. 傢俱, 2007(2):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