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壇

(北京市朝陽區境內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日壇,又名朝日壇,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朝外街道日壇北路6號,佔地面積20.62公頃,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 [3] 
日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太陽(大明之神)的地點,由北天門、具服殿、西天門、神路、壇壝組成。日壇壇壝外牆為圓形,枱面為方形,遵照”天圓地方“的設計原則。日壇與天壇、地壇、月壇、社稷壇共列為北京古蹟五壇,也是北京九壇八廟之一。日壇外建有日壇公園 [3] 
2006年5月25日,日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日壇
地理位置
北京市朝陽區朝外街道日壇北路6號
所處時代
明至清代
佔地面積
20.62 公頃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6:00-21: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6-0304-3-007

日壇歷史沿革

明嘉靖九年(1530年)五月,日壇動工建設。禮部大臣在朝陽門外三里的錦衣衞駐所上,堪建朝日壇,並獲得嘉靖皇帝的同意。
日壇 日壇
明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包括壇壝、神路、鐘樓、西天門、北天門等在內的日壇建築羣竣工。建成當年春分時,朝廷在日壇祭奠大明(太陽神)。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春分,明嘉靖帝朱厚璁祭祀日壇,由北天門步行至具服殿更衣,通過神路進入壇壝祭祀。
清乾隆七年(1742年),日壇西北角改建,並將具服殿由西南角搬至西北角。
清代,日壇壇壝表面的紅琉璃磚改鋪為了金磚。
清末,由於面對的各種內憂外患,清政府祭日活動逐漸停止,日壇衰敗。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日壇祭器庫、樂器庫、棕薦庫、鐘樓等相繼遭火,祭祀用的禮器被盜;祭器庫、樂器庫、棕薦庫被火焚後只剩七間,俗稱七間殿。
民國年間,日壇遭到軍隊佔用,西天門、北天門外照壁被毀,西北部被附近居民當成了墳地。
日壇
日壇(5張)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日壇的壇壝區域損毀嚴重。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重修日壇,並在日壇邊擴建日壇公園
1969年的10月,日壇公園建成,日壇壇壝等古蹟遺存對外開放 [1] 
1983年至1985年,日壇壇壝修復。
2010年9月9日,日壇修繕工程啓動,修繕內容包括祭壇(壇壝)壇牆、神台、祭器庫、具服殿大門及院牆、西天門、北天門、七間殿、宰牲亭、神庫大門及院牆等古建築。
2011年3月3日,國家文物局同意日壇具服殿、神路修繕工程立項 [6]  同年3月29日,日壇鐘樓修繕工程立項 [4] 
2013年,日壇鐘樓修繕完成,恢復二層結構,並將仿製大鐘放置其內 [4] 
2015年,國家文物局同意日壇神庫、神廚、院落地面修繕工程立項。
2021年6月30日,日壇神庫、神廚、院落地面開始修繕 [5] 

日壇建築格局

日壇的整體佈局與建築設計,參考了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説,由於祭拜的對象為太陽,故壇內各建築的長、寬、高等尺寸之尾數皆為陽數(奇數)。由於日壇為明清皇家祭拜場所,壇內建築牆體均為硃紅色 [1] 
日壇古建遺蹟主要集中在日壇公園的中心及西北方向,包括位於中心的壇壝;位於北端的北天門、七間殿(祭器庫,樂器庫、棕薦庫)、鐘樓、神庫、神廚、宰牲亭;位於西端的西天門;位於西北角的具服殿;以及連接西天門和壇壝的神路等 [3] 

日壇主要建築

  • 壇壝
壇壝是明清兩代帝王祭拜大明神(太陽神)的祭壇,壇西向、四邊各有九級的台階。壇四周建有圓形的磚牆,矮牆正門西向,三門六柱,南、北、東三面各有一門兩柱 [1] 
壇壝 壇壝
  • 北天門
北天門為明清兩代帝王朝拜太陽神祭祀時的出入口,開三間,門身為紅色,頂蓋有綠色琉璃瓦,為單檐廡殿頂 [1] 
北天門 北天門
  • 具服殿
具服殿是明清兩代皇帝行祭日典儀之前更衣、齋戒、休息的處所,位於西天門以北,為一方形院落,正殿三間,坐北,朝南一面出台階五級。正殿的左、右分別建有東、西配殿,各三間,各出台階三級。具服殿的正殿與東西配殿的四周建有宮牆,宮門三間,左右各一。院落圍牆紅色,大殿綠琉璃瓦單檐歇山頂 [1] 
具服殿 具服殿
  • 神路
神路從西天門向東延伸至壇遺的西根星門止,是皇帝攜眾臣行祭日典儀的必行經之路,為漢白玉路面 [1] 
  • 七間殿
七間殿是祭器庫,樂器庫、棕薦庫的統稱,它們分別是放置祭祀時用的祭器、樂器、草蓆棕墊的庫房。明清時期,此三座庫房各為三間,共有九間,連檐通脊,均向南。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曾失火燒去兩間,其中文物被盜光,剩下的七間空房後人稱其為“七間殿 [1]  ”。
  • 鐘樓
鐘樓位於北天門東側,七間殿西側,於明嘉靖十年(1531年)建成,為重檐歇山二層樓,內懸大鐘一口,後失火被焚,冰盤檐以上的二層木質結構基本損毀,大鐘丟失。2013年對鐘樓進行修繕,恢復二層結構,並將仿製大鐘放置其內 [1] 
鐘樓 鐘樓

日壇歷史文化

  • 祭祀文化
明代,皇帝由北天門步行至具服殿,從具服殿出後,再由西天門進入,通過神路進入壇壝祭祀,此後又定下規制:甲、丙、戊、庚、壬年,皇帝親自登壇祭奠,乙、丁、己、辛、癸年派遣禮部官員祭祀,祭日時,壇上正位設金版,用紅字撰寫大明神位的字。
清代,日壇祭祀程序更加具體,《大清會典》記載:“卯時,玉用赤壁,禮神制帛一,色為赤。犧牲用太牢,樂為七奏,舞為八佾,祝版為純硃色紙,祭器均有陶瓷,色赤,祭服御大紅禮服……”祭祀的主色調為紅色,恰與紅日相配 [1] 
2010年起,日壇在每年春分時舉辦“春分文化節”特色品牌活動,並舉辦清代祭日表演、太陽文化展等文化活動。演員們表演了清代文獻記載的鹵簿儀仗、樂舞、祭壇禮儀,復原了清代的服裝、道具、樂器,重現清代皇帝祭日情形 [3] 
祭典表演 祭典表演

日壇文物保護

2006年5月25日,日壇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日壇參觀信息

日壇地理位置

日壇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朝外街道日壇北路6號,北鄰北京東嶽廟,南鄰第一使館區,東鄰北京商務中心區,西鄰雅寶路、首都兒科研究所

日壇門票信息

日壇外建有日壇公園,公園免費對外開放。壇壝、七間殿、具服殿、鐘樓內部不對外開放 [3] 

日壇交通信息

日壇公園景
日壇公園景(15張)
乘北京公交43路、120路、126路、403路到芳草地下車,向西400米;乘109電車、101電車、750路、75路、615路、846路到神路街下車,向南400米,即到公園北門;乘1路、4路、728路、666路、673路、9路,到日壇路下車,向北400米即到公園南門;乘44路、810路、800路、820路、特2路,到雅寶路下車,向東400米到公園西門 [3] 
北京地鐵6號線,在東大橋站下車,向西南步行約1千米;乘坐北京地鐵2號線、6號線,在朝陽門站下車,向東南步行約1千米,即到達公園北門。乘坐北京地鐵1號線、2號線,在建國門站下車,向東北步行約800米;乘坐北京地鐵1號線,在永安裏站下車,向西北步行約900米,即可到達公園南門 [3] 
參考資料